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管理(七)
——综合物理因子治疗经验

2019-03-04李宁袁华李云鹏王虹任新霞牟翔张浚睿陆斌孔亮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超短波颌面部间隙

李宁 袁华 李云鹏 王虹 任新霞 牟翔 张浚睿 陆斌 孔亮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常见的口腔颌面部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作战部队中发生尤为突出,艰苦环境中尤为多发。口腔颌面部及颈部存在多个筋膜间隙且填充有彼此相通的疏松结缔组织,当发生感染时,炎症容易穿破筋膜向周围扩散,严重者可引起多间隙感染,或进一步扩散到颅内,还可合并败血症、纵膈炎等严重并发症,进而危及生命。在感染早期未形成脓肿时、以及脓肿形成切开术后,抗生素治疗和物理因子治疗是重要的非手术疗法。但是物理因子选择不当,不仅不能帮助控制感染,还可能加速炎症扩散。因此合理选择物理因子、设计治疗的时机和设计参数是决定物理因子疗法疗效的关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5~2018 年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门诊收治的78 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诊疗情况,探讨该疾病不同病程选择物理因子治疗的时机、种类和参数,期望通过综合物理因子治疗,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颌面部间隙感染治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研究收集2015-07~2018-07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门诊接受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共78 例,患者一般情况见表 1。

1.2 综合物理治疗方案

物理因子包括超短波治疗、紫外线治疗、低功率He-Ne激光治疗、超声波治疗及旋磁治疗等。常用参数设定见表 2。

1.3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为炎症完全消退,肿胀、疼痛消失;显效为炎症基本控制,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好转为炎症有所减轻;症状及体征无变化者或反而较重者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总数×100.0%。

表 1 患者一般情况

2 结 果

本研究治疗次数和疗效的分布见表 3, 49 例(63%)痊愈,23 例(29%)显效, 总有效率达96.15%。 大多数患者经过5~10 d治疗后,感染得到明显控制。

3 讨 论

3.1 治疗口腔颌面部感染可选择的物理因子疗法

近年来,对于口腔及周围组织急性化脓性炎症在药物抗感染或口腔颌面外科处理后,常结合物理因子治疗,以增强疗效、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1]。

表 2 物理因子治疗常见参数

表 3 治疗次数与疗效的关系(n)

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疗效明显的物理因子疗法包括紫外线、超短波疗法、He-Ne激光、旋磁及超声波治疗,达到消炎、消肿、镇痛、防止粘连等治疗目的。这几种物理因子疗法的主要作用机理、治疗作用及适应证各有不同,如表 4所示,可以根据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不同情况进行选择。

表 4 感染性疾病常用物理因子治疗的种类、特点、适应证

通常采用紫外线、 超短波疗法、 He-Ne激光及旋磁等治疗,达到消炎、消肿、镇痛的目的。对于已形成脓肿的感染并行脓肿切开引流后者,通过上述理疗方案亦可减少炎性渗出、促进炎症消散并促进组织修复, 缩短伤口愈合病程。以此可见,适时选择适宜之物理因子治疗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转归所发挥的临床作用值得推广,并供临床各科室借鉴。

3.2 物理因子疗法的禁忌证

临床应用中需要注意这些物理因子疗法有相对禁忌证和绝对禁忌证。如局部肿瘤、结核在没有使用足够量的抗癌、抗结核药物和其他治疗前进行物理因子治疗,可能引起结核、癌肿的扩散;如果积极地在足够量的药物和其他有效处理下进行物理因子治疗,不但没有害,相反可提高治疗效果。因此以上这些情况属于相对禁忌证。而某些疾病或疾病的某一阶段是绝对禁忌的。如活动性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高热、局部金属存留、带有人工心脏起搏器者、机体极度衰弱者、皮肤感觉丧失者,采用超短波、磁疗等均为绝对禁忌。

3.3 常见口腔颌面部感染不同病程阶段选择物理因子治疗的基本原则

颌面部间隙感染最常见为牙源性感染,其次是腺源性感染[8]。与全身其他软组织感染类似,也符合“浆液性炎-化脓性炎-痊愈”或“急性期-慢性期/痊愈”的病理发展过程。但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毗邻颅脑,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起始端,因此又有与全身其他软组织感染不同的地方,即侵及咀嚼肌可引起张口受限,影响语音和进食;侵及口底舌根可引起局部压迫,导致窒息;向上侵及眼眶可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导致颅内感染;向下侵及纵膈引起纵膈感染;也可侵及颌面部多间隙引起全身毒血症败血症。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平衡手术、全身用药和物理因子治疗之间的关系,在合适的时间采用最恰当的干预方式是治疗该疾病的重点和难点。

总结我科和颌面外科治疗该疾病的经验,物理因子治疗适合应用于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各个阶段,以下两种情况尤其适合:①炎症早期,物理因子治疗可使炎症局限化,促进炎症吸收;该期最常用的物理治疗组合是“超短波联合紫外线”,该治疗方法具有缩短病程、增加抗菌疗效的疗效[1],同时兼顾颌面部不同感染位置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超短波治疗时,可通过治疗电极位置的调整,进行浅表或较深层的间隙进行治疗,并且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任何加重迹象,仍需急诊预防性切开引流(参见“间隙感染的手术治疗”这篇文章)。②形成脓肿行脓肿切开引流后,仍可行上述物理因子治疗,以改善循环、促进肉芽生长,促进伤口愈合。以上2 种情况的患者如果炎症逐渐控制,感染局部组织变硬,纤维化形成,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时,可在后期使用“旋磁联合超声波”治疗,减少组织粘连、软化硬结,促进功能完全恢复(表 5)。

表 5 间隙感染物理因子治疗的优化选择

综上所述,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症状重、病情发展迅速,且极易引起功能障碍及全身不适症状,故早期除给予抗感染药物等常规治疗外,基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理改变,选择应用超短波、紫外线、He-Ne激光、磁疗和超声波等物理因子治疗进行针对性治疗,可以起到防止炎症扩散、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用药的作用。这些物理因子疗法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疗效明确,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超短波颌面部间隙
间隙
超短波联合穴位按摩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飞行过载及安装间隙对主安装节推力测量的影响
机载超短波电台邻道干扰减敏特性建模与评估
给你
苦难的间隙
航空超短波通信链路余量分析系统设计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模拟技术在颌面部复杂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