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月经性哮喘临床研究概况

2019-02-26曾时杰李泽庚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6期
关键词:经期肾虚月经

曾时杰,李泽庚

(1.安徽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院,安徽 合肥 230012;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12)

目前关于中医治疗月经性哮喘[1](经期哮喘)的报道较少,大多数的治法或中药复方仅限于临床治疗个案,缺乏系统化、量化的临床研究,对于月经性哮喘无规范的中医证候分型标准,同时中药复方发挥疗效的有效成分、作用方式、途径等机理尚不清楚。笔者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多个临床案例的异同点,将此病的病因病机总结为经期体虚易感、经期肾虚益甚及经期气血多滞,并结合中医审因论治的思维方法,分别从扶正祛邪、调经益肾、调气和血等三方面治法进行论述。

1 哮喘的发病概况

据估计,全世界支气管哮喘患者约有3亿,每年有超过25万病例死亡,近年来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有明显上升趋势[2]。值得关注的是在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哮喘的发病与危险因素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哮喘的发病率比男性明显增高,并且病情程度也较男性更为严重[3]。女性患者中30%~40%是在经前或经期出现哮喘症状或加重,而经期后逐渐缓解。因其临床特点与月经周期存在明显的规律性,故称之为月经性哮喘。本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中青年女性,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至育龄期后常常合并发生子宫肌瘤,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当出现持续状态或大发作时,可发生喘脱或内闭外脱,甚至危及生命。随着哮喘发病率的升高,现代医学对其的研究不断深入,但对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治疗经期哮喘,西医临床上多使用氨茶碱、喘息定气雾剂等支气管扩张药物对症处理,但过量过频使用这类药物,对健康不利。现代医学缺乏对于患者体质、性别等方面差异的认识,导致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缺乏针对性,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优势,其中包括对性别、体质等多方面的考量,故中医治疗此病有特殊治疗意义。

2 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对于月经性哮喘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女性月经性哮喘可能与月经周期中女性体内性激素的剧烈波动所导致的某些生物学因子变化有关[4]。目前较为公认的机制是,围月经期前列腺素合成增加,特别是血液中前列腺素PGF2a增加会导致支气管张力增加,通气功能下降,从而促使支气管哮喘发作。

中医学则认为哮喘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宿痰伏肺,每因外邪侵袭、情志刺激或饮食劳倦等诱因引动而伏痰,痰壅气道、肺失宣降而喘。月经性哮喘属于哮喘的特殊类型之一,属于中医“哮证”范畴。哮喘的主要病位在肺,从肺脏本身生理功能来看,或是从肺脏与肝、脾、肾三脏关系考虑,肺在气血的生化与运行、生命节律的调节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与月经的生理病理均密切相关。

2.1 经期体虚易感

经期感受外邪,属中医“热入血室”的范畴,血室即女性胞宫,包括与其连属的冲任二脉以及脏腑等与女性月经生理功能相关的结构组织。若素体气血不足、卫表不固、经行阴血下注冲任,则正气易虚,易感外邪。

韩冰教授[5]认为围月经期阴血亏虚之时,伏痰内动是月经性哮喘主要发病机制,围行经期阴血下注于胞宫,体虚更甚,腠理疏松,卫外不固,外邪乘虚侵袭,扰动体内伏痰,内外夹击而引起哮喘发作。闫敬[6]考虑月经性哮喘病机为月经来潮时,正气不足,血室空虚,易感受外邪,邪热乘虚直入少阳,枢机不利,内侵于太阴肺经,引动宿痰而发病。张效东[7]则认为经期易感寒夹湿,肺失宣肃则作喘。王忠民[8]认为经期肺气虚弱,“虚邪贼风”作祟,影响肺气宣畅,导致气机塞遏,而发哮喘之疾。

2.2 经期肾虚益甚

《傅青主女科》云:“经水出诸肾。”肾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血证论·胎气》指出:“故行经者,必天癸之水,至于胞中,而后冲任之血应之,亦至胞中,于是月事乃下。”而天癸来源于先天,藏之于肾,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故素有哮喘病史者,肺肾必虚,经行阴血下注冲任,耗伤肾精,则肾益虚,肾不纳气而喘。正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言:“有时肾虚不统摄其气化,致其气化膨胀于冲任之间,转挟冲气上冲……是以吸人之气未受下焦之翕纳,而转受下焦之冲激,此乃喘之所由来,方书所谓肾虚不纳气也。”

