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年”课文一组教学实录及评析

2019-02-28周奇李祖文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童年板书文本

周奇 李祖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组课文

【教学目标】

1.温习、朗读、对话,深入感受童年。

2.思辨、聚焦、抒写,用心记录童年。

【教学过程】

一、童年的滋味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了第二单元的课文,这一组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生:童年。

师:在这一组课文中,诗人、作家笔下的童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语说说。

生:有趣。

生:无忧无虑。

生:好玩。

生:天真。

生:天真爛漫。

生:自由自在。

生:活泼可爱。

师:同学们想到了好多好多词语,将这些词汇成一句话,那就是——童年的感觉,真好!(板书:童年,真好!)

二、童年的文字

师:本单元课文中的哪些文字最能表现这些感觉?相信它已经在你心里了,请你直奔它而去,读给大家听。

生: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生: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师:虽然有几个字音读得不太准,但是他刚才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天真、好玩、有趣。

师:有感觉的朗读便是最好的朗读。

生: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师: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生:谷子。

师: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生:是的!

师:大家都笑了。别老是盯着这一课了,其他地方呢?

生: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师:哪一句最能带给你关于童年的感觉?

生: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妈:“夏天它们到哪里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师:好,还有别的吗?

生: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师:你跟大家看得不一样,在古诗中找到童年的感觉。牧童吃饱了饭,蓑衣也不脱下,躺在月光底下就睡了。舒服!

生: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生: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三、童年的情怀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些文字分成三部分?有没有发现这些内容的共同点?都是在写童年时候——

生:做的事情。

师:第二部分呢?

生:小孩子说的话。

师:第三部分呢?

生:小孩子心里的一些想法。

师:非常好!从小孩子做的这些事情,你能看出什么来吗?

生:有点傻。

师:举个例子。

生: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师:不只是傻,这简直是——

生:是在瞎闹。

师:再看看其他句子,小孩子们做的这些事,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是什么?

生:傻!

生:疯!

生:癫!

生:胡作非为!

师:好!把你说的词语送给这些孩子。(板书:胡作非为)

师:先不深入研究,我们来看看孩子们说的话。(指屏幕)林海音跟妈妈坐着,突然问:“夏天它们到哪里去?”妈妈毫无准备,被孩子弄得——

生:一头雾水。

师: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说

话要有理有据,要清楚明白。但这些孩子说的话,有一个什么共同点?

生:莫名其妙。

生:胡来、胡说。

师:接着看。第三部分都是小孩子的一些——

生:猜想、胡思乱想。

师:你为什么说这是胡思

乱想?

生:人能变成一条鱼吗?人能变成一只青蛙吗?

师:我们在母体内变成鱼、

青蛙、鸟儿,九个月下来,刚好就成为了——

生:人!

师:这简直就是孙悟空呀!这想法简直就是——

生:胡思乱想。

(师板书:胡思乱想)

师:这就奇怪了,小孩子做的事、说的话、想的东西,都是瞎想瞎闹瞎折腾,可是,这样的童年为什么诗人和作家都觉得那么美好?别急着回答,跟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意见。

(生交流)

师:这个学生一直把手举得很高,好吧,听听你的观点。

生:因为作者长大以后,绝对做不出这种事情,所以他很怀念童年,觉得童年真好。

师:什么叫“做不出这种事情”?

生:他长大了,无法再有小时候那种顽皮、天真无邪的想法。

师:他说得不错,但我愿意听更多人的意见。

生:人长大后,就会有很多烦心事,儿时没有遇到那么多事

情……

师:儿童的世界,相对来说,更加——

生:简单一点。

师:是啊,人长大了,会特别怀念童年时候的简单。

生:我可以举个例子,吕岩就是传说中的吕洞宾,他一心想成仙。或许,他对人世间的许多东西不太满意,他最喜欢的就是童年的无忧无虑。

师:从两个孩子身上,他感受到了一种温暖。

生:我觉得是诗人看到小孩子在玩,想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无忧无虑,就觉得童年特别好。

生:因为作家觉得童年非常珍贵,童年允许犯错。但人长大后,就不会被允许犯那么多幼稚的错误。

师:童年就是犯错的。这话听起来挺有哲理的。就是说儿童有一种特权,是可以犯错的。

生:很多成人有时候可能会有童年时幼稚的想法,但不好意思说出来。

师:我明白了。我们看到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泼水,觉得很好玩。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大人在那儿乱泼水,你们会怎么想?

