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新时代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根本遵循
——论习近平理想信念思想
2019-03-04郭泓
郭 泓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哲学教研部,陕西 西安710065)
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全党精神力量是推动党的思想建设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多次强调和论述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系列重要论述,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定新时代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新时代共产党人要牢固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念,补足精神之“钙”,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的行动引领和精神支柱,也标志着一个政党的奋斗目标、价值追求和精神动力,是党员政治觉悟、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集中体现。我们党是依靠革命理想和严明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安身立命之本。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一个政党的衰落、一个政权的丧失,都是首先从思想领域的动摇和精神家园的失守开始。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苏共党内思想防线的失守和苏共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动摇,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惨痛教训表明,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动摇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精神支柱就会坍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一名党员政治上的变质、经济上的贪婪、道德上的沦丧和生活上的堕落,也同样往往是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始终把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中之重。针对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从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和党员的职责、使命、本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多次论述坚定理想信念对我们党和每一名党员的重大意义,凸显了坚定理想信念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突出地位。
早在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在新进十八届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及2015年1月中央政治局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他反复强调共产党人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念,对共产党人锤炼党性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这些论述为加强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指明了方向。
崇高的理想目标是我们党的政治品质,坚定的信仰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在我们党近百年的奋进历程中,既镌刻着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周文雍“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的坚贞理想信念,也有方志敏“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雷霆万钧信念之力和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大义凛然精神,在这样信仰坚毅的共产党人面前,一切残酷暴行只能加速自己的灭亡,而对共产党人的崇高伟大理想却不能产生丝毫的摧折。革命烈士这种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品质,“像金子一般的亮,像金子一般的坚”,为全体共产党人树立了光辉典范。当然,也曾留下一些信念动摇、理想滑坡而最终在政治上变质的“软骨头”。 坚定的理想信仰始终是共产党人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在新形势下,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沦为腐败分子甚至滑向犯罪的深渊,反思和剖析其蜕变的深层根源,说到底还是信仰迷茫、信念动摇、精神迷失所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反复提醒党员干部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可能在政治上、经济上、道德上、生活上导致的严重后果。他谆谆教导党员干部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这些重要论述,既抓住了加强思想建党的关键,又明确了搞好党的理想信念建设的根本要求。新时代共产党人要始终以勇于自我的革命精神,加强党性锤炼,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思想防线,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切实用崇高的理想信念,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永葆共产党人最为鲜明的根本政治本色。
2 新时代共产党人要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筑牢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根基
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心骨”,从根本上决定着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目标。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不会凭空形成和确立,而必然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之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要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马克思主义以全人类的解放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己任,自创立以来就站在了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理论根基就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改造来自不同阶层群体的党员队伍,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引导激励共产党人为伟大事业而奋斗,使我们党从一个建党初期只有五十多人的党逐渐发展壮大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在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残酷的革命战争考验、艰辛的社会建设考验、繁重的改革开放考验和复杂的市场经济考验,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走向强起来,就在于我们党无论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磨难都始终如一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科学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把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自己的孜孜追求,并为之而不懈奋斗。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科学性和持久生命力在于她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打牢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我们党始终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等问题,不仅使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在神州大地发挥出巨大的真理力量,而且为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注入了强大中国生机和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只有牢固掌握了这一强大理论武器,才能为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提供坚强理论支撑。新时代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科学理论武装,首要的是要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增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能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把中国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致胜法宝。中国近代以来,我们党在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之所以能够完成非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历史使命,并开创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和美好前景,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并用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指导和引领共产党人始终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懈奋斗。新时代共产党人坚定对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就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理论自信,以理论上的高度认知和坚定,保证政治上的始终清醒和坚定,以自觉的思想觉悟和坚实的理论支持,确保理想信念的始终坚定不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历史与现实、理想与时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宏大视野和深邃的唯物史观,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体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坚定“四个自信”的思想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够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就、展现新气象,根本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科学理论武装,最为重要的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要深入领会其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也要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更要深入领会蕴含的坚定信仰、历史担当、为民情怀、务实作风和科学方法,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自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力量,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把理想信念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矢志不渝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具体行动,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政治免疫力,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政治方向、高超的工作本领,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新篇章。
