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低剂量扫描与MRI检查在强直性骶髂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对比

2019-03-01李生虎孟祥鸿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5期
关键词:骶髂强直性低剂量

刘 栋 李生虎 孟祥鸿(通讯作者)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无锡市中医医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强直性骶髂关节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免疫性关节炎性疾病,多见于男性人群,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能够导致骶髂关节发生进行性改变[1];为了探讨CT低剂量扫描与MRI检查在强直性骶髂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选取我院2016年0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46例强直性骶髂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见正确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46例强直性骶髂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6年01月至2018年9月,均给予CT低剂量扫描(对照组)与MRI检查(观察组)。男女性别之比为26∶20;年龄范围15~49岁,平均年龄值31.08岁。

纳入标准[2]:①均符合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标准,经相关检查确诊;②经实验室检查为HLA-B27阳性;③合并不同程度的腰骶部及髂关节疼痛及僵硬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病史;②认知不全;③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

1.2 方法

46例受检人员均行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 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飞利浦Achieva 1.5T MRI检查;前者选择西门子CTCARV kV技术,控制电压70kV进行超高分辨率低剂量扫描,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于骶髂关节上缘开始向下扫描,扫描范围为整个骶髂关节,重建层厚为1mm;后者采用飞利浦全脊柱联合线圈检查,指导患者取仰卧位,T1WI:TR433ms、TE18ms,T2WI:TR2416ms、TE100ms,T2-SPAIR:TR2300ms、TE30ms,其中层距控制为1.0mm,层厚控制为4mm。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且评估46例受检人员的CT、MR的不同分级病变检出率、关节结构及骨质异常检出率。

1.4 CT、MR分级标准

1.4 .1 CT分级标准 0级--关节面正常,无破坏;Ⅰ级--关节面无明显破坏,病变局限于髂骨侧;Ⅱ级--关节面存在毛刷样改变,且明显增生、增厚;Ⅲ级--关节面骨质破坏明显,呈锯齿状,且关节间隙存在不规则狭窄;Ⅳ级--关节间隙消失,且两侧关节面融合。

1.4 .2 MR分级标准 0级--无慢性炎症改变;Ⅰ级--存在轻度软骨下骨质硬化;Ⅱ级--存在中度软骨下骨质硬化,且小于三分之一的关节面模糊;Ⅲ级--存在明显的软骨下骨质硬化,大于三分之一的关节面模糊;Ⅳ级--明确关节腔强直,且强直关节腔内被类骨髓组织所填充。

1.5 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以P小于0.05表示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不同分级病变检出率

通过表1数据可看出,对照组(图1)的Ⅰ级病变检出率低于观察组(图2),而0级病变检出率高于观察组,P<0.05;且两组在Ⅱ、Ⅲ、Ⅳ级病变检出率对比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不同分级病变检出率比较[n(%)]

图1 CT显示关节面下轻微骨质硬化

图2 MR显示关节面下轻微骨质水肿

2.2 对比关节结构及骨质异常检出率

通过表2数据可看出,观察组的骨髓水肿、关节软骨异常、脂肪沉积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而骨质硬化及骨质侵蚀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关节结构及骨质异常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强直性骶髂关节炎是临床上较为慢性疾病之一,典型临床表现在于腰骶部疼痛、髂关节疼痛、僵硬及肢体活动受限等[3],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能够导致关节强直,继而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生活能力,因此早期实施有效诊断及治疗十分重要,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目前临床上选择采用影像学方法进行检查,包括CT与磁共振,其中前者以多层螺旋CT为主,具有分辨率高、准确率高等特点,能够清晰显示关节间隙及周围骨质变化,以便于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经实践发现该方法仅能够对骨性结构的静态变化起到显示作用,但是无法精确、准确的显示骨髓、软骨及脂肪等异常变化[4];而后者方法不仅能够显示关节早期变化,还能反映软骨及骨髓内非骨性改变,因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及推广,且在疾病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于磁共振下可看出强直性骶髂关节炎患者的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软骨及周围骨质遭受到严重破坏,且关节内伴有异常的信号及虫蚀样改变;也有部分患者的关节间隙正常,但是周围骨质信号以增强为主;而在CT影像下可看出关节间隙以不规则变窄为主,与此同时伴有骨质侵蚀、增强及关节面硬化等现象。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Ⅰ级病变检出率高于对照组,而0级病变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在Ⅱ、Ⅲ、Ⅳ级病变检出率对比中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骨髓水肿、关节软骨异常、脂肪沉积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而骨质硬化及骨质侵蚀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1.5MRI检查应用于强直性骶髂关节炎中均具有一定价值,但是后者优势更大,在疾病早期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猜你喜欢

骶髂强直性低剂量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MRI和X线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骶髂关节疼痛治疗进展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螺旋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