生:这是一个傻子。

师:其实林海音也说了一句话,就在课文中,你们知道是哪句吗?看看咱们初次见面,是否心有灵犀?

生: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师:对,童年一去——

生:不还了。

师:老师在读《城南旧事》序言时,看到这样一句话,好像比课文多了一句,大家齐读一遍。

生: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

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师:最打动你的是哪个地方?

生:让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师:存下一份什么?

生:童年的回忆,童年的快乐。

生:童年的天真。

师:我把这两个词语写在这儿

吧!(板书:童真、童趣)在老师板书的时候,你们可以把课本里删了的这个句子补上去。

师:人总要长大,但是我们要感谢童年,它让我们的生命多了一

些童真、童趣。

师:你们在学这一单元课文时,是否了解过萧红的情况?

生:我知道《呼兰河传》。

师:老师给你们介绍她的一些

情况。萧红是黑龙江人,她的父亲非常凶,甚至可以说有些残暴。萧红的妈妈在她9岁时就去世了。唯一疼她的就是祖父了。她在书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祖父把多纹的两手放在我的肩上,而后又放在我的头上,我的耳边便响着这样的声音:

“快快长吧!长大就好了。”

二十岁那年,我就逃出了父亲的家庭,直到现在还是过着流浪的生活。

“长大”是“长大”了,而没有“好”。

可是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

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师:这句话,或许也可以代表这个单元好多作家的心声,他们这样怀念童年,追寻童年,其实就是追寻那一份——

生:温暖和爱。

师:(板书:温暖 爱)这或许是童年最打动人心的地方。正因为这样,所以诗人、作家都觉得童年——

生:真好!

师:你听,(出示)辛弃疾说,看着小娃在溪头剥着莲蓬,童年的感觉——

生:真好!

师:那个外国作家,曾经傻傻地以为,在妈妈肚子里要变鱼、青蛙,回想起来,童年的感觉——

生:真好!

(师出示说话练习:童年,真好!)

师:请模仿屏幕上的句子,根据你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所得,说一句话,需要一定的整合能力。可以先说给身边的人听听。

生:林海音说:“学着骆驼咀嚼,童年,真好!”

师:蹲在地上看骆驼咀嚼,自己的牙齿也跟着动起来,童年,真好!

生:萧红说:“吃黄瓜,捉蜻蜓,绑蚂蚱,童年,真好!”

师:你说的感觉,真好!

生:林海音说:“学骆驼咀嚼,想帮骆驼剪毛,童年的感觉,重临于我的心头!”

師:也可以,还有吗?

生:萧红说:“把水往天空一扬,玩自己喜欢的游戏,童年,真好!”

师:好!

生:硬是把狗尾草当成谷穗,童年,真好!

生:我和弟弟在池塘边把蚂蚁弹到河里,故意让它们在里面挣扎,童年,真好!

师:你已经情不自禁地要自己创编了,因为你想到了童年。那行,还有没有想自己创编的?

生:我想说:“我和妹妹一起把

爷爷刚种的花拔掉,童年,真好!”

生:我想说:“拿着灭蚊拍当武

器,乱飞,打架,童年,真好!”

生:我想说:“穿上妈妈的睡裙,拿着锅铲当话筒,童年,真好!”

生:我想说:“小时候骑着猪赶

鸭子,童年,真好!”

四、抒写童年

师:你们的童年,真好!待会儿再给大家充分表达的机会。大家刚才都是用一句话说,接下来,写一写自己童年的一个小片段。

师:从这个单元课文的学习和

刚才的交流中,你们学到一点什么方法或者可以借鉴的地方?

生:要抓住细节描写。

师:抓什么样的细节比较能表

现童年的感觉?

生:就像林海音看骆驼那样的

细节。

生:要举例子。

师:要举例子,举什么样的例子比较好?

生:那些胡作非为的事情就比

较好。

生:胡作非为、胡说八道、胡思乱想!

出示习作提示:

1.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写一个有意思的小片段。

2.刻画童年时的行为、语言、心理活动。

3.表现一本正经地“胡作非为、胡言乱语、胡思乱想”的感觉。

师:我也给大家带来一个事例,请大家关注这个孩子的一些细节。看了之后,也许会给你的习作带来一些启发。(出示视频)

师:这个孩子把奶奶刚摘来的菜心弄得满地都是,大家看看他接下来会干什么?(小孩子莫名其妙地把菜心夹在脖子底下)他在干吗?

