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框架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探究

2019-03-05邹佳欣

英语教师 2019年7期
关键词:英语词汇语义框架

邹佳欣

引言

词汇是语言的基石。威尔金斯(Wilkins,2000:111)认为:“没有语法,极少信息可以传达;没有词汇,任何信息也传达不了。”目前,词汇教学虽然引起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但现状仍不容乐观。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在记忆单词方面存在困难,容易受母语思维的影响,所掌握的词汇在实际口语和写作中的使用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教师往往采用固定单一的模式,只是简单地讲解词汇的意思和搭配,忽略了该词汇与上下文的关系,更谈不上传授学生词汇学习策略及培养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了(娄惠茹2017)。

近年来,许多学者从认知心理学、语用学、语义学、语料库等研究视角提出了一些词汇教学方法,并将其逐步应用到英语教学实践中(徐密娥、李炯英2007)。其中,认知词汇教学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框架理论为基础,重点探究这一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以期改善英语教学现状,提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能力。

一、框架理论概述

(一)框架的来源和定义

“框架”这个概念首先由英国人类学家贝特森(Bateson)在1955年提出,指个人交换信息的一种方式,是信息传递的抽象形式,属于心理学概念(马伟林2007)。在语言学领域,菲尔莫尔(Fillmore)最先对框架展开研究,并先后对框架作出了不同的界定。在早期,菲尔莫尔主要将框架运用于格语法这一句法分析理论中,指出格框架属于句子的语义深层结构(袁红梅、汪少华2017)。接着,菲尔莫尔开始更多地将框架运用于语言的意义及其理解问题上。1975年,菲尔莫尔(Fillmore,1975)提出了语言意义研究的场景——框架范式,认为框架是与典型场景相联系的任何语言选择的系统,包括词语组合、语法规则或语言范畴。之后,菲尔莫尔(Fillmore,1982:111)又将框架定义为“一个高度相关的概念系统,理解其中任何一个概念都以理解系统的整体结构为前提”。最终,菲尔莫尔(Fillmore,1985:223)将框架界定为“具体统一的知识框架或整体图式化的经验”。

从上述主要定义的变迁中可以看出,框架已经从最初的一种语言结构变成了一种认知概念结构。

(二)框架理论的主要内容

框架理论认为,要理解一种语言中词语的含义,必须首先了解相应的概念结构或语义框架。这些概念结构或语义框架来自个人的经历、信念和实践等,为词语在语言中的存在和在话语中的使用提供了背景,任何对词义的描述都必须从识别这些潜在的概念结构开始。原型与视角是框架理论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原型指的是“定义和理解词语含义所依据的背景和文化”(Fillmore 1982)。框架通常被理解为对场景的原型性描述。视角指的是说话人看问题的角度,在某一场景下语用者通过不同视角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可能激活同一认知框架。语义与具体场景相联系,场景必须经过语用者的视角才能进入语言,并与语义发生联系(张建丽、孙启耀2011)。因此,框架理论主要是从人们的心理认知过程来认识语言在概念框架中的形成和理解的,与从外部环境研究语言意义产生和阐释的语境理论截然不同(丁卫国2013)。由此可知,对于语言的理解仅仅依赖表面意义和语言形式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其使用环境,即根据相应语境,激活大脑相关认知框架,经过整合而获得意义。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学习其背后所包含的认知框架体系,并且掌握框架内各个概念和语言选择之间的联系(陈忠平、白解红2012)。

(三)框架元素与差异

要理解框架理论,首先要了解框架中最重要的概念——框架元素。每个框架下包括数量不等的框架元素,框架元素是框架的组成者和支撑者。例如,“课堂”这一框架包括教师、学生、课本、讲台等框架元素。具体来说,框架元素又分为概念元素和意象元素。每个概念元素都有相应的显性语言形式,这些元素都是相对客观存在的概念。当一个框架元素只包含两个概念元素时,它们往往是对立的,如“夫妻”框架包含了丈夫和妻子的概念框架元素。而意象元素则偏向主观情感,如“考试”这一框架激发的除了应试者、试卷、考官、分数等概念元素,还有通过联想产生的紧张、压抑等意象元素。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词语都有意象元素。

由于认知框架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使用者的经验、信仰、风俗和惯例之上的,因此无论是框架还是框架元素,都存在着因文化而异的现象。例如,当激活“晚餐”这一框架时,西方人大多浮现出面包、牛排、沙拉等概念元素,而中国人则多联想到米饭、猪肉、面条等概念元素。同样,中西方人在看到短语white elephant及“盲人摸象”时,所激活的框架中包含的也是不同的意象元素。这一差异表明,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理解两种语言之间认知结构的差异至关重要。

