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实体经济的基本对策

2019-02-28田晓红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回归实体经济对策

田晓红

摘 要:要让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领域,必须让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领域以后有利可得;否则,无论是新投资者还是原有投资者都不会留恋实体经济领域:新投资者不愿进入,原有投资者不愿意继续在这里投资扩建。

关键词:回归;实体经济;对策

要让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领域,必须让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领域以后有利可得;因此,这方面实际上存在着两个关键性的问题需要切实解决,这就是:第一,如何让实体经济领域成为有利可得的投资领域?包括如何吸引新投资者使其愿意进入实体经济领域,以及如何使得实体经济领域的投资者不仅不撤离实体经济领域反而愿意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第二,如何解决实体经济领域的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现分别论述如下。

一、让实体经济领域成为有利可得的投资领域

政府部门的随意性最容易导致企业预期紊乱,因为企业不知道在政府部门决策和办事随意性的条件下会有什么后果,从而不知道怎样规划,怎样制定对策。紊乱的预期使企业难以把某一地区、某一行业、某一种产品的生产视为长久不变的预定目标,一切都依形势变化为转移,这才是不变的原则。

至于要素成本上升之类的问题,有些并不是政府部门所能解决的。企业通过自己的经验也懂得这一点。如果政府真的能够管制住价格,不让它上涨,政府就必须恢复计划体制下的种种做法,难道企业希望政府又回到过去那种“政府无所不能”的状态?何况,商品价格实际上是互为成本的,政府单独控制某些商品的价格,也只可能短期有效,时间长了,又会产生其他后果。工资成本,政府更难硬性控制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冻结工资通常是无效的,这已经为近几十年的经济的实践所证实。因此,企业并不指望政府真的把价格管死,把工资冻结住。企业只希望政府理顺价格和理顺工资,不要让某些利益集团为了一己私利而使市场规则遭到破坏。

面对要素成本的上升,企业最好的应对办法是致力于研究开发,自主创新,产业升级,走出一条新路。但这依赖于融资条件的改善。下面,再分析如何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让实体经济領域成为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顺利得到融资的投资領域

实体经济领域内的投资者,无论是为了扩大生产规模还是为了平时有充足的流动资金,尤其是为了研究开发、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开拓市场、增加自己的市场份额,无不需要良好的融资条件。这是现有投资者安心在实体经济领域内长期经营的保证,也是新投资者准备在实体经济领域内开创事业的信心的依托。

因此,回归实体经济的另一基本对策,就是及早解决实体经济领域的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由此看来,要让实体经济领域成为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顺利得到融资的投资领域,必须重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还必须开辟新的直接融资的渠道。

加之,在实体经济领域内,从事投资和经营的不少是国有大企业,它们到底家大业大,实力雄厚,同大银行之间关系密切,它们一般不会有撤出的打算,所以在它们资金紧张时,银行会设法给予贷款支持。至于实体经济领域内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从大银行甚至中小银行那里得到贷款的,通常,求助于高利贷是救急的手段。

还应当注意到,在虚拟经济领域内从事投资活动的,有一些是国有企业,它们或者是专门从事这一领域的国有企业,或者是在实体经济领域内从事制造业的国有企业的子公司,进入虚拟经济领域后就从事虚拟经济方面的投资和经营了。由于它们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大型国有企业的子公司,所以融资渠道是比较多的。这些都是民营企业自叹不如而又愤愤不平的客观事实。

三、实体经济的回归和实体经济的转型应当统一考虑

在现阶段中国,回归实体经济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虚拟经济无疑也需要进一步发展,进一步规范化。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这样的大国,国民经济必须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实体经济基础之上。避免实体经济空心化即企业空心化,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

然而,仅仅回归实体经济是远远不够的。技术在进步,实体经济领域内的企业如果不能抓紧改变生产方式,走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道路,迟早都会在市场竞争中失利,最終被淘汰出局。实体经济转型的重要性正在于此。

自2008年金融风暴以后,即便是经济发达的美国、日本、法国、德国和英国的企业也都认识到实体经济转型的必要。它们一致认为,未来市场的控制权取决于谁能引领技术进步的新潮流,谁占领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这一认识同世界经济的大趋势是一致的。

在中国,实际上许多在实体经济领域内从事投资和经营的、有眼光的民营企业也已经认清了市场的未来走向,它们不仅坚守在实体经济领域,而且还致力于创新、转型。在它们中间流行着这样的时尚说法:中国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不但要继续做世界制造中心,还要争取成为世界创造中心,同时还要做世界的营销中心。企业家愿意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是可喜的。可喜之处在于:包括这些企业家在内,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有了这种认识。中国被称为世界制造中心,这绝不是贬义词。作为一个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的发展转型国家,中国通过多年努力终于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这表明了中国的成就。但既然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就要保住这个位置而不应丢掉它,更要赋予它新的含义,丰富它的技术内涵。中国正在争取成为世界创造中心,要认识到现阶段距离这一目标的实现还有相当长的距离。伹目标既然已经明确,就应当不再犹豫、彷徨,而应当一鼓作气朝前走。“气可鼓而不可泄”,这句话千真万确。

在争取成为世界创造中心的同时,还应当争取成为世界营销中心。通过营销,才能把价值链圆满地完成,才能使附加值得以实现。这将是发展转型与体制转型相结合的重要成就。

参考文献:

[1]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赵彦, 2009

[2]中国走向创新型国家的要素[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纪宝成, 2008

猜你喜欢

回归实体经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