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2019-02-28陆世春王霄霖石维平束余声金卫国吕小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肺段三维重建胸腔镜

孙 超 陆世春 王霄霖 石维平 束余声 金卫国 吕小夏 邹 辉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扬州 225001)

近年来,随着CT在肺癌筛查及健康体检中的普及,肺磨玻璃样变小结节诊出率逐年提高[1],推动了肺段切除术的发展。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技术也在不断进步[2~5],但因肺段解剖结构复杂,支气管及血管变异较多,如何做到更加精准有效的解剖性肺段切除仍是关注的热点。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3D-CTBA)可在术前显示手术肺段的解剖结构,精确定位肿瘤位置,判断有无肺段支气管、血管变异,制定手术方案。我院2016年9月~2018年5月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48例,术前均行利用Mimics软件行3D-CTBA规划手术方案,本文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3D-CTBA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42~67(54.8±12.2)岁。均无明显症状及体征,体检行胸部CT检查发现肺部结节,其中磨玻璃样影39例,实性结节9例。肺结节或磨玻璃样影大小8~20 mm,随访3个月以上无明显变化。2例有肿瘤手术史,其中1例为直肠癌术后3年,1例为结肠癌术后5年。术前常规行胸部增强CT、心电图、头颅磁共振、腹部B超、骨扫描及心肺功能等检查排除手术禁忌,术前均未行支气管镜检查或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

综合文献[6]及2017NCCN非小细胞肺癌指南,选择肺段切除手术标准为:①周围性病灶为良性病变、癌前病变或转移癌,行单纯楔形切除困难;②周围型结节,直径≤2 cm,且CT显示大于50%的磨玻璃密度影,或影像学监测证实肿瘤倍增时间≥400天,或术中快速病理检查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癌、微浸润癌和贴壁生长为主的浸润性腺癌,并N1和N2淋巴结采样阴性;③早期周围型肿块,心肺功能较差或有严重合并症不能耐受肺叶切除。手术需保证足够的切缘,距肿瘤≥2 cm或肿瘤直径。

1.2 方法

术前使用Mimics Medical 20.0软件对胸部增强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时间20~30 min,在电脑上可旋转调节视野,清晰地显示肺小结节的部位,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的走行,是否存在变异,手术小组术前讨论规划手术方案及切除顺序,规划出最佳的手术路径,完成精细的术前决策(图1)。如果肺结节位于段间,无法保证足够的切缘,选择行联合段或亚段切除。如病灶较小,考虑术中难以寻找病灶,可在术前通过CT行Hook-wire定位或注射亚甲蓝。

图1 术前三维重建显示与术中完成图像 A:胸部薄层CT示左上肺前段(S3)磨玻璃结节影;B:三维重建显示结节位于B3对应部位,明确切除肺段;C:三维重建显示左上肺动脉结构;D:三维重建显示左上肺静脉结构;E:术前规划手术径路及过程,切除顺序为V3c→A3b→B3→A3c→A3a→V3a,保留段间静脉V3b和V1+2d;F:手术完成后对比图片与术前规划一致。图中缩写:S-肺段;B-支气管;A-动脉;V-静脉

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操作孔切口分别位于腋前线第3~5肋间,肩胛下角线第8肋间,观察孔切口位于腋中线第7或8肋间。参考肺三维重建图像分别解剖段静脉、动脉及支气管,避免误断血管和支气管。肺段血管及支气管细小,需精细操作,肺段静脉、动脉应沿血管鞘尽量向远端解剖分离,小的分支用0号慕丝线结扎后切断,大的分支用腔镜直线型切割缝合器闭合后切断。切断靶段支气管及血管后,沿远端支气管及血管向远端游离,使其远离肺组织,以方便切开缝合段间肺组织。使用“肺膨胀-萎陷法”确定肺段间交界面:夹闭靶段支气管后膨肺,因肺泡间孔的存在,靶段肺组织也会膨胀,待靶段肺组织全部张开后单肺通气,10~15 min后,靶段肺组织持续膨胀,其余肺组织萎陷并形成界限,用电刀、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切开肺组织。保证切缘距肿瘤≥2 cm或肿瘤直径,常规行N1及N2淋巴结采样活检,与肺肿瘤一同送冰冻(淋巴结采样活检阳性者改行肺叶切除及系统淋巴结清扫,本组已排除淋巴结采样活检阳性者)。常规留置胸腔引流管。

