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 种自酸蚀粘接剂开封启用后的时间对粘接界面微渗漏的影响

2019-03-04郑媛媛刘会梅李艳萍潘爽何丽娜牛玉梅张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叔丁醇粘接剂牙体

郑媛媛 刘会梅 李艳萍 潘爽 何丽娜 牛玉梅 张琳

光固化复合树脂常被用于牙体缺损的修复, 而粘接性能是决定牙体修复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材料学的进步,自酸蚀粘接剂由于其良好的粘接效果和较低的技术敏感性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1]。

目前,临床医生主要是依据产品包装上标注的时间来确定粘接剂的有效使用期限。但是粘接剂开启后使用时间的长短、使用方法和使用频率的不同,其粘接效果可能出现较大差别,而单纯依赖于产品的有效期作为使用依据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旨在对比2种不同的自酸蚀粘接剂开封后,在3个月内反复开启使用对牙体与充填体粘接界面微渗漏的影响,以期为临床粘接剂启用时间与粘接效果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材料与仪器

1.1.1 离体牙的收集 选取新鲜拔除的牙体完整、无龋、无充填物、无裂纹的健康磨牙80 个。口腔手术显微镜(Carl Zeiss,德国)下观察并选择。所有离体牙均用超声洁治仪(P5,Newtron XS,SATELEC,法国)清除表面牙石,刮除牙周膜,置的生理盐水中, 4 ℃ 冰箱中保存, 3 个月内使用。

1.1.2 材料与仪器 自酸蚀粘接剂Scotchbond Universal、光固化复合树脂Z350 (3M公司,美国);自酸蚀粘接剂Xeno V+(Dentsply公司,德国);Gluma Etch 35 Get(贺利氏,德国),亚甲基蓝染料(天津福晨);LED光固化灯(CAO GROUP,美国);恒温水浴箱(HF90,上海力申);体视显微镜(LEICA公司,德国); 2 种自酸蚀粘接剂的成分及使用方法见表 1。

1.2 方法

表1 2种自酸蚀粘接剂的成分及使用方法Tab 1 Instructions of the 2 kinds of Self-etching adhesives

1.2.1 实验分组 将80 个离体牙随机分为两组(n=40),分别使用Scotchbond Universal(简称S)、Xeno V+(简称X)2 种自酸蚀粘接剂处理,于粘接剂开封启用即刻、 1、 2、 3 个月4 个时间点, 分别记为S0、S1、S2、S3和X0、X1、X2、X3。为模拟临床使用过程,2 种未开封的自酸蚀粘接剂从开启即刻开始,每天在9时、 12时、 15时各打开密封盖5 s, 并滴出1 滴粘接剂。

1.2.3 微渗漏评价 将充填完毕的离体牙样本用流动树脂封闭根尖孔,充填体1 mm以外的牙体部分用指甲油封闭1 次,放置24 h后重复1 次。待指甲油完全干燥后将样本浸泡于20.4 g/L亚甲基蓝溶液中,24 h后取出,流水冲净多余的染料,并清除表面的指甲油。在流水冷却下,用低速金刚砂片经修复体中央沿颊舌向剖开样本,将剖面用砂纸打磨平整。各组样本干燥后,置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并拍摄图像。

参照 Sidhu 记分标准[2], 以0~3级评价染料渗漏情况: 0=无染料渗透; 1=染料渗透不超过侧壁深度的1/2; 2=染料渗透超过侧壁深度的1/2,髓壁无渗漏; 3=染料渗透超过侧壁深度,沿髓壁延伸。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各组微渗漏等级评分比较见表 2。

表2 2 组样本在不同时间点充填体边缘微渗漏评分(n=10)Tab 2 Edge microleakage degree of the 2 groups (n=10)

体视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随着粘接剂开封启用时间的延长, 2 种粘接剂的微渗漏评分均有增加。在开启即刻及启用后1 个月2 个时间点,X组样本的微渗漏评分明显大于S组 (P<0.05);在启用后2、 3 个月2 个时间点, X组的微渗漏评分略大于S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 3)(图 1)。

S组在粘接剂启用1、 2个月的微渗漏评分与开启即刻时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启用3 个月后微渗漏评分与开启即刻时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 4)。但X组在4 个测试时间点的微渗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表 5)。