生:做花环、做项链……

师:这个视频是我拍的,主人公是我家小儿子。这小子在这里胡作非为,我当时是看不懂的。可是,当我一遍遍看着他的表情的时候,感觉他在回答我:“爸,你别以为我在胡作非为,你有没有发现,其实——

生:我是认真的。

师:如何写童年?就是把胡闹时候的那种——

生:一本正经的感觉写出来。

生: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师:(板书:一本正经)如果在习作中能写出这种感觉就对了。拿起笔,不需要题目,不需要太多的铺垫,直接写你认为最有感觉的。

(生练笔,师巡视。)

师:时间关系,我们停一下。没写完的也没关系,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相信你们说起童年来,都会是满满的快乐。

生:我家阳台上有一盆长得很大的仙人球,我每天盯着看。我用手去拔上面的刺,太多了,我告诉妈妈:“怎么这么多牙签?总是拔不完呀!”

师:最可爱的就是关于“牙签”的胡说八道,非常有意思,不在于多,只在于有一些非常妙的东西。

生:我和弟弟看见地上有几只蚂蚁就想:如果我们把它们放在水里,它们会有什么反应呢?说着,我和弟弟坏笑着走向蚂蚁,把它们往水里弹,一会儿,就看到几十只蚂蚁在水里挣扎。

师:他写了一件胡作非为的事,但是再多写写怎样认真地弹蚂蚁,怎样傻傻地看蚂蚁挣扎,就更有意思了。

生:我还和弟弟比谁弹得远呢!

师:对,就该把这个写进去。

生:以前,我在爷爷家养了一只猫。我就想:别人能骑马,我是不是能骑猫呢?想到这里,我偷偷走向那只猫,一屁股骑了上去。

师:他说到了一个非常好玩的想法,就是——

生:骑猫。

师:当这个想法蹦出来的时候,童年的感觉就已经出来了。

生:我想:爸爸剃了胡子更帅气,我家小猫咪的胡须,也实在该剪剪啦。

师:(插话)这叫一本正经地——

生:胡思乱想。

生:我把它按住,正准备给它做个美容,它想跑。

师:这叫一本正经地——

生:胡作非为。

生:我大声喊:“喂,你别跑,胡子那么长,丑死啦!”

师:这是一本正经地——

生:胡说八道。

生:它还想动,我把它狠狠地按住,它仿佛在说:“喂,你烦不烦呀?”

师:到底是谁烦谁?

(全班笑)

生:小时候,我听大人说,屎就是黄金。

(全班笑)

师:没错,宝贵的肥料。

生:今天,我就拿包装纸包了一个“黄金”。

师:这是一本正经地——

生:胡作非为。

生:我包装得非常精致,小心翼翼地拿给奶奶。

师:从“小心翼翼”可以看出,他不是跟奶奶——

生:开玩笑。

生:对奶奶说:“奶奶,我包了一块‘黄金给您。”

师:这是一本正经地——

生:胡说八道。

生:有一次,妈妈把她的旧手机给我玩,我玩着玩着,手机猛地一震,我吓得大喊:“救命呀,地震啦!”手机就被我扔到桌底下去了,刚好砸到弟弟的脚,他哇哇大哭,把正在睡午觉的大人都惊醒了。

师:听明白了吗?手机震动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但在一个胡思乱想的小孩子的世界里就莫名其妙地以为地震了。需要理由吗?

生:不需要!

师:需要证据吗?

生:不需要!

