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大妈唠嗑队”为邻里减压

2019-03-04江永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老大妈邻里大娘

江永

“有人花钱吃喝,有人花钱点歌,有人花钱雇我陪人唠嗑……”2000年春晚赵本山与宋丹丹表演的小品《钟点工》,許多人一定还记得。在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马栏街道兰青社区,就有一支“老大妈唠嗑队”,不过,她们是免费“陪唠”,热心帮助邻里解决各种棘手的问题和矛盾。

“大妈唠嗑队”队长徐志英,今年82岁高龄,退休于大连纺织厂,曾担任过车间党支部书记。刚刚退下来那阵子,徐志英也是“家里憋屈型”。后来,她把几个爱唠嗑的老太太请进自己家,大家一起唠唠家常,互相倾诉烦恼,排解心中郁闷,还聚在一起扭秧歌、跳舞、健身,很快就变得开心起来,每个老人都乐呵呵的。有心的徐志英对比自己的前后变化,萌生了一个念头:可以建立一个“大妈唠嗑队”,为更多人排忧解难,让社区居民都乐起来。她的想法得到了社区书记王喜霞的肯定和支持,2011年5月,“老大妈唠嗑队”成立,有8名成员,平均年龄76岁以上。

“老大妈唠嗑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分工。根据退休前工作经验,发挥每个成员的特长,分别担任民事调解员、法律宣传员、活动策划人、后勤负责人等,整个“唠嗑”组织有条不紊,有声有色。平时,她们活跃在居民之间,发现问题马上调解,成为社区居民的“心理咨询师”、“心灵创可贴”。社区居民王某、李某两户人家楼上楼下做邻居十多年了,一直关系不错,可一次两家因为漏水发生争吵,最后竟然发展到在小区里互相推搡。“老大妈唠嗑队”成员徐志英、孙殿英闻讯赶到,赶紧将二人分开。经过聊天得知,他们“动武”是因为漏水后3楼王某不愿为2楼李某支付刮大白的费用,而2楼李某认为王某应该全部承担。徐志英、孙殿英分别与王某和李某唠嗑,经过多个回合交涉,两家最终答应共同承担修复房屋费用。一场邻里“创伤”通过“老大妈唠嗑队”不厌其烦的“话疗”,就这样“治愈”了。

徐志英常对“老大妈唠嗑队”的成员们说,唠嗑也有大学问,咱们不能胡侃乱泡、倚老卖老,一定要以法律为“蓝本”,以社会道德为准绳,所以每个人都必须抓紧学习。于是,她们个个都特别用心看电视栏目的法制频道,通过学法节目,学会用法律武器解决居民间的纠纷。有一阵,她们发现社区活动活跃分子王大娘一个月没有来和老姐妹们唠嗑了,徐志英不放心,便拉着几个老姐妹去王大娘家里看她。一开门,徐志英惊讶了,王大娘竟然瘦了一圈儿。她和王大娘唠起来,原来王大娘和老伴儿再婚30年了,最近老伴儿身体越来越不好,邻居们说,如果老伴儿去世了,房子肯定会被老伴儿的子女们收走的,没人赡养她,到时候估计她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了。王大娘因此就犯愁了,她的退休金很少,害怕以后生活没着落。徐志英立即跟王大娘分析起了当下的情况:“你跟你老伴儿是夫妻关系,老伴儿去世,你是第一继承人,这房子有你一半呢,剩下的才是儿女们分。有法律保护呢,谁也不能把你赶出来。”听着徐志英的分析,王大娘的心踏实了许多,脸上有了久违的笑容。“老大妈唠嗑队”成立以来,通过唠嗑就已经先后依法帮助邻里们解决了房子过户问题、继承人合法权益保护问题、子女赡养老人问题等不少烦心事。

这就是徐志英老人和她的“大妈唠嗑队”,她们的服务,给周围的人们带来了身心的愉悦和健康,促进了邻里亲情;也因为有了她们,社区的工作轻松了很多,以往那些经常往社区跑的老百姓现在有了新的“衙门”。

猜你喜欢

老大妈邻里大娘
不为了回报而做事
“邻里+”铸就崇川社会治理“小康梦”
超市所见
邻里图书馆
邻里之间
推销
“邻里党建”增强居民幸福感
好媳妇有眼力见儿
王大娘的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