倪守东、谈多刚等[9,10]认为久病肺肾虚弱,经期复感外邪,导致哮喘急性发作,外邪、痰浊壅阻肺气,肾虚纳气失司,故可用“苏子降气汤”加减治疗。陆智义[11]认为肾气虚损、瘀阻脉络是经期哮喘的主要病机。郭旭霞[12]认为哮喘患者多因肺肾素虚,经血下则肾益虚,肾虚则不能纳气,气不归元而逆于肺,故经期喘作。许昕[13]认为肺脾肾功能失常是哮喘和月经不调发生的共同病机。

2.3 经期气血多滞

祖国医学认为,肝藏血,主疏泄,肝经与冲任二脉相连。肝血充盛则余血注入冲脉,冲脉充盛则下注宫胞形成月经,故经期肝血多虚,肝体失养而多气滞。

李瑞英[14]认为月经性哮喘系血瘀胞中,冲脉之气不得下降而致。左明晏[15]认为女子月经将至,肝血经气下注胞宫,导致体内气血分布失常,肺肾失之濡润,气机升降失调。王宗江[15]认为经期咳嗽气喘乃气血逆乱所致。虞盟鹦[16]认为“气塞不通,血塞不流”,乃是形成“经行哮喘”的重要机理,故治疗月经性哮喘多从久病入络着手,如选用活血化瘀为主,佐以顺气通络。孙启温[17]认为经期哮喘因经期情志易激,复受寒凉致冲任虚寒,气滞血瘀,上责于肺,壅阻肺气,肺气失宣致哮喘病;其中冲任虚寒、气滞血瘀为本,咳喘为标。

3 审因论治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审因论治不可或缺,这是一种审察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针对病因制定治疗方案的诊疗模式[18]。如《脉因证治·小引》所云:“先求诸脉,而因而证而治,四者井然,讵容废一。”《医学源流论·病同因别论》亦云:“凡人之所苦谓之病,所以致此病者谓之因……凡病之因不同,而治各别者尽然,则一病治法多端矣。”故各医家分别针对经期体虚易感、经期肾虚益甚、经期气血多滞等不同病因制定了相应的治法。

3.1 扶正祛邪

韩冰教授[5]基于普通哮喘的分期分型,在治疗月经性哮喘时亦分期论治,发作期“治标”,以降肃肺气、化痰平喘为主;缓解期“治本”,以补益肺肾、纳气定喘为要,同时结合围经期生理病理特点,认为围月经期冲任脉盛,易引起脏腑功能失常和冲任气血失调,故经期宜注重补肾调经平喘。闫敬[6]采用小柴胡汤合四物汤加化痰平喘药化裁临床治疗经期哮喘16例,于经前1周服用,经来即停;结果16例患者服药后症状明显好转,其中无哮喘病史的4例,经期哮喘完全消失;有哮喘病史的12例,症状也明显减轻;通过对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比较,16例治疗后较治疗前氧分压提高平均(2.00±0.67)kPa;1 min用力呼气容量平均增长(28±7)%,临床症状及观察指标均提示疗效显著。张效东[7]自拟宣肺祛湿汤加减(麻黄6~10 g,杏仁15 g,姜半夏10 g,陈皮6~10 g,茯苓15~30 g,射干10 g,炙紫菀10 g,炙款冬花10~15 g,炙甘草5 g)治疗经期哮喘发作患者1例;以宣通肺气、祛湿化痰、温经补肾为治则;病情缓解期后,嘱患者坚持服用金匮肾气丸和/或补中益气丸,旨在培水土而强肺金,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抵御湿邪外侵,随访至今未复发。吴银根教授[19]为上海市名中医,曾治疗月经性哮喘1例,患者经辨证为寒饮伏肺,冲任不调,治以温肺平喘、调理冲任,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减,二诊后喘已平息,故去麻黄、厚朴、杏仁,加补益肝肾之品;三诊月经至而哮喘未作,已如常人。

