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片和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周围型肺癌的对比分析
2019-03-01李利刚
李利刚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贵州 安顺 561100)
周围型肺癌主要指的是肺段以下自支气管开始,直至细小支气管的癌变,其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和病死率,以胸闷、呼吸困难、咳血、刺激性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会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则会直接影响到预后。因此,临床主张早诊断和早治疗[1]。影像学检查作为常用的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方法,其对准确诊断肺癌以及对肺癌进行定位、定性、分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早期周围型肺癌病灶处肿块体积并不大,再加上密度较低,肿瘤阴影很容易和正常血管、肺组织发生混淆,必须借助灵敏度更高的影像学方法进行诊断。X线片与多层螺旋CT是临床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常用手段,为比较二者的临床价值,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年龄45~85岁,平均(61.8±5.7)岁;病程6个月~2年,平均(1.5±0.6)年;其中左肺下叶15例,上叶24例,右肺下叶11例,中叶8例,上叶20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切除确诊,符合周围型肺癌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②出现一定程度的咳痰、胸痛、咳嗽以及痰中带血丝等较为典型的肺部症状;③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疾病、甲亢;②对造影剂过敏或既往存在过敏史。
1.2 方法
X线片检查方法如下:扫描仪器为美国GE-DR X线拍片机,指导患者进行检测时保持站立位,通过X线胸片检查其胸部正、侧位,检出病灶显示为阳性即可确诊。
CT检查方法如下:扫描仪器为美国GE-16层及64层螺旋CT机,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首先对全胸容积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再对病灶部位进行薄层扫描。扫描参数具体为:旋转时间、电压、电流分别为0.6s、140kV、120mAs,层厚、层距均为3.0mm。增强扫描前,通过肘前静脉高压注射器按照3.0mL/s速度注射碘佛醇注射液(造影剂),注射剂量为80~100mL。然后医师按照1.0mm厚度的标准薄层扫描病灶部位,检出病灶显示为阳性即可确诊。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支气管气象征、胸膜凹陷、血管集束征、分叶征、空洞、胸腔积液、肿块等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进行观察和对比,以评定诊断结果的差异性。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1.0软件统计分析此次研究数据,诊断结果使用(%)进行描述,对比则予以χ2检验,P<0.05证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表1 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周围型肺癌影像特征的检出率[n(%)]
2 结果
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分叶征、肿块、胸腔积液、胸膜凹陷、空洞、支气管气象征、血管集束征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片,所表现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3 讨论
周围型肺癌发病初期缺乏特异性症状表现,以肿块和结节为主,≥50%的患者在来院就诊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阶段,同时伴随明显的淋巴结转移,死亡率较高。早发现、早诊治对改善和提高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意义重大[2]。影像学检查作为临床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其可对患者术前临床分期、影像学特征进行明确,并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价预后提供借鉴。
X线片与多层螺旋CT均为临床常用的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方法,其中前者对≤2cm肿块显示具有一定的制约性,无法判断隐蔽位置的病变,但可准确定位肺部体积较大的病灶[3]。多层螺旋CT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无创、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立体等方面,其可将肿块密度、大小清晰显示出来,并可确切诊断≤2cm的肿块,能够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影像学图像和数据,明确病灶部位与周围组织之间存在的关系和淋巴结转移与否[4-5]。
本组研究发现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影像学特征的检出率高于X线片(P<0.05),由此足以表明,相比于X线片,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价值,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