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师院校学生心理问题探析
2019-03-05金玲
金 玲
五年制高师院校学生心理问题探析
金玲
(延边大学师范分院,吉林 延吉 133000)
五年制师范院校由于学生的来源和身心特征等因素,在学业、择业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心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高师生;心理问题;建议
五年制高师院校由于学生的来源和身心特征等因素,学生在学业、就业等方面存有心理问题,怎样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抗压及适应环境的能力是五年制高师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业方面的心理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师范类学校优先招收优秀的初中毕业生,选拔的比例基本在5:1、6:1左右;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学生生源质量逐渐降低;近几年,高校开始扩招,导致师范院校生源逐年萎缩,进入五年制高师院校学习的学生普遍学习成绩不佳。
(1)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普遍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缺乏兴趣与热情,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应付考试以至于完成学业。经常表现出没有具体的学习计划,课上注意力不够集中,一旦在学业中遇到了困难,会主动采取逃避、应付的态度。
(2)缺乏恰当的学习方法。学生普遍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意识,几乎没有学生把课余时间花费在学业上。大部分学生缺乏系统的学习方法,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低,不能获得理想的学习成绩。
(3)缺乏自我约束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很好的自我约束,说话、玩手机、看小说以及睡觉的行为普遍存在,特别是不感兴趣的课堂上,情况更加严重。针对课上布置的作业,大部分学生选择抄袭或应付了事,很少有学生独立完成,甚至有些学生并不完成作业。
2.择业方面的心理问题
选择工作是学生人生旅途中重要的一次选择,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甚至会影响其生活与学习。
(1)对就业的焦虑心理。不能顺利就业成为在校学生的一个心病,五年制师范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不能及时找到工作。在校学生一方面认为自己学历低,专业水平不强,自然对就业应聘缺失信心,害怕毕业就是下岗;另一方面,自己本身无法改变现实,整天忧心忡忡,导致过度紧张和焦虑。
(2)择业依赖萎缩心理。虽然中国目前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但仍然有很多学生希望通过学校或者自己的父母寻找就业机会,缺乏自觉能动性,普遍表现为放弃主动寻找就业信息以及进行自我推荐。面临毕业的绝大多数学生倾向于观望及等待的态度,导致错失好的就业机会。
3.人际交往心理问题
(1)师生间交往缺乏信任感。初中求学期间,由于成绩不佳,经常被老师忽视、排斥、指责,形成不良的师生关系,导致大部分学生进入师范院校以来,对老师产生一种条件反射式的疏远感和压抑感。表现为普遍怀疑老师会有意为难自己,担心老师会在家长面前指责自己,并且想要亲近老师却又害怕被遗弃。出现问题时,一旦老师没有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不满以及偏见,形成对立的情绪并导致叛逆行为的产生。大多数师生只会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很少在课堂外进行交流,师生之间缺乏基本的沟通。
(2)同学间交往缺乏理解感。在学校期间,学生渴望获得理解,希望通过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活动,表现自己的能力,并且人际交往欲望强烈。但是,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生活习惯以及不同的行为标准,导致同学之间在交往中出现矛盾和困难。由于学生之间的交往困难,一方面学生容易产生自闭的心理,另一方面因为缺少倾诉者,导致缺乏自信心,产生心理压力。
二、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不恰当的自我评价是心理问题发生的内在原因
(1)心理的矛盾与冲突。进入师范院校之前,学生普遍对新的学校生活有所期待,但是真正步入学校以后,又常常感觉到失望,在这里的生活与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生活有明显的差距,这使一部分学生产生了矛盾的心理。有些学生进入学校后感觉自己低人一等,产生自卑心理,出现自我认知失调,心理状况不稳定。其他同学面临着独立和依赖的矛盾,心理闭锁和寻求理解之间的矛盾,性成熟与性心理之间的矛盾,情绪的矛盾和冲突等等。这些冲突都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能恰当的处理,就会加剧学生的心理问题,严重的可能导致心理障碍。
(2)自我定位不当。学生对现实自我评价过低,无法正确评估自己,缺乏自信心;对自我的真实认识和评价过高,虚假的理想自我占主导地位,经常以幻想的自我替代真实的自我,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在追求学业、事业和友谊时经常会遇到挫折。自我定位能力差的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表现为自我矛盾或自我萎缩,不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
2.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期是心理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导致人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价值观和思想行为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将不可避免地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面临着当代社会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一些学生很难找到自己的目标,从而不知所措,最终使自己陷于苦闷、失望的境遇当中。社会上对高师生歧视、不正确的舆论也同样会对学生心理的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高等职业教育处于发展期是心理问题发生的直接原因
(1)五年制高师院校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需求,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改革以适应市场的需要,改革包括进行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更新等,从而提高高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加快发展,努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制约,五年制高师院校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种情况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与就业,导致他们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失落和无所适从。
(2)高等教育招生和就业体制的变化增加了高师生的心理负担。高校招生人数大幅增加,毕业生人数逐年快速增长,就业岗位的数量不能完全满足毕业生的期望,就业制度也发生转变,由传统的“统分统配”发展为“自主择业”,这些情况都直接冲击着高师生的心理。如果学习辅导、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工作滞后于学生心理的发展和变化,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不能及时地、有效地解决,这也加剧了学生心理问题的蔓延。
三、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建议
1.教育学生确立合适的奋斗目标
进入学校后,就意味着人生道路开始了新的起点,明确恰当的奋斗目标,能够帮助学生今后更顺利地步入社会。教育学生应该将他们的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社会需要、发展结合起来,要根据实际情况确立恰当、合理的奋斗目标。同时,还要争取家庭与社会的积极合作,使各方能够形成合力,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2.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准确地评估自己,给予自己适当的定位,并对自己的能力和优势要有清晰的认识以及客观的评价,积极地接纳自己,有效地控制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实现完整、协调、积极以及健康的自己,促进个体心理的健康及发展。学生要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办学特色,认识到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全方位、多层次和多领域的。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加强心理健康的宣传,通过开设心理课程和讲座,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还可以开设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有针对性地为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服务,分析其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并帮助他们在遇到困难、挫折以及心理冲突的时候能够进行适当的自我心理调适,增加抵御挫折的能力,能够顺利的解决冲突与矛盾,及时调整心理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解除心理困扰,维护心理平衡。
(1)加强学习心理辅导。针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树立理想与信念教育,培养学生增强自信心;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学习时间,防止学习疲劳的产生,注意用脑卫生;把学习心理的辅导与各个学科课程教学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习动机培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应该选用科学的、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策略与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能力。
(2)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学校作为就业制度改革的主体,应该加强就业政策宣传以及就业技巧指导,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应该针对学生择业、就业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面对现实,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选择理念。
学生只有拥有良好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较强抗压及适应环境的能力,才能够在毕业以后更好地走进社会、适应社会。五年制高师院校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生学业水平的同时,更要兼顾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学生的将来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国家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未来教师。
[1]熊惟蓉.“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才智,2019(1).
[2]王新香.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研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2).
[3]邢玥.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趋势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8(11).
[4]严敏.浅议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征及引导策略[J].心理月刊,2018(11).
2018—12—23
I207.4
A
1673-4564(2019)02-009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