3.2 调经益肾

倪守东、谈多刚等[9,10]认为经期哮喘的发作期,可用“苏子降气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苏子、半夏、当归、前胡各12 g,厚朴、杏仁、五味子各10 g,甘草、生姜、大枣各6 g,缓解期则临证施治。陆智义[11]采用温经汤化裁以温养冲任、活血通络,临床治疗月经期哮喘3例,取得满意疗效,具体疗法是以温经汤化裁,组方:熟地、补骨脂各15 g,牡丹皮、党参、麦冬、制半夏、仙灵脾各10 g,当归、赤芍、川芍各10~15 g,桂枝、五味子、吴茱英、脐带各3 g,再根据次要症状临床随证加减,经前半月开始服药,1剂/d,连服14d后,2例患者经前及经期已无气喘胸闷,两肺未闻及哮鸣音,病情明显缓解;1例尚有轻度气喘,两肺可闻及少许哮鸣音;第2次经前半月服药后,3例气喘胸闷均未发作,疗效显著。郭晓霞[12]临床治疗月经性哮喘1例,证属肺肾虚喘,拟用五味子300 g,加醋拌,蒸后硒干研细粉,每次5 g,水冲服,2次/d;进药两料,喘作见减,口渴舌干好转;又连服两料,经来喘息未作,再每月来经前服药10d,药量同前,未再复发。许昕教授[13]临床治疗月经失调伴哮喘1例,认为肺脾肾虚为发病之因,故以补脾肾为主,以后天养先天,肾气充盛,三焦气化则津液得布,脾健升降有序则痰浊不生,全身气血冲和而经自调。

3.3 调气和血

李瑞英[14]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经行哮喘1例,组方:桃仁、生地、赤芍、旋复花(另包)、降香、麦冬各9 g,红花、当归、川芎、牛膝、五味子各6 g;服上药1剂后,喘嗽减半;2剂服毕,喘嗽尽除;2年后随访,未曾复发。王宗江[15]取“天突、膻中”“定喘、肺俞”“孔最、合谷”“足三里、三阳交”这四组穴,交替使用患者自身静脉血和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月经期哮喘发作期4例,结果临床治愈3例、好转1例。虞盟鹦[16]临床诊治“经行哮喘”1例,自拟活血化瘀顺气汤,组方:当归、泽兰叶、益母草、杏仁、小茴香、路路通各9 g,川芎3 g,青陈皮4.5 g,全瓜萎24 g,紫菀6 g;经治疗后患者7个月未复发。孙启温[17]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经前哮病,结果治愈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左明晏等[20]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哮喘30例,临床效果显著,中药采用逍遥散加减:醋柴胡、薄荷、白术、茯苓各10 g,白芍、当归各15 g,甘草6 g;2周为1个疗程,经过1~6个月经周期的治疗后,临床控制25例,显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傅连进等[21]对32例门诊及住院的月经性哮喘患者,依证候变化特点分期分型治疗;对中、重度哮喘患者急性期配合解痉、平喘药物治疗;急性期辨证施治,对于气虚血瘀型,治宜益气活血,止喘理肺,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减;对于肝郁肾虚型,治宜舒肝解郁,益肾平喘,方选逍遥散加减;对于缓解期,以补益脾肾为主,方选八珍汤加减,配合体育锻炼、畅情志治疗;经6个月经周期治疗后,临床控制26例,占81.3%;显效6例,占18.7%;无效0例。

4 结语

目前,随着国内外对于哮喘病的研究进展,逐渐认识到支气管哮喘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种具有不同的潜在因素和机制的综合征。近年来对哮喘的病因病机及诊疗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女性哮喘发病机制更为复杂,如雌激素分泌水平的变化、情绪变化、文化教育程度等都是相关因素,其中月经与哮喘发作的关联已引起广泛关注。但现代医学对于经期哮喘发作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对于哮喘与患者体质、性别等方面的关联性、差异性缺乏认识,导致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缺乏针对性,因人、因时、因地根据患者的个体证候进行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优势和特色,由于哮喘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单纯的中医及西医都很难获得良效。中医对月经性哮喘已有一定研究,但仍存在许多不足:①缺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大多数的治法或中药复方仅限于临床治疗某个个案,虽然临床观察症状皆提示疗效显著,但缺乏疗效评判的统一标准及可靠指标,可重复性差;②对于月经性哮喘没有统一的中医学病因病机认识,未形成规范的中医证候分型标准,缺乏指导临床的有利依据。因此,目前中医学应加大对于月经性哮喘的临床实验研究,尤其是加大对病因病机、证候分型、治法治则、方药作用机制等的研究,为形成完善的中医辨治体系以及寻求疗效更理想的中药复方或其他疗法而努力,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猜你喜欢

经期肾虚月经
月经越来越少,是衰老了吗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慢性前列腺炎和肾虚有什么关系?
经期不适需调养,准确辨证药食疗
月经量变少了,怎样可以多起来
经期如何穿衣
透视“肾虚综合征”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经期综合症来袭需要多喝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