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轻巧中,有清晰的引领

2019-02-28蒋军晶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赛课读经阅读课

蒋军晶

评述周奇,其实就是回顾自己。

我和周奇,同一年参加全国赛课,那一年是2006年。

2006年,我30岁还不到,意气风发但长相老成。周奇的年龄和我相仿,但清瘦干净的样子看着像20才出头。站在一起,我们简直像两代人。

赛课结束后,我和周奇受邀去北京拍摄录课,把关录像课质量的是蒯福棣老师。拍摄前,蒯老师反复提醒我们不要在课堂里大量用排比句,不要像主持人一样说话。说白了,蒯老师希望我们自然一点儿。在她的经验里,经常上公开课、经常赛课的老师喜欢在课堂上“表演”,说话拿腔拿调的。还好,我和周奇都能像“正常人”一样说话,都顺利过关了。

赛课以后的我们,各自回到自己的城市,回到自己的教室里,回到学生中间。我们各自在往前行走。在行走的过程中,经常有像蒯老师这样的人提醒我们,点拨我们。然后,我们自己也开始反思,开始尝试,开始探索。12年来,我发现,我们在教学上的追求,有很多地方一样。

下面,说说我对周奇老师的三点印象。

在教学氛围的创建上,周奇有自主意识,有清晰的追求。

周奇的阅读课,崇尚自然、坦率、自由的氛围。

周奇追求的是“聊天课堂”。聊,是很高的一种教学追求。它意味着教师愿意让学生处于一种安全的氛围中,意味着愿意和学生平等相处,意味着愿意和学生对话。

要让学生聊起来,就得先让他们放松。周奇有办法让学生放松。有时他会提一些好玩而具有挑战味道的问题,有时他会布置一些“给文章打分”这样的新鲜有趣的学习任务,有时他会在课堂里穿插有时代感的幽默词汇。他这样做是因为他知道他面对的是一群学生。总之,他懂学生,会引导,不装腔作势,也不油滑卖弄。在他的课堂里,学生愿意说话,愿意参与。

当然,“聊天课堂”仅仅让学生放松还不够。好的“聊天课堂”应该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光让学生说还不行,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还要想办法让学生的想法得到巩固、调整、提升、发展……容易吗?太难了。这就考验老师了,不能居高临下,也不能到处用力。琢磨周奇老师的课,你会发现很多门道:当发现学生依赖标准答案时,他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当学生的问题他无法解答时,就坦诚自己的“无知”;当学生学习停滞时,他调整既有的教学;当学生有偏差行为时,他展现高度的包容……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周奇有自主意识,有清晰的追求。

周奇的阅读课,强调教“表达”,教“阅读策略”。

首先说教“表达”。专业一点讲,语文学科的本位价值是什么?语文学科与非语文学科到底有何区别?通俗一点讲,语文课的语文味是什么?周奇用他的一堂堂课向我们解释:教学一篇课文,要弄清它“写什么”,更要了解是“怎样写”的。他的每一堂课,都在教“怎么写”。在很多阅读课里,周奇都让学生拿起笔来写,有明确的写作任务,有切实的写作指导。如在《童年》这堂课中,他让学生写自己的童年,用一个小例子写自己的“胡作非为、胡说八道、胡思乱想”。如果单纯抛出这样一个写作任务,学生会觉得困难,但因为有了前面的“群文阅读”,学生写作方向明确了,写得带劲,写得投入。教学《跑进家来的松鼠》,周老师在课末让学生描述一种心情或感情,如兴奋、愤怒、紧张、喜爱、想念、讨厌,但是在写的时候,又不能出现这些词语。这个写作任务其实很难讲清楚,但因为有了前面阅读部分的教学,学生理解起来一点也没有障碍。学生领会到这次写作练习的是“含而不露”,而不是“直抒胸臆”,这在文学性的写作中是很常用的,“一个场景”胜过“抒情”啊!