师:对,这就是童年的快乐,这就是童真、童趣。

师:还好,我们当下还处于童年的尾巴,多享受一点这份童真、童趣。正像林海音所说的,即使童年远去,但也要在心中永存一份童心。

【评析】

近年来,以单元主题、群文阅读为表征的多文本阅读逐渐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热点。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到底是为了课堂实际的需要,还是仅仅为了形式的改变而追求创新?这一直是争论的热点。周奇老师的这节课,给了我们一些答案,也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教材中的课文可以是进行多文本教学的重要文本来源

周老师的“‘童年课文一组”的选文与我们常见的其他多文本阅读课不一样,他选择的是教材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组合比较复杂,有古诗,有现代诗,有散文,有小说。虽然内容主题很集中,都是关于童年的,但是要想组合在一起教学却比较麻烦,各有自己的独特叙述方式。周老师则选择了“童年的感觉”的切入点将文本串联起来,这是对于主题的细化,对于学习点的聚焦,从教学效果来看,是非常合适的。

近年来,我们所见的多文本教学在选择文本时,多为选择课外读物中的文本,或者是课内一篇加课外多篇的形式。于是,我们习惯地认为,这样的多文本教学的选文方式可能是一種趋势,就应该如此组织文本,甚至有人觉得如此组织文本,解决了教材的一些问题,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猜想与解读:进行这样的教学,教师需要大量的阅读;这是扩大学生阅读面的一种教学方式;这是克服这个或者那个……于是我们将这种教学形式开始与教材教学分隔开来,甚至会对立起来。周老师的这节课的组合文本方式告诉我们:教材中的课文是可以进行多文本教学的,教材中的课文是完全可以成为多文本教学的重要选文来源,也应该是多文本教学的重要选文来源。

二、选择的切入点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

教学的切入点的选择,不光是单篇教学时需要考量,更是多文本教学时重要的考量方面。对于多文本教学,我们习惯地认为它所呈现的结构是“一篇带多篇”,用“一篇”来学习某种知识与概念,利用“多篇”来丰富与加深并巩固某种认识,因为我们可能觉得学生对某个概念或者知识的认知不够全面。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学生对知识类别的认知是比较容易的。我们可以从周老师这节课的第一个环节可见一斑:

师:在这一组课文中,诗人、作家笔下的童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语说说。

生:有趣。

生:无忧无虑。

生:好玩。

生:天真。

生:天真爛漫。

生:自由自在。

生:活泼可爱。

七个孩子七种不同的认识,我们所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或者说我们需要加深的学生的概念认知,学生用他们的回答证明他们是可以做到的。那么学生真正难以掌握的地方在哪里?其实在于用“自己的文字留住自己的童年”。学会作者表述童年的方式,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童年——我想这才是教学的切入点,也是教学应该着力的地方。周老师的这节课恰恰就将重心放到了这里,是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的。

多文本教学的切入点选择是一个比较难的选题,也会有不同的观点。周老师这节课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1.选择与语文素养有关系的切入点。语文的问题需要用语文的方式来解决,周老师用“思辨、聚焦、抒写,用心记录童年”,引导学生“用文字留住童年”。这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也是语文课能带给学生的素养。

2.选择能够解决学生实际学习困难的切入点。学生对于童年的把握往往是不知道如何切入的,周老师通过“童年所做”“童年所说”“童年所想”的课文范例学习,启发学生不妨“胡作非为”“胡言乱语”“胡思乱想”。看似让学生无所顾忌,其实是让学生放下心里的负担与压力,解决学生表述的难题。

三、学习的过程是可以可视化的

一节多文本教学课,需要使用到多个文本,学习的任务十分繁杂,要求学生感知的层面也会增多,教师会担心教学局面难以控制,学习的效率难以控制。这样的担心确实是正常的。

周老师的这节课首先让学习过程清晰化,也就是学习过程的可视化程度非常高。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清晰看到“童年的滋味”—“童年的文字”—“童年的情怀”—“抒写童年”的学习过程。作为学生,又可以清晰地感知到这样的学习历程:“我的感受”—“作者的感受”—“作家的文字与感受的连接”—“我的感受与文字的对接”。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很容易看得到,也可以触摸到的。而这样的过程,或者说这样的思维,不仅仅是局限于本课的学习,它可以迁移到不同领域的学习。

由于有了这样的可视化的学习过程设计,学生在实际的“抒写童年”时就自然而然,顺理成章,轻松克服了从读到写的困难。

有时,我们总是说学习过程是微妙的,是不容易见到的,周老师的这节课从这个侧面让我们看到了学习过程。

通过周老师的这节课,我们或许还能看到许多。我品味着这节课,感受到了多文本教学的魅力与未来发展的方向。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广东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童年板书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语文教师,今天您板书了吗?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时效性
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3 B Read and Write 教学设计
为孩子再造个“童年”,父子联手打造“少年师爷”
再议回归快乐童年
美育——让孩子的童年更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