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CT在急性阑尾炎穿孔与非穿孔中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2019-03-01李艳明
李艳明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放射科 北京 101300)
急性阑尾炎属于急腹症一种,在临床中发生率呈递增模式,部分急性阑尾炎患者会发生穿孔情况,进而诱发尿潴留以及小肠梗阻等情况。在临床中,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可应用多排CT诊断,其诊断准确率高,有助于确认是否有穿孔情况[1]。故本文将多排CT应用于急性阑尾炎穿孔与非穿孔中,分析其临床鉴别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共7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根据其是否穿孔,将其分为两组。
对照组:穿孔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14至80岁,平均年龄(52.65±1.44)岁。
观察组:非穿孔42例,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15至81岁,平均年龄(52.81±1.56)岁;在年龄和性别方面开展比较,差距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②家属或者患者自愿签订同意书;③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腹部疼痛、机体发热以及白细胞指标升高情况;④患者有一定的配合能力;⑤患者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
1.3 方法
对所有患者实施多排CT扫描,设定仪器相关参数,从膈顶到耻骨开展扫描。扫描后,将数据传输给工作站实施多平面重组,将阑尾具体位置、内部结构、脏器情况显示出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指标情况
对照组患者的阑尾直径比观察组要大,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白细胞计数方面实施比较,差距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指标情况(x-±s)
2.2 对比患者的CT征象
两组患者在阑尾腔外气体、阑尾腔外有粪石、阑尾周边有脓肿物、阑尾有炎症、阑尾壁局限性强化缺损相比较,差距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阑尾腔内有气体与阑尾腔内有粪石CT征象相比较,差距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患者的CT征象(n,%)
3 讨论
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在临床有较高发生率,发生后以腹部疼痛为主要的症状表现。急性阑尾炎在临床中可分为穿孔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局灶性阑尾炎。穿孔性阑尾炎最为严重,诱发其主要因素为阑尾壁血液循环不通畅,导致阑尾壁坏死,进而引发阑尾穿孔[2]。临床数据得知:阑尾炎穿孔死亡的发生率为30%~55%,老年与儿童是急性阑尾炎穿孔高发人群。若不及时对此类患者开展治疗,对其预后和生命健康有着严重影响。对急性阑尾炎主要治疗方法就是手术,但是术前,对急性阑尾炎是否穿孔实施诊断有着重要意义[3]。
CT技术持续性提升,在临床中应用率越来越高,多排螺旋CT优于穿传统CT诊断,扫描结果更加清晰,对阑尾的显示率也明显升高[4]。
通过此次研究:阑尾炎穿孔患者的阑尾直径比阑尾炎未穿孔要大;但两组在白细胞计数方面实施比较,差距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阑尾炎穿孔患者在阑尾腔外气体、阑尾腔外有粪石、阑尾周边有脓肿物、阑尾有炎症、阑尾壁局限性强化缺损高于阑尾炎未穿孔患者;在阑尾腔内有气体与阑尾腔内有粪石CT征象相比较,差距小。这更加证明了多排CT对急性阑尾炎穿孔和非穿孔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5]。
综上所述:多排CT诊断可将阑尾与其周边情况显示出来,利于医师对阑尾周边器官病变状态进行观察,多排CT临床价值高,操作简单、速度快,可行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