二、基于框架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一)识别框架,解决同义词和一词多义

同义词和一词多义是非常普遍的一种语言现象,也是目前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主要难题之一。框架理论为教学同义词和一词多义提供了一个新方法。例如,customer和client在汉语中意思相近,都指买东西的人,仅仅从字面意思无法将两者区别开。但是,它们包含完全不同的概念框架元素,customer激活的框架中包含面包店、鞋店、餐厅、商店等概念元素,而client激活的框架中则包含律师、银行、公司等概念元素。因此,在辨别了两者的认知框架区别之后,学生便能将词语存入对应的概念框架体系中。再如,当学生看到“Asthisisthe off season,there are few______in our store to raise the salesvolume.(customer/client)”这道题时,两个词语分别激活了不同的认知框架,而store这一元素与其中的一个框架匹配后,学生便可以轻松作出选择。另外,某些同义词的框架辨认还可以从其中的对立框架元素入手。如同义词land,ground和earth都可以指同一客观事物,然而land的框架中包含其对立元素sea,ground框架中包含对立元素air,earth框架包含对立元素heaven或outer space。可见,只有将不同框架的对比和每个框架中所隐含的对立概念元素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准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二语同义词(汪立荣2011)。

同样,针对一词多义现象,教师也可以通过帮助学生识别语义框架,建立词语的原型性背景框架和视角转换。例如,词语church的原型框架包含:教堂的建筑物、教堂内进行的活动、教堂活动参与者。因此,通过不同的视角对该词语在框架中的意义进行识解,这一词语便会产生不同的意义。在这三种视角下,church分别代表教会、做礼拜和基督教牧师。再如,ball这一词语的原型框架是圆形的球状物体,这一框架下存在着无数的概念元素,当一个句子中其他词语所创建的框架中有元素与其匹配的话,ball就产生了相应的语义,如篮球、足球、棒球、纸团等。

(二)理解框架文化差异,正确把握词汇语义

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是建立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两种语言的使用者分别有不同的社会经验、行为习惯、习俗和信仰,因此英文和中文词汇的认知框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尽管大部分框架仍然具有跨语言的对应性,但框架元素差异也造成了意义的差异。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词汇学习的过程往往是先将英语词汇的意思与母语词汇相匹配,然后再存储到相应的框架体系中,这就导致学习者在使用过程中会受母语思维的影响,无法正确把握词汇的语义。例如,英语中的teacher翻译成汉语为“老师”,因此学生会将两者置于同一认知框架中,将两者等同。然而,汉语“老师”的框架元素除了指教授知识的人之外,还可以指社会地位高的人及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因此不能将两者对等。同样,汉语的“爱人”与“情人”属于完全相反的框架,而英语的lovers并没有类似两个不同的框架(汪立荣2011)。

此外,汉语和英语有许多词汇的框架中包含不同的意象元素。如英语的chicken框架中有胆小、懦弱的意象元素,而汉语的“鸡”这一框架则更为积极,有吉祥、守时、英勇等意象元素。汉语的“松树”框架中有骨气、长寿等意象,然而英语中却没有这些框架元素(刘川、段跃萍1996)。

由此可见,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导致相应词汇的认知框架存在一些差异。学生只有在正确理解这些框架差异的前提下,才能把握英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语义,避免词汇误用。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这种词汇之间的框架差异传达给学生,而不是简单地教授词语的汉语意思。

(三)构建框架,推测词义

由框架理论可知,对任何词语在句中语义的理解都必须通过对认知框架的整合才能实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记忆和使用词汇的能力,还需要有猜测词义的能力。当学生在遇到新词汇而在头脑中无法激活相应的框架时,就需要借助句子或段落篇章中的其他词语的认知框架对新词汇进行猜测,从而构建这个词语的新框架。以下面的语篇为例:

These include custom-made navigation tools,night vision systems and intelligent speed adaptations.Phil Blythe explains:“For many older people,particularly those living alone or in the country,driving is important for preserving their independence,giving them the freedom to get out without having to rely on others.”

大部分学生并不了解navigation的含义,但根据关键词driving可以激活相应的头脑中的“驾驶”框架,在这一框架下出现一系列框架元素,与后面的夜视系统和智能速度调节系统并列,由此大致可以推测出navigation是促进交通便利的一种高科技系统。

另外,由于一些词汇背后所包含的框架来源于西方独特的文化,因此学生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就需要通过解释其背后的原型文化,帮助学生理解词义。例如,句子“There has been a mass exodus of workers from the villages to the towns.”中的exodus一词来自《圣经·旧约》第二卷,为了构建这一词语的框架,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西方宗教文化和《圣经》等内容。《圣经·旧约》第二卷讲述了古以色列人在摩西带领下离开埃及,摆脱奴役地位,穿过红海和荒野,以及十诫之事。现在,人们用exodus来指“大批人离开(某地)”。由此可见,新词汇词义的猜测依赖学生头脑中完备的认知框架体系,这主要来源于其自身的经验和学到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尽量帮助学生构建完备的认知框架,如在讲解新词汇时,要有意识地唤醒学生关于这一词汇的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扩充和完善,如果发现学生缺乏相应的框架基础,就要通过输入足够的背景知识帮助其构建新框架。

结语

总而言之,在英语词汇教和学的过程中,语义框架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框架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框架意识,注重词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认知思维方式,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要具备框架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在学习词汇时的认知过程,帮助其识别词汇框架,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下词汇认知框架的差异,不断完善、扩充其新框架,从而使其摆脱形式与意义简单配对的记忆方法,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猜你喜欢

英语词汇语义框架
框架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语言与语义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之我见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初探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基于Hadoop的DDoS检测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