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及尿沉渣对尿液检验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9-02-27邵莹
邵莹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蚌埠 233000)
0 引言
疾病的诊断检验中尿液检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且常用的方法为两种,一种为尿沉渣,另一种为尿常规。既往的尿液检验常选择显微镜尿沉渣,虽然该方法具有复杂的操作流程,但是准确度较高。近年来,尿液分析仪的广泛应用,在尿液检验中逐渐引入尿常规,但是该方法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局限性严重影响检验结果[1]。为此,本院对尿常规及尿沉渣对尿液检验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并总结分析结果,具体情况见下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尿液检验患者80例,时间在2017年4月直至2018年6月,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为研究组、参照组,例数分别为40例。研究组尿液检验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患者年龄在30-83岁,平均(52.41±16.42)岁。参照组尿液检验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患者年龄在32-82岁,平均(50.75±16.70)岁。2组尿液检验患者的各项基线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性,即可用P>0.05表示两者之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的尿液需在清晨采取,之后送检其尿液。
尿沉渣:该方法利用离心尿沉渣涂片实验进行,首先采集患者的新鲜尿液,标本量为10 mL,充分混匀后在载玻片上滴入,并利用盖玻片进行覆盖。之后利用低倍镜观察整体,同时观察管形核细胞,这样可为日后的记录工作奠定基础。离心处理患者的尿液,每分钟1500 r,时间为5分钟,之后去除上层清液,将沉淀物予以保留。图片和镜检工作需做好,最后利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管性、红细胞和白细胞[2]。
尿常规:利用Uritest-200B型尿液分析仪检查患者的新鲜尿液,在此期间需对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操作需严格遵守流程和步骤[3]。
1.3 指标的判定依据
对比且分析两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尿液检验患者的检验效果,主要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尿蛋白阳性检出率[4]。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患者尿液检验患者的检验效果,采用百分比形式进行卡方检验,核对数据软件选择SPSS 20.0软件,当研究组、参照组2组尿液检验患者的研究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时,采用P<0.05表示。
2 结果
比对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应用尿常规检验的研究组,尿蛋白阳性检出率30.0%、红细胞阳性检出率50.0%、白细胞阳性检出率47.5%与参照组的尿蛋白阳性检出率25.0%、红细胞阳性检出率45.0%、白细胞阳性检出率40.0%相比对,P>0.05,如表1。
表1 尿常规和尿沉渣检验后的阳性检出率结果[n(%)]
3 讨论
在尿液检验中尿沉渣和尿常规存在诸多不同,因此两种方法检验同一标本结果有所差异为正常。通常情况下,若尿常规结果呈阴性,实施尿沉渣检验时结果呈阳性,认为与尿蛋白水平上升存在相应的关系[5]。在检验期间若尿常规结果呈阳性,尿沉渣结果呈阴性,与放置时间过长和尿液受到污染有着直接关系。尿常规利用尿液分析仪检验时,可在30秒内将各项生化指标的测定完成,这样不仅使检测时间节省,同时可将工作效率显著提升,从而使检测范围进行扩大。由此可见,尿常规检验具有诸多优势,如:速度较快和便捷等[6]。但是该方法在检验期间,使用的检测药物和代谢物会改变尿液的性状和颜色,最终致使尿液发生上述结果,如:假阴性和假阳性。若尿液放置时间过程,热不稳定过氧化酶会提升假阳性发生率。尿蛋白水平上升也会提升假阴性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影响检测结果[7]。
曾有专家表示:检测试纸的规格和敏感状况会严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利用镜检开展尿沉渣检测,主要的方法包括:离心玻片法、混匀滴尿法和特殊显微镜法,其中离心玻片法在检验期间的随意性较大,从而严重影响检验结果[8]。混匀滴尿法无法对尿液开展离心处理,其具有较低的检出比例。特殊显微镜方法无需开展离心处理,细胞成分较易被破坏所以致使检验结果发生异常。
本组数据结果显示:应用尿常规检验的研究组,尿蛋白阳性检出率30.0%、红细胞阳性检出率50.0%、白细胞阳性检出率47.5%与参照组的尿蛋白阳性检出率25.0%、红细胞阳性检出率45.0%、白细胞阳性检出率40.0%相比对,P>0.05,提示:两种检验方法各存在诸多优势,因此临床需将其相结合筛选尿液,从而使漏检发生率显著降低。
经上研究可知,在尿液检验中尿沉渣和尿常规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实际操作中需结合尿沉渣和尿常规。值得注意的是,两种手段相结合不能利用尿常规检查替代传统尿沉渣检查,综合运用可将临床尿液检验准确性显著提升,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