表3 组间微渗漏评分的比较Tab 3 Comparison of microleakage between groups

3 讨 论

粘接剂与牙体之间良好的界面封闭是减少粘接修复体边缘着色、继发龋、术后敏感及修复体脱落的重要保证[3]。Sadr等[4]通过剪切测试法评估2 种自酸蚀粘接剂的粘接强度,结果表明自酸蚀粘接剂的粘接强度会随着粘接剂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本实验研究2 种不同自酸蚀粘接剂在3 个月内反复开启使用对牙体与树脂充填体粘接界面微渗漏的影响。

图 1 2 组样本微渗漏观察(→: 微渗漏渗入) (体视显微镜,×10)Fig 1 Observation of the microleakage of the 2 groups(→: Microleakage) (stereomicroscopy, ×10)

表4 Scotchbond Universal组不同测试时间点微渗漏比较(P值)Tab 4 Comparison of microleakage of Scotchbond Universal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P值)

表5 Xeno V+组不同测试时间点微渗漏比较(P值)Tab 5 Comparison of microleakage of Xeno V+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P值)

结果表明,Scotchbond Universal组样本的微渗漏评分随着粘接剂启用时间的延长有增大的趋势,在启用3 个月后微渗漏评分与开启即刻时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原因可能是:①粘接剂中的有机溶剂可以充当粘接单体的载体,使粘接单体和胶原纤维相互作用,并在固化前适当挥发从而有效地置换出胶原纤维之间的水分,减少对最终形成的粘接界面微观结构的影响[5]。Scotchbond Universal粘接剂在反复开启使用过程中,乙醇挥发后导致有机溶剂的含量降低。②Ma 等[6]研究表明,因自酸蚀粘接剂均含水,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HEMA和10-MDP中的酯基会不断水解劣化,其水解生成的化合物不能进行有效的聚合,难以形成稳固的牙本质胶原网[7]。本结果中,Xeno V+组样本的微渗漏评分随着启用时间的延长有增大的趋势,但在4 个测试时间点无显著的差别(P>0.05)。其原因可能为Xeno V+使用了叔丁醇作为溶剂,大分子的叔丁醇不易与丙烯酸树脂发生反应,且叔丁醇的挥发性较低,因而能较好地保持粘接剂的稳定性[8]。

本结果还显示,在粘接剂开启即刻、启用后1 个月2 个时间点,Xeno V+组样本的微渗漏评分明显大于Scotchbond Universal组 (P<0.05),其原因可能与2 种粘接剂的化学组成不同有关(表 1)。对于Scotch-bond Universal而言:①Van Meerbeek 等[9]和Yoshida等[10]研究发现,羟基磷灰石与MDP反应后,可以形成一个厚约4 nm的纳米交互层结构,该纳米层具有较强的疏水性,从而保护混合层,防止水解;②HEMA是一种水溶性、低粘度的小分子单体,可以防止粘接剂中亲水和疏水组分之间的相分离,从而维持粘接剂溶液的稳定性[11-12];③纳米填料能更好地进入脱矿牙本质层,使粘接层内部空隙变小,从而减少渗漏[13-14]。对于Xeno V+而言:①Xeno V+是一种不含HEMA、以水和叔丁醇为溶剂的粘接剂。Nikhil等[14]使用微拉伸法评估以乙醇为溶剂且富含 HEMA 的自酸蚀粘接剂和以叔丁醇为溶剂但不含HEMA 的自酸蚀粘接剂的粘接强度,发现前者比后者的粘接效果好;②Xeno V+中不含有HEMA可能会导致其亲水和疏水组分之间相分离[15];③叔丁醇(蒸汽压在20 ℃下 4.1 kPa)比乙醇(蒸汽压在20 ℃下5.8 kPa)挥发性弱,不能有效地从基质中去除水分,剩余的水分会与树脂单体竞争牙本质胶原纤维之间的空间,阻止树脂单体的渗透[15]。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开封启用3 个月内多次使用后, 2 种自酸蚀粘接剂对牙体与充填体粘接界面的微渗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影响程度与粘接剂的种类有关。因此,临床上对于粘接剂的有效使用期限不能单纯依赖包装上的有效期,还应考虑所用粘接剂的种类、使用频率、开启后使用时间的长短等因素,开启后尽可能于3 个月内使用,以免影响粘接后的效果。

猜你喜欢

叔丁醇粘接剂牙体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
氨肟化装置叔丁醇回收系统双效精馏的节能改造
烧结温度对粘接剂喷射技术制备420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环境水中叔丁醇的含量
在乳牙龋齿充填中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剂结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KD492:碳四异丁烯组份水合制备叔丁醇方法和其制备系统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乙醇润湿对2种全酸蚀粘接剂粘接性能的影响
纳米银改性正畸粘接剂的研究
应用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