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典型课例,践行深度学习
2019-02-26许文娟
许文娟
摘要:初中历史课堂上,不仅需要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而且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这些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深度学习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深度学习是指在思考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理性地学习新知识,并能够将其融入现有的知识体系中,从而能够将已有的知识传递到新的情境中,通过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二历史;历史课堂氛围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老师应该抓住课堂这个主要的阵地,积极践行学科核心素养,因为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衡量历史教学达标的重要标准。根据深度学习的理念,初中历史课堂我从以下三方面做思考。
一、确立主线,培养思维
聂幼犁教授认为“评价一堂课的育人价值,首要指标就是教学立意。”我认为立意就是教学的支柱,即课的中心、课的主线。主线是课的核心知识点也是核心价值观,它是历史事件投射到精神层面的体现。在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一课中以“梦”为主线,然后从“心生梦”出发,进行课的构建,把课文主线确立为国遭劫难心生梦一救亡图存筑梦想一梦断京城饮悲歌一前仆后继再追梦的过程。首先学生结合多媒体出示的视频分析1895年之后中国的情况,面对中国的惨状,资产阶级要求变,也就是主线的第一条心生梦即维新派的主张。进一步通过材料比较维新派和洋务派思想的异同,让孩子们理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有了主张,一定落实到实践中,这就是维新派筑梦的过程即戊戌变法。但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發动戊戌政变,屠杀戊戌六君子,让康、梁等人的梦碎了。
教师将主线贯穿戊戌变法这节课,一气呵成,内容浑然一体,改变了以往直接陈述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枯燥单调死板的讲授模式,自主线的课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有了深度的思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宏观地看待问题,摆脱浮于表面的学习,避免把鲜活的历史知识机械记忆成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通过梦的连接,把历史学习从简单的死记硬背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从低级向高级思维的转变,而深度学习正是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情境问题的创设,激发学生的乐趣
深度学习是属于建构知识体系。深度学习就是启发学生自学的能力。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点不是通过教师课堂讲解得到的,而是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结合课内与课外的学习素材,通过自己自主的方式而获得,学生是整堂课的主体,老师是参与者。
如果历史课堂仅仅是给学生结论,那么会让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最后历史只能沦为一堆知识框架,这不利于学生对历史形成科学的认识,更不利于学生开展深度学习。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历史、践行深度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真实有效的情境,利用历史情境,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情境中产生的认知冲突,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认识历史。
以部编教材八年级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为例,我在执教的时候,讲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以北京大学上课时师生之间的一个简单问候为材料,老师:老爷们请起立!老爷们好!众生:大人们好!老师:老爷们辛苦了!众生:升官发财。顺势提出一个问题:这样的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什么时期?又最不可能出现在什么时期?简要说说理由。有的学生说古代,有的学生说不可能出现在民国,但事实恰恰是出现在民国时,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形成冲突,挑战学生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问学生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状况呢?这就与本课的背景密不可分。辛亥革命后,人们的思想仍然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师生之间没有平等、互相尊重,具有浓厚的阶级性质的师生关系,通过一个简单的情境结合问题,一下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情境内容呈现的形式,包括图片、视频、文字材料、语言描述等,可以是单一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形式的组合情境素材的选择和情境创设。例如:在新文化运动这一课描述背景的时候,在学案上面呈现第二则材料是一张巴金《家》照片中的人物关系,通过图片这样的情境分析人物的命运,让学生自己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得出20世纪20年代初的青年人在婚姻、工作中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中国的思想领域急需变革。
三、关注学生,才能教学相长
发展核心素养,鼓励学生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在有意义的、开放的任务和活动中,不断实践、讨论、质疑和反思,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分析、解决各种复杂和陌生的问题,这是真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强调思路方法的建构、打破与重构,是提升学习力的有效措施。这需要关注学生的每个细节,特别是脑中思路的形成过程。例如,在新文化运动课上,结合巴金的小说分析,瑞珏为什么会死?学生开始讨论时,教师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回答:死于难产。而另一个学生说死于无知迷信,如果此时我继续讲课,很多时候同学并不知道为什么前一个不准确,后一个正确。因为没有进一步的交流,教师也不知道同学的思维障碍点在哪里。因此,本节课上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在课堂上延迟判断。延迟判断就是深度学习,即在学生回答错误或者提出新的观点时,教师不要马上做出对与错的判断,而是给学生一些自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可以发表看法。让回答正确的学生描述自己脑中思考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还存在的一些疑惑,并和大家一起讨论,目的是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践行深度学习,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历史课堂上想与说的能力,教师讲授知识不仅要关注知识的宽度,更要注重知识的厚度,通过适当的主线确定、情境创设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安富海.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
[2]于有西,赵亚夫.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04.
编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