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古诗文教学方法探究

2019-03-04党月玲杨彭荔

榆林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言古诗文文言文

党月玲,杨彭荔

(1.延安市语文教育学会,陕西 黄陵 727300;2.榆林学院 文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语文是工具性学科,很多科目的学习需要依赖于语文,语文也是生活交际中的有力凭借。古诗文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古代文化借鉴、传承、发展、创新举足轻重。党的十九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德德树人的源头就是优秀的古代作品。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文言文就是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就是对优秀文化的有效传承。2017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四个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都离不开古诗文教学。但是目下高中古诗文教学现状并不乐观,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进程慢、教学效果差,古诗文教学成了出力不讨好的教学模块。正因为如此,很多优秀的古诗文篇章也被教师和学生轻视,甚至抛弃。结合这些问题,本人做了些研究,希望能使我们的古诗文教学现状有所改观。

1 高中古诗文教学现状

1.1 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1.1 教学理念陈旧,方法死板,教学效果差

在古诗文教学中,很多老师还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还是固执地认为文言文就是朗读、背诵、翻译。无论哪个年级,无论是什么篇目,无论什么教学对象,古诗文教学都是按照时代背景、作者介绍、逐字逐句串讲、理清结构、领会主旨、分析写作特色等模式进行教学。“解释词语——翻译全文——分析结构”成了不少老师文言文教学铁的模式,不变的法宝。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文的美感和韵味被讲解得消失殆尽,课堂索然寡味。这样的教学模式耗时多,效果差,老师学生精疲力尽,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师生怨气大。模式化的教法没有创新,课堂没有生机。一提起文言文,学生就是一声长叹。这显然没有按照《大纲》的要求,没有弄清楚古诗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1.1.2 教学中只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

文言文教学中存在老师一讲到底的不良现象,有的老师更多地把文言文教学看成完成教学任务,只考虑自己的任务完成了没有,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讲解分析烦琐不堪。这里的繁琐既有内容上的面面俱到,也有形式上的反复强调。有的老师的文言文课堂不是学生主体不突出,而是无视学生的存在,课堂成了满堂灌,总是担心学生“嚼不烂”,事实上是变成了只让学生“吃”,并没有让他“咀嚼”,担心夹生饭变成都是夹生饭。

教师成了名副其实的权威布道者,课堂成为按部就班的流水作业线,学生缺乏自由思索的弹性空间,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刻板僵化,大大降低了学生开窍、顿悟等多样化的生成性成果。

1.2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2.1 文言知识储备不足,态度不端正

现在语文教学中不重视语法教学,而文言文中又涉及很多语法知识,学生学起来明显吃力。和现代文相比,古诗文学习更需要知识储备,而很多学生对文言知识、古诗鉴赏术语理解判断能力明显不足。因为储备不足,学习起来难度大,所以就会有畏难情绪,甚至会有抵触心理。有的同学还认为那些枯燥的文言文对于现实生活来说学习意义不大,文言文学习被自觉地排除在学习重点范围之外。能力上不足,心理上抵触,最后只能是恶性循环,愈排斥愈有难度,愈有难度愈排斥。有的同学因为不喜欢文言文,往往拒绝阅读用文言文介绍的文化知识、古代器皿、园林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被学生拒之门外。

1.2.2 学习方法死板,知识养料不足

无论是古诗还是文言文,其实都是文章,都要重视阅读和理解。大部分学生认为文言文就是简单地积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理解就是翻译。因为这种思想,所有的文言文学习都变成记忆背诵。把文言文学习变成学习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一词多义等纯知识性的学习,再优美的文章在这些“屠夫”的“肢解”下也会变得变得支离破碎,所有的韵律美感荡然无存。文化传承无从谈起,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在文言传统文化积淀方面的“贫血”。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建议师生共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以改善。

2 改善古诗文教学的建议:

2.1首先教师要转换自己的角色

传统教学中文言文教学大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更多是配合老师进行教学。新的教学理念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除了教授知识,更重的是引导、组织、配合学生提升各种能力。教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一节课是否成功主要看学生的收获和提升,而不仅仅教师的讲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正确定位自己,切不可喧宾夺主,要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2.2教师教学的重心应该转移

传统的教学更注重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新的课程理念更强调综合素养的培养,重视语文学科思维品质的提升。在古诗文教学设计中大量的文言知识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整理归纳,加强学生自身的理解体会能力,学生自己获得的知识掌握得会更加牢固,运用得也会更加自如。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2]在古诗文学习中,文言基本的知识只是学生思维提升、文化创新、审美鉴赏的基础,更加深入的理解、鉴赏、传承、创造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切不可唱独角戏。

