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血管黏液瘤4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19-03-01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腹膜后肿瘤外科于2014年12月至2017年9月共收治4例术后病理确诊为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患者,其中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为30~49岁,平均年龄39岁,均无基础疾病,4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见表1。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不典型,大部分表现为下腹部不适,偶有腹痛腹胀,可伴有泌尿系症状或便秘。术前完善腹盆腔增强CT扫描,肿瘤主要部分位于盆腔。所有患者在完善检查后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确诊为AAM(图1)。4例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截至术后1年,均未复发。
表1 患者一般资料
图1 4例患者的病理结果(H&E×10)
小结 AAM为十分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其中95%患者为育龄期女性,男女性发病率为1:6。AAM主要发生在骨盆、会阴区、外阴、阴道和膀胱尿道,对于有限报道的男性患者,累及部位多为阴囊、精索、腹股沟区、前列腺和附睾[1]。
患者在就诊时大多无明显不适或出现一些非典型性症状。AAM术前诊断存在难度,因为病变较为罕见且缺乏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有研究显示,AAM术前误诊率高达82%[2]。MRI T1WI示瘤体相对于肌肉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缓慢强化,静脉期或延迟期不均匀强化,呈典型的漩涡状或分层状改变。这种分层旋涡征为AAM的特征性表现[3],在所有已知病例报道中的比例高达83%。AAM术前可以考虑对肿瘤行穿刺活检以辅助诊断。获取病理后,术前行血管栓塞及局部外照射治疗可降低局部复发[4]。而针对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的肿瘤患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可缩小肿瘤体积,可用于新辅助细胞减灭术[5]。AAM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手术目标是达到R0切除,术式和入路可以考虑经腹、经会阴。如果预期的手术死亡率较高或需要保留生育功能时,可考虑不完全切除肿瘤[6]。对术后切除的肿瘤进行病理学检查为诊断AAM的金标准。病理特征为存在大小不等的血管成分,从小的薄壁毛细血管到大血管,并伴有继发的血管周围透明样变和均匀的肥大。免疫组织化学中Desmin、Vimentin、CD34,CD44、S-100、SMA和MSA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AAM多表现为Desmin(+),Vi⁃mentin(+),大部分病例表现为SMA(+)、MSA(+)和S-100(-)。AAM虽为良性肿瘤,但术后2~4年局部复发率较高。ER(+)/PR(+)患者可以考虑术后激素治疗。但对于ER(-)/PR(-)患者,手术尚为唯一的治疗方法。由于核分裂像较低,因此放化疗作为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尚未明确。肿瘤通常会在原位复发,建议在术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盆腔MRI,1年后,每半年复查盆腔MRI,监视肿瘤的复发情况。对于肿瘤复发的患者,需综合考虑既往手术病理结果中ER/PR的表达情况、术前MRI、是否已绝经等因素,在保留生育功能的基础上肿瘤RO或R1切除,必要时配合激素治疗,通常术后患者预后较好,对生存期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