3 新时代共产党人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的先进文化,增强坚定理想信念的文化底气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其发展进步中发挥着更为基本、更为深厚、更为广泛和持久的力量,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和灵魂。在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进步和发展中,核心价值观具有精神统摄和方向引领的作用,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人们就会魂无定所、行无所依,更谈不上文化的繁荣和自信。在思想观点、价值理念多元化的当代社会,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水平日益提高、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更加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诉求多元多样,要形成最大社会共识、凝结最大社会力量,就必须构建与我国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发展道路和道德文化相适应,并能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站在人类价值取向的制高点,既继承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精华,又借鉴了其他民族价值观的合理元素,凝结着人们的共同价值追求,是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各项工作,必须有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的支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引导人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共产党人要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涵养高尚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坚决抵御腐朽思想、错误观念和不良风气的侵蚀,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以崇高的价值追求和道德情操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更好地、更持久地坚定文化自信,为坚定理想信念提供持久不衰的精神支撑。要以培育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率先垂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和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引导,推动精神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共同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凝聚起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精神力量。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旗帜,胸怀崇高理想,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也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人民战胜艰难险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胜利前进的强大文化力量。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就在于这种自信是建立在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之上,建立在98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上,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先进文化之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革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和中国共产党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凝结而成的丰硕精神成果,是当代共产党人坚守崇高理想、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柱。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立足新时代中国现实,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扎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沃土,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努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全国各族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文化认同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注入强大精神动力、提供文化引领。新时代共产党人要做坚定文化自信的先锋和模范,深刻认识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始终保持对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党执政兴国和国运兴衰、事关民族复兴和民族精神独立这个重大问题的高度清醒,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不动摇,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革命文化,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中华传统文化,不断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以坚定的文化自信,筑牢理想信念的深厚文化根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胜信念,带头做坚定文化自信的践行者,高度警惕、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把认识和实践、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在矢志不渝为追求崇高理想的奋斗征程上,创造更加光辉的业绩。
4 新时代共产党人要发扬实干和奋斗精神,始终保持对践行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
理想信念是一种精神追求,但不是抽象的概念,体现在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最终要通过具体的行动来实现、客观的实践来检验。因此,理想信念在本质上是具体的和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不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更重要的是要始终保持对践行理想的孜孜追求。衡量和检验一名党员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不仅要看其思想和认识,更要看其是否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是否能把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体现在具体行动中,自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幸福美好生活不会从天而降,而要靠艰苦奋斗来创造。新时代共产党人要立足本职工作,发扬实干和奋斗精神,矢志不移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努力。
党员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在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自觉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发挥着“头雁”和示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说:“对理想信念的检验,和平年代不像战争年代那样直截了当,但依然可以分出优劣高低。领导干部的一招一式、一言一行,都有理想信念的影子。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和重大考验面前,公私是否分明,法纪是否严明,就是对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的最好检验。”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因为,只有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在大风大浪面前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在各种诱惑面前不为所动、彰显本色。因此,新时代共产党人,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牢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打牢树立正确政绩观和转变作风的思想基础,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冲锋在前,面对艰难险阻奋战在先,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切实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我国工人阶级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发扬我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用先进思想、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新时代广大工人共产党员,必须以主人翁的使命担当,以劳动模范为榜样,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带头把全党全国人民的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不懈奋斗。要发扬工匠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练就真本领,掌握新技术,用辛勤劳动追求梦想,以卓越的劳动创造价值,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广大农民要以工人阶级同盟军的忠诚与情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火热实践,不断激发致富奔小康的内在动力,热爱农村农业,把广大农村与广阔市场连接起来,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希望的田野,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人民军队是祖国的“钢铁长城”,肩负着保卫国家安全的神圣使命。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讲到,军队“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还是理想信念、党性原则、革命精神、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等方面出了问题”,他要求军队最紧要的是把四个带有根本性的东西立起来,其中第一个就是“要把理想信念在全军牢固立起来,适应强军目标要求,把坚定官兵理想信念作为固本培元、凝魂聚气的战略工程”。新时代革命军人,特别是党员军人要大力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听党话、跟党走,军民同心,坚定维护核心、坚决听从指挥,聚力练兵备战,不断提高新时代打赢能力,以坚定的信念和意志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自古教育者就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独特使命,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学校教师在理想信念培育和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师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好老师的第一条标准就是要有理想信念。新时代人民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勇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积极传播者,让一代又一代年轻学子都成为崇高理想和事业的实践者、建设者。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青年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以时代弄潮儿的姿态,激扬青春朝气,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和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绚丽人生华章。
除了上述重点群体和重点领域外,习近平总书记还要求各行各业从业人员都要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立足本职工作,努力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如,提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政法队伍的政治灵魂”,要求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等等,这些重要论述不仅使理想信念相对抽象的范畴鲜活起来,而且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标准和实践要求,从而大大增强了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和思想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时代共产党人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