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德育与学科教学结合策略探析
2019-03-05段爱丽
段爱丽
农村小学德育与学科教学结合策略探析
段爱丽
(和龙市八家子镇上南小学校,吉林 和龙 133500)
目前农村小学的德育还存在重智轻德、以智代德、片面追求分数、德育内容和方法呆板生硬、缺乏实效的现象。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怎样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真正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使德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尤为重要。
农村小学;德育;学科教学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的基础教育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只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往往忽视充分利用学科教学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加之农村小学的家长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平时农事繁忙,无暇顾及孩子各方面的教育,导致农村学校的小学生对是非善恶缺乏清楚地判断,在思想情感、文明礼仪、遵规守纪、学习求知、生活卫生、健康安全、勤俭环保等诸多方面缺乏正确的指导。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怎样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真正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使德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尤为重要。
一、确立具体的德育与学科教学结合的目标
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促进德育工作进一步发展,使德育渗透与教学结合更具科学化和系统化,这是最终要达成的目标。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两方面因素多维度促成,一方面是老师德育教学行为的实施,一方面是学生对于德育思想的接受。教师要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品格、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把距离学生最近的事做好,从一言一行的小事中做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怎样做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怎样做才是有修养的表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能,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激发学生自主精神、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在实践中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满足自我发展的精神需求,塑造良好的自我人格形象。
以上一系列具体目标的达成关键是教师如何开展课堂教学。这时候需要构建一个能够促进师生德、能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做支撑,这个教学模式应该是摆正了“教”与“学”的关系,既强调学生的学法,又重视教师的教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在教师的组织下,有序、全面地参与到学科教学活动中。
二、掌握德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1.尊重学生个体
“尊重的教育”认为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平等协作、共同劳动的过程,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交往[1]。因而教师不是课堂的独裁者,也不是知识的灌输者,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强加给学生;学生也不是课堂的从属者,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独特性的生命个体,是完整意义的人。
2.要让课堂和谐
教学不是预先设计教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虽然教师在备课时精心预设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但是课堂上还是会出现各种预设之外的情况,这时应该随着学生的思维、情感调整教学环节,即使是学生错误的资源如果能充分利用,不仅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而且提升了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3.要尊重学生差异
每个教师由于学历、经历不同,其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也会不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是发展中的人,学生上课之前就已经具有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些知识和经验,这些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成为每个学生个体学习发展的基础。教师和学生可以从差异中学到可移植和借鉴的经验,促进双方共同进步和互相理解[2]。
三、农村小学德育与学科教学结合的基本方法
1.德育与学科相结合落实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之中
(1)在“目标引领”(情境导入、明确目标)环节融入德育教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因势利导,创设情境,结合学生与教材实际,巧妙取材,让德育教育在似有似无中进行,不是孤立地进行德育教育。
(2)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环节融入德育教育。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把自己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现出来,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团队学习、课堂辩论,激起学生与老师的互动,紧密联系教学内容,使德育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相互影响中产生。
(3)在“当堂检测”(评估指导、练习巩固)环节融入德育教育。教师应当时刻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很多课堂的德育渗透显得牵强,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性情、思想意识、思维方式、日常生活习惯都会发生变化。这也是巩固知识点之外的德育延伸。
2.通过多种方法实施好课堂教学
(1)语言熏陶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有声及无声语言的作用,透过教材内容的外壳,进行情感的迁移、默化,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如果我们运用绘声绘色、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透过教材内容进行潜移默化,就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明德知礼,分清是非,提高修养。
(2)兴趣教学法。根据学生爱好,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如很多英文教材的歌谣都含有爱护书本、团结友爱、热爱劳动以及良好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启发激趣,愉悦学习情绪的同时又加强了德育因素的渗透。再如语文学科中《草原》一课,教学时,如果运用语言先介绍一下大草原的旖旎景色,或运用录像、图画直观地展示大草原的绮丽风光,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渗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情感熏陶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以此促进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从而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如小学语文课文中,以人文性的课文比较常见,这往往需要教师的感性认识及情感态度的表达,因此教师将情感教学法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在情感熏陶中激发起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爱好,进而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4)比较分析法。把客观事物加以比较,来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并做出正确的评价,达到对各个事物深入的了解认识,从而把握各个事物。运用比较分析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使他们分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可以效仿,什么应该谴责。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紧紧围绕“大年夜”这一特定的典型环境,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赤脚卖火柴──小女孩擦燃火柴幻想与大年夜相关的食物、圣诞树等礼物──小女孩在大年夜热闹氛围中冻死了。学完了这一课,学生了解了资本主义国家穷人的悲惨生活。教师这时可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过大年夜的,一家人是如何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通过比较,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篇课文所隐藏的深层含义,体会到自己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是多么幸福。
(5)榜样启迪激励法。依据教材内容选择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以及现实生活中好人好事为榜样,分析他们高尚品格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向英雄模范学习。一般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有以下几种: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是学生最敬仰、热爱的榜样,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影响作用;家长和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对学生处处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学中的好人好事,优秀典型,是教育学生最有感召力、说服力的榜样。学生将自己的言行与榜样的言行作比较,并从中受到触动,从而坚定克服不良行为的决心。
(6)审美教育法。从美育的角度来讲,学生说话的过程,应该是再现文字美的过程。因此,学生的语言实践不是枯燥乏味地认读生字,强记字形,而是一个令学生倾心、愉悦的趣味活动。如教学《鹅》这首古诗,就让学生自己配乐读、看图读、绘画读等,这就是让学生用口头表现文字美的极好形式。又如在教学“爸爸、妈妈、我”这些词中生字时,让学生串起来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并分角色有情味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在再现文字美的实际活动中,丰富领悟内容,完善对美的感受。
(7)小组讨论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的探究,把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手段。有效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孩子的学习能力,人人有进步,增强了孩子合作和创新的意识。在课堂上,通过生与生之间的积极合作,共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人与人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优良品质和主动学习能力。
(8)角色扮演法。将角色扮演引入英语教学能够激起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激情和动力,尤其是对于农村小学缺乏语言环境来说,能够让学生入情入境,进入角色,体验真实的生活,更加有利于掌握语言知识,提高听说能力。例如打电话,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进入角色就可以实现生活中自己或家人打电话的场景,理解起来就更为容易。同时,可以恰到好处地找到德育切入点,引导学生使用文明用语进行交流,学生乐此不疲。角色扮演法在英语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形式,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结合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融入德育教学目标,立足于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方法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激励、鼓舞、指导、忠告或建议,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整个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平等协作、共同劳动的过程,它是以师生间的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为基础的,比任何形式的说教来得真实与自然。
[1]孔锴.当代教育新理念[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213.
[2]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87,188.
2019—03—20
G622.0
A
1673-4564(2019)02-016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