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2例肝包囊虫病CT表现回顾性分析

2019-03-01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5期
关键词:泡状囊虫右叶

尼 顿 米 玛

(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西藏 拉萨 850000)

本文选取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肝包囊虫病患者52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诊断,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肝包囊虫病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理证实为肝包囊虫病,包括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12岁~73岁,平均年龄(41.6±2.5)岁。33例患者有慢性腹痛病史,在接受腹部检查时发现,13例患者于健康体检时发现,6例患者曾经接受过肝包囊虫病手术。所有患者的Casoni试验结果均为阳性,并经临床病理证实为肝包囊虫病[1]。

1.2 方法

使用东芝16排螺旋CT扫描机对患者进行扫描,在对患者进行检查当天早上让患者禁食,检查前让患者口服60%泛影葡胺20ml,加入500ml水稀释,于检查床上取仰卧位,层厚0.7mm,间距0.7mm,对患者进行常规连续平扫,其中6例患者接受平扫和静脉团注增强扫描。

2 结果

2.1 肝包虫病的病变部位和发病年龄

52例肝包囊虫病患者中,细粒棘球蚴见于50例患者中,泡状棘球蚴见于2例患者中。患者的发病年龄集中于30岁~40岁,患者的病变部位以肝右叶为最多(49%),其次为肝左叶(38%),最后是肝左叶、肝右叶或者肝尾叶并发(13%)。细粒棘球蚴的CT表现主要包括5种类型,如单纯型、钙化型、多囊型、母子囊型、混合型。肝包囊虫病的CT表现主要是外囊分离,囊壁明显增厚,囊内有很多小气泡影以及囊内出现彩带征等。泡状棘球蚴在CT下无明显特征,对泡状棘球蚴的诊断比较困难。

2.2 肝包虫病的CT表现

2.2 .1肝脏细粒棘球蚴病的CT表现

肝脏细粒棘球蚴病的CT可见肝脏单发或者多发囊肿,密度比较均匀,近似水样密度CT值8~30Hu,形态多为圆形或者类圆形,囊壁较薄但是非常均匀,囊肿的边界清晰。患者的囊肿一般都比较大,在本次研究中,囊肿大于5cm的患者有39例,囊肿最大的患者达到了29cm×27cm×30cm,直接占据了患者的整个右上腹部,导致患者的肝左叶和胃部向左侧发生位移。患者的囊肿多为多发型,本次研究中,2个以上囊肿的患者达到37例,囊肿数量最多的患者达到了10个。患者的囊肿大多呈现出圆形或者类圆形,有些患者的囊肿为母子囊或者囊中囊,主要表现为一个大囊内包含多个低密度小子囊,部分患者表现为小子囊相互连接呈现出串状或者成堆排列。囊壁比较薄,但是非常均匀,大多数囊壁在5mm左右,边界比较清晰,内壁非常光滑,少数囊壁存在着均匀或者不均匀增厚的现象。在本次研究中,有11例患者出现囊壁均匀或者不均匀增厚的现象,10例患者表现出内外囊分离的症状,7例患者出现彩带征,主要表现为内囊塌陷漂浮于囊液内,22例患者出现囊壁钙化现象,主要是沿着囊肿壁呈现出弧线样连续或者不连续的钙化或者斑点状的钙化现象。囊内多数呈现出密度均匀近似水样密度,CT值为8~30Hu,10例患者囊内呈现出斑块状或者斑点状钙化现象,9例患者出现了囊壁钙化现象,9例患者囊内出现线样高密度分隔线影,4例患者出现球形钙化,5例患者囊内出现小气泡影。囊周主要是肝内胆管和血管的受压移位,胆管出现明显的扩张,临近胃肠出现移位等改变。6例患者接受肝包囊虫病手术后,有1例患者表现为空腔,囊壁出现弧线样钙化,3例患者囊壁出现弧线样钙化,囊内见液气平,2例患者术后空腔旁边出现新囊肿。对6例患者接受平扫和静脉团注增强扫描发现3例患者肝内多发囊肿,增强扫描无明显变化,3例患者因囊壁增厚,增强后囊壁呈现出环形强化,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感染[2]。

2.2 .2肝脏泡状棘球蚴的CT表现

本次研究中,有2例患出现肝脏泡状棘球蚴,主要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团块,边界不清晰,呈现出明显的多结节状,囊内有较多小点状钙化,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发现不均匀的轻度或者中度早期强化,并且持续时间在5min以上。对2例患者进行平扫发现,病灶均呈弥漫性生长,病灶边缘模糊,呈略低或混杂密度影,病灶范围较大,其内可见广泛颗粒状或不定形的钙化,病灶呈中心性或偏心性不规则液化区,CT值约为0~2lHu,1例患者病灶边缘可见环形略低密度影,其内夹杂颗粒样及不规则斑片样钙化灶,CT值约为46~58Hu,1例平扫时斑片状钙化灶周围呈等密度影,边界不清,边缘可见不规则弧形低密度影。对2例患者进行增强扫描,病灶内均未见强化。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52例肝包囊虫病患者中,细粒棘球蚴见于50例患者中,泡状棘球蚴见于2例患者中。患者的发病年龄集中于30岁~40岁,患者的病变部位以肝右叶为最多(49%),其次为肝左叶(38%),最后是肝左叶、肝右叶或者肝尾叶并发(13%),与侯清平[4]等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利用CT扫描方式能够对肝包囊虫病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部分患者利用CT平扫便可作为准确的定位诊断,CT在肝包囊虫病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泡状囊虫右叶
一次开颅治疗颅内多发性脑池型囊虫1例
钆塞酸二钠对肝右叶局灶性病变及肝右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参数测量的影响
甲状腺海绵状血管瘤1例
椎管内大范围囊虫病1例
先天性肝后胆囊并肝右叶发育不良1例
缺氧对肝泡状棘球蚴原头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D34表达的影响研究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病理诊断
肝泡状棘球蚴病边缘区域 MR 弥散加权成像与组织病理对照研究
多层螺旋 CT 及血管成像对肝泡状棘球蚴血管受侵的诊断价值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囊虫肺炎1例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