其次说“教策略”。“阅读策略”指的是为了到达某些阅读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我们为什么要教给学生阅读策略?因为不是每个人天生爱阅读、会阅读的,每个人的阅读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策略,就是想让他们都向前走一步,缩短天生能力的差距。在《家》一课的教学中,周奇老师竟然把大部分人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文章《电脑住宅》《乡下人家》放在一起,但这样的组合让学生很快明白了知识性文本和文学性文本的区别,甚至了解到说明文主要向读者负责,侧重让看的人了解,而散文主要向自己负责,侧重说出自己的感动。周奇老师是在给学生示范,同时也是在让学生练习“比较”这种最实用、最普遍的阅读策略。这就是我近来一直在探索的“群文阅读”。

在教学价值的追求上,周奇有自主意识,有清晰的追求。

周奇的阅读课,强调感受、理解、探究。

周奇老师的《孟子》一课让我印象深刻。我工作快20年了,从来没有尝试着带学生“读经”。这里的“读经”是狭义的“读经”,是指机械地不加辨析选择地硬读硬背《三字经》《论语》,甚至《孝经》《易经》。我之所以没带学生这样读经,是因为我觉得让学生硬读硬背古书是违背基本的人文精神的。这一点,中山大学哲学系翟振明教授的《为何“工具教育”与大学精神相违背》一文说得非常好:“不理解的时候不如没有,要有理解,这是人文精神最基本的一条。如果说趁小孩年轻记忆力强让他背下来再说,这对我们的后代太残酷了,虽然这里所背的内容是有关人文的,但是这种背经典的做法是反人文精神的……如果趁小孩没有理解力、判断力和防护力的时候,权力在手的成年人把自己偏好的内容强行灌输给他们,就是不把他们看成将来可以自我担当的作为目的的人了,这不是对人类生活的内在价值的否定又是什么?”

我之所以没带学生这样读经,还因为自己的学养不够。“经”太难读,我自己学识不够,不想自欺欺人,强作解事,充当权威,浑沌混过。儒家文化里有非常合理的做人做事的原则和信条,但我觉得自己讲不清楚。很多学者认为,儒家文化也有致命缺陷,不重视个体,不重视逻辑。不重视个体,所以没有逻辑;不重视逻辑,所以没有科学。对这些弊端,我也讲不透。如果不作講解,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不但做不了有根的中国人,也做不了正常的现代人。我亲眼看到过一些“读经实验班”里的学生失去了活力和天真,眼神一律空洞,表情一律呆板。

但周奇老师的《孟子》一课我能接受,还很喜欢。他也鼓励学生背,但是从常用句子入手。在课堂上他想尽办法减少学生对《孟子》的畏惧感,如他不像其他一些教师那样穿古衣放古音,反而故意把话说得活泼时尚,故意对学生的错误、迷惑做一些轻松的调侃。他设计一些诸如“从《孟子》中找成语”的活动,他告诉学生学习古文借助注释是很正常的,不用感到难为情。总之,周奇老师从氛围上让学生不害怕《孟子》,且让学生隐隐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我是一个现代人,我学习《孟子》是为了做一个更好的现代人。

更难能可贵的是,周奇老师借助对“男女授受不亲”的讨论,让学生明白《孟子》中的一些观点到了现在似乎也不太合适,连孟子自己都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他是想让学生明白读古文要有自己的理解,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厚古薄今,尤其不要泥古,更不要搞“三纲五常”那一套。这样的现代教学精神,我个人非常喜欢。

周奇的阅读教学让我想到了更多。其实,不只是读经如此,读古诗词也是一样,不能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或者让学生僵化地解析。中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很多已经演变为对一套封闭话语的练习、对出题者意旨的猜测。教师和学生练就了一种可以绕过诗歌作者、绕过文本,甚至绕过读者自身来“理解”古诗的能力。如果诗歌谈到了河山之美,就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如果诗歌写到了农事,就是“感叹农民生活辛苦”。如果我们读诗歌,看不到诗歌背后具体的人、具体的故事、具体的感情,不强调理解、探索,学生怎么会真正喜欢上古诗词呢?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天长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赛课读经阅读课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材料作文“读经热潮”讲评
初中英语文学小组合作阅读课例探究
人教版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必修三?Unit 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读经教育:时代背景下的个体选择
读经典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再看读经:科学读经 品味经典
别让赛课流于形式
全员赛课的实施要略
阅读训练 以篇达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