谈语文课的教学设计——以《杜甫诗三首》的教学设计为例
2019-03-05王洁
王 洁
谈语文课的教学设计——以《杜甫诗三首》的教学设计为例
王洁
(延边第二中学,吉林 延吉 133000)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辅以科学的课后自主作业,会助推学生思维的养成和提升,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获得一节课长久的效益。
中学语文教学;教学设计;作业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进行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体会摸索语文学习规律过程中的快乐。真正有效的教学,按照维果茨基的观点,就是“教师走在学生的前面,教学走在学习的前面”,从而引领、带动、促进学生发展。本文结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的两种教学设计加以解说。
一、合理进行讲授,助推学生思维迁移,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有效的前提是对学生学情的掌握,即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以往很多课程都会把《杜甫诗三首》中的《秋兴八首》和《登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无非是比较意象意境特点,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和表达能力,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发言,非要说出诸如“雄浑开阔”的字眼,诸如“沉郁顿挫”的诗风,弄得学生疲惫,教师揪心,这样的课堂太累,也是低效率的。
诗歌的语言是形象性的,有一种感性的美在里面,有些学生感受到诗歌的意境,却有可能真的不知道什么样的景象是雄浑。若从体会诗歌意境特点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采用讲授法,可以取得好的效果。
教师举出几个形象的例子,赏析给学生听,比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营造的就是清幽宁静而又开阔的意境,颜色以绿为主,没有艳丽的花朵,即为“清”,无声响无人迹即为“静”,如若草木茂密“阴阴夏木啭黄鹂”就有了“幽”的特点。这里不针对诗歌意境细致分类,只是以此为例旨在说明“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的意境特点,古诗中的“霜露”都可以给人冷寒之感,所以这两联诗寒林、山、峡的萧森构成的是凄冷低沉的意境氛围;“江间波浪兼天涌”的形象感是与“泛起粼粼细浪”完全不同的,前者澎湃壮阔,后者和谐柔美。这是从重点赏析意境角度进行的教学设计,以教师讲授教会学生去学习,掌握品味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
最后,教师要在课后作业环节给出几首写景抒情的诗歌,让学生去分析体会意境特点,当然如果学情允许,让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课外诗歌去品析意象意境特点,效果更佳。教师可以通过检查作业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拓展阅读,品鉴诗歌,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进一步体会品析诗歌意境的规律和方法。这时,这节课不但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实现了课后精彩的绽放,获得了一节课长久的效益。
二、多篇归纳阅读,助推学生思维延展,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上了九年语文课,到了高中阶段,还要沿袭同样的套路学习每篇课文,教学方式的同质化势必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倦怠,使得学生在思维广度和深度方面的发展诉求得不到真正的满足。高中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探究的渴望更加强烈,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地设计,从现象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深刻认识,往往比浅表化的问题解决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杜甫诗三首》体现了杜甫诗结构章法的规范性,如果从起承转合的结构入手,找到三首诗的共同点,就可以把三首不同内容的诗歌联系起来,进而引导学生探究格律诗结构全篇的规律。
首先可以将课堂学习前置,设计导学案,了解学情,结合学生先前所学,明确律诗绝句结构上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如果学生学情允许,这一环节也可以当堂完成。可以给出简单、学生熟悉的诗,如《登鹳雀楼》《红豆》《贾生》,这三首都是绝句,“转”都是在第三句上。律诗以联为单位,通常首颔颈尾四联分别为起承转合。
杜甫诗歌最为工丽,教材中所选的诗都合乎这一结构特点。所以这三首诗在教学设计时就可以以此为中心梳理三首诗歌的结构特点,同时体会诗歌的感情。《秋兴》中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为转,由写景转入抒情,“两开”“孤舟”“泪”写出了漂泊在外两年的凄凉伤感,“故园心”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由写景转入抒情,正逢深秋,年过半百体弱多病的诗人独自登上高台时产生的漂泊之悲苦。《咏怀古迹》中“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转的不那么直观,而是含蓄蕴藉,有诗歌语言的留白,曾识“春风面”,却没有真正欣赏昭君的“春风面”,有“怨”气;“空归”写出了昭君的无奈,有“怜”情;再加上尾联扣合“千载之怨”,诗人借昭君之怨之悲,含蓄表达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怨之悲。以结构为核心,激发学生有意识地去推敲诗歌关键节点句,进而纲举目张,把握全篇。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会发现三首诗结构的异同点,还会在研究结构特点的过程中自觉品味诗句含义,弄懂诗歌抒发的感情。
最后,布置学生课后找出至少三首这样结构的诗歌,抄在笔记上,背下来,小组之间交流,再抄录其他组员的。如果再长远一些去构想,还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同类搜集的作业后,再去搜集几首和这种起承转合结构不同的律师或者绝句,举一反三。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生在课后及小组交流中,博学广读,深思慎取,这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一种学习体验,这也是一节语文课真正带给学生的精彩。
总之,借助好的教学设计教会学生学习,以一篇带一类,形成阅读方法,可以助推学生思维向更宽广的领域、更深刻的层面迁移和延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借助探究整合类的作业,帮助学生摆脱精力被零零散散的浅表化学习任务所消耗的现实困境,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如此,通过长时间的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更推动语文课堂的长远效益的实现。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张玉新.在形下之作与形上之思间徜徉[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1.
[3]郑国民,李煜晖.高中语文专题教学实践研究探析[J].教育学报(京),2017.
2019—02—25
G633.3
A
1673-4564(2019)02-01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