2 结果

全组均经胸腔镜完成手术。手术切除肺段部位及例数见表1。术中情况与重建图像基本相符,均按三维重建结果完成手术,无“多切、少切、误切、漏切”等情况发生。手术时间113~159(135.8±22.5)min,术中出血量50~130(89.6±39.3)ml,术后胸管引流量390~640(513.9±123.5)ml,术后胸管留置时间1.5~4(2.9±1.3)d,术后住院时间5~8(6.1±1.2)d。术后肺漏气2例(均在术后3天内消失并拔除引流),肺部感染2例(保守抗感染治愈),心律失常3例(均为术后1天出现心房颤动,使用胺碘酮、吸氧治愈)。术后病理:良性结节6例,包括纤维组织结节样增生3例,炎性增生2例,平滑肌瘤1例;恶性40例,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2例,原位癌11例,微浸润癌20例,腺癌7例,均无淋巴结转移;转移性癌2例,原发分别为结肠癌1例,直肠癌1例。42例恶性肿瘤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6月,胸部CT检查无复发。

表1 手术切除肺段部位及例数

3 讨论

解剖性肺段切除较肺叶切除而言,因肺段的解剖结构更偏向于支气管、血管的远端,分支更多,肺动静脉、支气管之间的毗邻更加复杂,个体差异性大,变异较多,普通薄层CT扫描往往难以明确肿瘤的部位,以及靶段肺动静脉、支气管的部位及走行,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多切、少切、误切、漏切”等情况。术前3D-CTBA可以通过对胸部增强CT影像的后处理清楚地显示肺动脉、肺静脉和气管支气管树,提高手术的精确性[7]。

三维重建技术可以通过软件对连续的医学影像资料构建还原出3D几何图形,将平面图像整理成立体几何图像,重建各种器官的形态[8]。并可以通过软件将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肺结节标记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显示或隐藏相应的图像,对重建图像进行旋转调节360°观察,更好地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审视判断,合理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选择最佳手术径路及操作过程,可以减少手术损伤,提高手术精准性,缩短术中判断及思考时间等。

本组术前均使用Mimics Medical 20.0软件对胸部CT增强影像进行三维重建,精确判断结节的肺段归属,根据结节与重建的血管、支气管的关系,参照肺段血管、支气管相对固定的解剖,可以很直观、准确地判断所需切除的肺段。同时在重建图像上根据所决定的切除范围,术前判断需要切断和保留的血管,尤其是观察结节与段间静脉的关系,这将决定肺段切除的范围。尤其是在段间静脉的判断上,因段间静脉是肺段平面的分界线,是需要保留的血管,误断可能导致术后咯血等并发症,甚至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扩大肺段切除范围。另外,因肺段血管、段支气管解剖变异较多,这些变异对肺段切除的影响远远大于对肺叶切除的影响,3D-CTBA可以做到在术前发现解剖变异,在术中易准确辨认所需切除的血管及支气管,防止误断,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及安全性。另外,在肺段切除手术指征中,对肺段切缘与肿瘤之间的距离有相应要求,在行3D-CTBA后,可以根据切缘宽度要求,按照结节部位及大小在重建图像上模拟肺段切除的范围,将此范围内的对应血管及支气管行解剖性切断,根据此范围判断是否需行联合段或亚段切除,保证手术的彻底性、精确性及安全性。

本研究均在3D-CTBA指导下顺利完成手术,达到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精准要求,未出现“多切、少切、误切、漏切”等情况的发生,保证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成功及安全性,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肺段三维重建胸腔镜
ICG荧光成像技术在VATS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三维重建的飞机机动动作库设计与可视化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肺 段 切 除 术 治 疗 肺 癌 的 研 究 进 展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对肺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55 例临床分析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