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超声和X线两种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2019-03-01王丽娟
王丽娟
(成都市西区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36)
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提升较快,是恶性肿瘤的一种,对女性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该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提升治愈率。早期乳腺癌因为肿块较小,不容易被发现,因此需要通过仪器进行辅助检查,临床中应用较多的检查方法包括乳腺超声和X线两种,这两种方法在检查过程中具有各自优势和缺点,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检查方法,提升检查准确性[1]。本文研究主要围绕乳腺超声和X线两种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详细的研究结果如下。
表1 两组检查准确率比较[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基础数据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检查的22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分组采用单双数抽取方式,按照n=110将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年龄30~61岁,平均年龄为(43.21±3.67)岁;观察组年龄31~64岁,平均年龄为(43.32±3.56)岁。两组患者排除其他系统性疾病以及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并签署研究同意书。对两组患者各指标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X线检查的方式,指导患者平躺于检查床上,暴露乳腺、腋窝,进行双侧轴位和内外侧斜位进行取像,之后对双侧乳腺进行对比,观察患者发病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缘、钙化与否、血管情况、腋窝淋巴结等情况,对疾病进行判断[2]。观察组则应用超声进行检查,患者首先取仰卧位,使用探头对乳头中心位置进行详细探查,之后以乳头为轴心对周围乳腺进行检查,采用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式将整个乳腺进行全面覆盖,呈现放射状全面扫描,对于重叠的位置则进行二次扫描,保证每个位置都覆盖到。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一旦出现肿块,则需要对周围血流分布和血流阻力指数进行确定,并且将检查范围延伸至淋巴和腋窝,防止肿瘤出现转移[3]。
两组患者在检查结束后,一旦出现疑似乳腺癌患者需要进行临床病理化验,对疾病进行最终确诊。
1.3 观察指标
不同组之间的对比通过临床病理诊断后确诊例数的准确性进行确定,准确率=确诊例数/总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表示,P检验,P<0.05。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检查准确率比较方面,观察组81.82%%,对照组85.45%,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乳腺癌作为对女性危害较为严重的疾病,尽早预防与治疗尤为重要,但是该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早期筛查准确性对疾病的治疗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需要在筛查的过程中重视结果的准确性,为患者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临床中对于该病的筛查主要通过乳腺超声和X线两种检查方法,不同的检查方法在适用性方面存在一些差异,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更加适宜的检查方法[4]。
上文中的研究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检查准确率比较方面,观察组81.82%,对照组81.82%,两组之间的差异为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两种检查结果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原因为:X线检查较为精细,可以发现直径在0.1cm以下的恶性钙化病灶,检查结果更加精确,并且可以在乳房水肿、皮肤受损以及放化疗过程中进行检查,检查方法受到外界的影响较小,并且检查的准确性较为理想,但是该检查方法对深部组织的检查受到限制,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等情况的漏诊,并且射线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超声检查对身体无损害,通过超声可以对隐匿性的病灶进行检测,并且对肿瘤的良性和恶性进行分析,并且对于血管分布以及血流动力学进行分析,整体诊断的准确性较为理想,但是对于一些0.1cm以下的恶性钙化病灶无法进行准确检查;为了提升筛查的准确性,可以将两种检查方法进行结合,将两种检查结果的优点进行融合,同时可以弥补两种检查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全面提升整体的检查准确率[5]。
综上所述,乳腺癌筛查中采用乳腺超声和X线两种检查方法,检查准确率均较高,但是检查中具有各自劣势,因此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必要时进行联合检验,提升筛查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