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在山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9-03-05李炎容
李炎容
信息化教学在山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李炎容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系,福建 南平 353000)
山区高职院校由于地域原因,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程度往往不及沿海以及其他省市,本文重点论述山区高职院校如何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成为服务于山区特色的具有现代信息化素养的幼儿园教师。
信息化教学;山区;高职院校;学前英语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副主任,教育学博士陆克俭副教授认为:“从世界发达国家幼儿教育发展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提升,是提升幼儿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关键。从国内一些著名幼儿园的发展历程来看,教育观、儿童观的进步与创新,教育环境创设与教育方法的革新等,都与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密切关联。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当代幼儿教育的一个最大特征。”因此,教育信息化是推动现代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关键,开发利用信息化教育资源、运用信息化技术优化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从而更好地推动高职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出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现代化新型幼儿教师。
一、山区高职学前英语课堂教学中信息化的实施
学前教育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多重信息媒介创设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中获得更好的信息资源并且交换信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优化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山区高职院校由于地域原因,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程度往往不及沿海以及其他省市,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合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资源,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逐步实现山区高职学前英语课堂信息化,是山区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1.借鉴国外外语课程改革的经验,
国外的信息化教学应用于英语课堂主要有三种方式:(1)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卢森堡教育部开发出一种全能口语文字处理器-TEO(Text Editor Oral),这个处理器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鼓励学生用英语编故事,开发口头达技巧。(2) 教育网络的建构与运用。西班牙卡塔卢尼亚有250多所学校的100,000多名学生(占这一地区的12%)参加了由欧盟发起的旨在促进跨文化意识和语言学习的ENIUS计划。该计划支持各校开展语言教学各种活动、培训教师、帮助建立校园网等。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并且学校还专门建立供外语学习的网站。(3) 教学软件开发。美国开发具有创意的交互式模拟教学软件,如蓝狮公司的“车票”教学软件,在保留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重视语法点操练特点的同时,强调把学生置于真实语言世界,通过亲身感受体会,在文化熏陶中掌握语法。
2.促进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建设
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是实现信息化的保证和重要支撑,是支持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学前教育信息化的质量。集成优质教育资源,推进资源共享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教育资源建设应该是多渠道的:首先可以通过商业公司购买素材,然后进行收集整理,组织加工,形成一套适合于自己教学方式和教育环境的有用的信息化资料;也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建设,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化收集的水平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知识建构,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实现,从而有效的实现信息化教学课堂。
3.缩小区域性差异,提高山区学前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区域性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经费投入比较充足,发展得比较充分;而中西部地区,有条件的省市在学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所成效,但是大部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未受到重视和有力的支持,特别是山区,发展缓慢滞后,信息化基础薄弱,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信息化资源接收不完善,如何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培养出具有信息化素养的新型高职学前人才,还任重道远。
二、高职学前英语课堂信息化教学的方法
全美幼教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简称NAEYC)曾在1996年提出了一份报告《技术与3—8岁儿童》,阐述了有关信息技术应用于早期教育的基本立场。指出“在早期教育中适宜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促进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并且提倡将适宜的计算机技术整合到常规的学习环境中,使之成为众多支持儿童学习的方式之一。”信息技术为儿童提供了表达自我、理解世界、游戏与交流、探索环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工具,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更应具有信息化的能力。
1.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化的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教师一根粉笔、一张黑板演变升华为采用多种多媒体媒介,利用多渠道的信息资源,学校的网络环境,现代教育装备的配置,并与Internet网连接的多媒体计算机、闭路电视和校园局域网,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各种信息资源,利用网络,软件,光盘等多媒体媒介,通过投影、幻灯、录音录像,通过这种动态的特征,刺激学生各方面的感官,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习得。这样的课堂教学,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2.多种信息化教学方法同时使用
提高幼儿教师英语水平和教学技巧,合理选择教学媒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借助信息技术渲染活动气氛,有效提升活动效果;运用信息技术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师生,生生的互动。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网络信息终端,可以进行数字化教学活动设计;教师通过数字化的教学终端设备,可以进行师生互动模式教学;在传统的五步教学法,即“课前预习——学生讲课——师生互评——教师精讲——课后反思”。基础上,每个环节运用信息手段,利用信息化资源,提升每一环节的效率和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采用演播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微格教学法、成绩考查法、模拟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选择交叉使用,提升教学效果。
3.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提升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指出: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应该作为幼儿教师通识性知识领域中的一项基本要求。因此作为信息社会下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这样就必须对幼儿教师进行信息素养的培训,可以通过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这两种方式。
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能力参差不齐,培训力度不一,特别是对于山区高职院校,更应该加大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明确教师必须掌握的信息知识与技能,通过各种教师培训中心、科研机构和相邻高等院校中的信息资源,让教师学会对教育教学信息资料进行收集分析、组合加工、储存运用,实现教学的现代化,提高其信息素养,从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信息素质。
总之,在山区高职院校由于地域原因,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程度普遍薄弱的现状下,充分利用已建设好的信息化资源,改革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成为服务于山区特色的具有现代信息化素养的幼儿园教师的一条有效途径。
[1]李光.浅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技能型幼儿英语教师[J].黑河学刊,2010(11).
[2]郭力平.信息技术与早期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李锋.儿童媒介教育:批判力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1(8).
[4]郭力平,赖佳欣.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思考与展望[J].幼儿教育,2011(36).
2018—01—20
2017年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信息技术在山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项目批准号:JAS171104 。
李炎容(1984— )女,福建南平人,汉族,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学前教育。
G718.5
A
1673-4564(2019)02-01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