2.3学生自身的转变

学习文言文,学生应该由被动变为主动。在思想上重视古诗文对自己语文学科甚至整个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只有态度端正了,学习才会有积极性,学起来才会心情愉悦。

学习上要加强自主性学习,每一篇新的课文,自己通过反复朗读阅读,形成自己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积累了大量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另外在古诗文学习中要重视合作探究,毕竟古诗文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要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发展提升自己。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会有体验成功的喜悦,会有思想火花的迸发,会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3 古诗文教学的方法

3.1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他们才会乐于学,才会有更强的求知欲望。古诗文中有很多先天的文化优势,教师可以借助这方面的优势,带着学生开启他们的文化之旅,让他们在浓浓的兴致中尽情享受古诗文这道丰盛大餐。

3.1.1通过深入了解作者激发学习古诗词兴趣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重量级人物,他的传奇人生可以激发学生对他的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的学习热情。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被贬谪黄州。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中不完全自由,这些苦闷在他的作品中多有体现。然而饱读诗书的苏轼又与平常人有所不同,虽有苦闷,但他不会沉沦,因而他的作品总是哀而不伤。《赤壁赋中》他感慨世事的纷忧与虚无,感叹人类的沧桑,但又能够“出乎其外”的“自我解脱”。外似旷达而内蕴悲感[3]。这些情感只要了解了他的坎坷人生就会有深入的体会。

3.1.2善用诗画,创设情境

古典诗歌重在抒情言志,相比较而言,抒情诗多于言志诗。抒情诗大多为先写景后抒情。所以很多经典之作也是一幅幅风景优美的图画。很多优秀诗作吟诵起来头脑中马上会闪现一幅幅画面,让人手不释卷,流连忘返。绘画中暗含诗意,诗词中富有画面,诗人和画家总是这样互为补充,一箭双雕。把这样的特点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引导学生在画中领略意境,从画里体味情感,并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古诗古画在写景绘景上那些远与近、高与低、明与暗、动与静、虚与实等的种种精妙结合。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鉴赏古诗的有效方法。

3.1.3诵读是学习古诗文的金钥匙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主要途径,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诵读文本是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常言道:读书千遍,其义自见。那么学习难懂的古诗文,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诵读帮助我们引领学生感悟、积累、运用、创造,接受言语的实践、精神的洗礼、灵性的启迪、思想的提升。[4]文言文的诵读可以循序渐进:初读文本,识字释义,大概了解文意,达到整体感知;再读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对含义的理解会更加具体,感情的体味更加深入;最后的赏读,有思考,有体味,有心灵的共鸣,有情感的超越,常常能够体会到其中的韵味和内涵,可帮助学生提高古文化修养,提升文化底蕴。反复诵读,师生对文本的阅读赏析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一步步走近作者,走进文本。

3.2 重视古诗文知识的积累

要想在古诗鉴赏中取得好的成绩,首先要能读懂诗歌,要想读懂诗歌,必须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掌握常见意向的感情倾向,学会用准确的术语去表达。

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是读懂文言文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课后将常用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整理成册,指导帮助学生记忆。同时在教学中通过实例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体会赏析也很重要,这种教学方式在文言学习中掌握的知识更牢固,理解也更透彻。

3.3 重视体验式的学习方式

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总结发现,“自主研读——合作探究——赏析答疑”不失为古诗文学习的有效模式。这种自主性强的学习模式能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解读文本。《语文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这种自主式学习模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当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方面的引导,我们要善于发现那些对学生来说是有意义的,同时又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在问题探究中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独特魅力,徜徉在文言文的海洋里其乐无穷。只有这样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5]。

3.4 课内课外两手齐抓

古代优秀的作品很多,很难对这些作品进行排序,她们就像万花园里的鲜花争奇斗艳。教材中虽然吸收了部分作品,但也可以说是九牛一毛,很多优秀的古诗文作品需要我们在课堂外去学习,去研究,去赏析。课内的古诗文阅读在扫清知识盲点上功不可没,课外的古诗文优秀作品可以帮助学生领略更加广阔的天地体味古诗文作品的无穷魅力,探究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方式,提升古诗文教学的最佳效果,加强学生古诗文理解感悟鉴赏水平,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所有语文教师共同奋斗的目标,所有语文人也会在这条道路上积极探索,永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生命不止,探索不息。

猜你喜欢

文言古诗文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推断法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