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肠憩室病的CT诊断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

2019-02-26李成明谢国芳张文娜王付龙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8期
关键词:邯郸肠壁病患者

李成明,谢国芳,张文娜,王付龙

(1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邯郸院区放射科 河北 邯郸 056001)

(2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委政治工作部原机关门诊部 河北 邯郸 100120)

(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邯郸院区普外科 河北 邯郸 056001)

结肠憩室病一般认为西方国家人群好发,约有80%结肠憩室病的患者并无症状,是在作X线钡剂造影或内镜检查时意外发现。近年来我国关于结肠憩室病的报道有增多趋势,它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憩室炎[1]。结肠憩室是结肠黏膜通过肠壁薄弱部位向外疝出而形成的囊袋状突起,结肠憩室颈部由于肠壁环肌收缩而受压,易使憩室内物质潴留引起炎症,结肠憩室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一般无明显症状,当发生炎症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当炎症进一步扩散形成憩室周围脓肿或穿孔时,可引起急性腹膜炎,表现为急性腹痛发作,发热,心悸等。本研究对结肠憩室病的CT表现进行影像学分级,并通过影像资料来制定憩室病的临床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我院自2015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57例经结肠镜或手术证实的结肠憩室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憩室多发生在升结肠区及回盲部(63%,36/57),降结肠及乙状结肠(32%,18/57),也可发生在结肠的其他任何部位(5%,3/57),可单发(75%,43/57)也可多例发(25%,14/57)。结肠憩室多发生在50~70岁的老年人,本次统计最大年龄为93岁,最小为26岁,男性,31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67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不适,伴发热,临床首诊怀疑结肠憩室炎24例,阑尾炎18例,结肠癌13例,其他病变2例。57例患者均接受全腹CT平扫,其中17例进行了全腹CT增强扫描。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64排CT机,57例患者均行全腹CT平扫,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自膈顶开始连续扫描至耻骨联合水平。螺距1。其中17例进行了3期增强扫描,患者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100ml:350g(I),速率4.0ml/s,分别于注射后随即扫描动脉期,45~55s扫描静脉期,240~300s开始扫描延迟期。

1.3 图像分析

57例患者均见突出于结肠轮廓的小囊袋状结构,憩室壁及相邻肠壁不同程度增厚,部分患者憩室周围出现液性渗出及斑片索条影,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其中8例并发穿孔,邻近肠周围出现游离气体密度影及液性渗出。参照Ritz等分级标准并根据CT表现将结肠憩室分为5级:1级,憩室壁及相邻肠壁增厚>3mm,憩室周围脂肪间隙清晰;2级,憩室壁及相邻肠壁增厚>3mm,并憩室周围渗出改变;3级,憩室壁及相邻肠壁增厚>3mm,部分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可存在隐匿性穿孔,憩室周围脓肿形成;4级,憩室壁与相邻肠壁增厚>5mm,出现明显穿孔的憩室炎,邻近周围出现游离气体和液体,合并多发脓肿;5级,肠腔狭窄或瘘道形成,出现膈下游离气体及严重的化脓性腹膜炎改变[2]。本研究57例结肠憩室病患者1~3级49例,4~5级8例。

2 结果

2.1 影像学表现

依据憩室病的CT影像学表现,可以得出以下结果:57例结肠憩室病主要的发生部位依次为升结肠20例,回盲部16例,乙状结肠12例,降结肠6例,直肠1例,横结肠1例;单发43例,左右半结肠同时发病14例;结肠憩室病患者1~3级49例;4~5级8例。

2.2 临床治疗

我院57例结肠憩室病患者,针对1级无症状的18例患者主要是进行临床观察,未进行临床干预。对2~3级的31例憩室病患者主要是进行了内科保守治疗,只有8例4~5级患者采取了外科手术治疗。

3 讨论

结肠憩室分为2类,真性(先天性)憩室和假性(后天)憩室,先天性憩室包括结肠全层,较少见,大多数结肠憩室无肌层属假性憩室,是因饮食中纤维素减少等后天因素造成的。乙状结肠,降结肠最常受累。

3.1 结肠憩室病的临床诊断

由于憩室病在临床上缺乏特异性,容易出现误诊、漏诊,再加上并发症的不同,诊断起来会给临床带来一定困难[3]。此外,发生在右半结肠的憩室炎还需与阑尾炎相鉴别,两者均表现为右下腹疼痛;结肠癌患者临床多表现为下腹痛,血便等症状;有些女性患者还需与妇科疾病相鉴别。还有一些少见病,如克罗恩病以及缺血性肠病等其他肠疾病进行鉴别。

3.2 结肠憩室病的CT诊断

虽然憩室病在临床上缺乏特异性,但在CT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57例患者均表现为肠壁外囊袋装突起,并与肠腔相通,合并炎症时可表现为憩室壁及邻近肠壁水肿增厚,周围脂肪间隙内出现斑片索条影。并发穿孔时邻近腹腔及膈下可见游离气体密度影。并发脓肿时可表现为软组织团块影。CT增强扫描后通过对病灶强化方式的不同进行分析,从而不难做出正确诊断。

总之,结肠憩室炎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影像分级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邯郸肠壁病患者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邯郸在哪里?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清代邯郸教育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