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应研究综述

2019-02-26覃美相粟胜勇蒋香玉黄小珍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6期
关键词:曲池传导针灸

覃美相,粟胜勇,蒋香玉,母 叶,黄小珍 ,陈 舒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针灸科,广西 南宁 53002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 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指由于周围神经损伤后,引起肢体末端疼痛或感觉障碍的一类病症。研究发现,病程长达2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DPN的发生率高于50%[1]。国外数据调查显示,在美国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患者伴有DPN[2]。目前临床上西医治疗本病采用多药协同疗法,此治疗方式用药多、药量大,且部分药物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安全性及疗效有待验证。近年来针灸联合西药、针灸联合中药、温针灸等疗法治疗DNP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临床上倍受重视。现将近年来针灸治疗DPN相关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1 营养神经,加快神经传导速度

1.1 针灸联合甲钴胺治疗

中医认为DPN属于“痹证”“消渴”范畴,病机多属本虚标实,治疗则当标本兼顾。针灸具有益气养阴、通络止痛的作用。甲钴胺是临床常用的神经营养剂,研究发现,甲钴胺易进入机体的神经元细胞器中,可提高体内叶酸的利用率及核酸的代谢速度,能有效促进体内核酸与蛋白质的加速合成,提高轴突的运输功能及促进再生[3]。针灸联合甲钴胺治疗DPN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提高患者SNCV传导速度,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病情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俊宝[4]采用随机对照法将90例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其内容涉及治疗的目的、意义、方法、用药、并发症的防治以及日常合理膳食、科学运动等;对照组在健康教育基础上应用控制血糖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物以及胰岛素类药物),甲钴胺每次 0.5 mg,口服,3次/d;观察组在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同时加用针灸治疗,主穴:手三里、三阴交、肝俞、足三里、肾俞、肺俞、脾俞、气海、丰隆、关元穴,配穴:曲池、合谷、髀关、梁丘、陷谷、伏兔等;结果发现观察组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 SNCV) 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高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神经症状总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总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89%,高于对照组的44.44%。吴明娟等[5]将8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法平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钴胺治疗,1片/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取穴:主穴胰俞、脾俞、肾俞穴,配穴:外关、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及血海穴等,最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TCSS 评分、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1.2 针灸结合其他西药治疗

陈宋平铖[6]将120例DPN患者,以均等比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降糖药、扩张血管药及营养神经药等药物治疗,以控制血糖水平;观察组在常规口服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针灸治疗,针灸取穴:足三里、太冲、关元、阳陵泉、神阙等,并针刺穴位施行回旋灸法,留针及施灸30 min,治疗后对比观察两组DPN患者的临床效果、神经传导速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神经传导速度相关指标结果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程瑶[7]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接受控制血糖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α-硫辛酸剂量0. 45 g/d,配合生理盐水150 mL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应用α-硫辛酸的同时,联合采用针刺治疗,躯体部选穴取肺俞、下脘、中脘、胰俞、气海、肝俞、关元、肾俞等,下肢部选穴:太溪、涌泉、然谷、解溪、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阳陵泉等(均双侧取穴),上肢部选取:合谷、鱼际、曲池、后溪,进行针刺,两组均治疗14 d(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体征、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加快。郑美华等[8]将61例DPN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并对比两组疗效,其中治疗组采用西药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两组均给予基础控制血糖、降低血脂治疗,以及硫辛酸静脉滴注及维生素B1和弥可保口服;针灸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针灸治疗固定取穴包括足三里、三阴交、内庭、解溪、血海、阳陵泉等穴位,治疗后针灸组和对照组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在治疗后均明显改善,并且针灸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

2 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微循环

2.1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

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中医认为DPN病因病机与“瘀”相关,多表现为“痛证”,因此治疗当以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为法。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循环系统的恶性改变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有关。研究还发现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功能失衡主要表现为血小板激活、血液粘稠度升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增加血管腔闭塞的风险,且糖尿病患者体内一氧化氮、前列腺素等舒张血管物质的减少进一步加重微循环障碍,极易造成管腔的闭塞,导致神经缺血缺氧[9]。因此,严格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的微循环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王劲松[10]将95例DPN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及对照组47例,两组给予基础降糖治疗,调控血糖在正常范围,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口服维生素B1片,20 mg/次,3次/d,并结合肌注甲钴胺注射液500 U/d;研究组采用口服西药、水煎内服自拟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治疗,西药的用法用量同对照组,自拟黄芪桂枝五物汤药物组成:黄芪、鸡血藤、丹参、当归、白芍、生姜、桂枝、大枣、甘草,针灸穴位: 足三里、关元、血海、三阴交、肾俞、脾俞、胰俞、曲池,针刺后留针15~25 min,1次/d,每个疗程4周,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生化指标(血清Hcy 含量、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刘建民等[11]将12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每组64 例,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取穴足三里(双侧)、阳陵泉(双侧)、三阴交(双侧)、曲池(双侧)、丰隆(双侧);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益气通络方,方药组成:生黄芪、淮山药、葛根、当归、生地黄、茯苓、山茱萸、泽泻、丹皮、桃仁、红花、怀牛膝、白芥子、水蛭等,1剂/d,水煎内服,分早晚服,疗程同针灸治疗。

2.2 温针灸联合药物治疗

《本草从新》指出,艾叶“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温中开郁……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温针灸取其温化之性能有效促进DPN患者的细胞再生,改善血液运行,从而达到化瘀止痛之效。白丽萍[12]运用随机分组法将60例符合DPN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依帕司他50 mg,3次/d,联合甲钴胺片,一次1片,3次/d;试验组给予当归四逆汤水煎内服结合温针灸治疗,方药组成: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通草,以水煎内服,早晚分服,针刺取穴: 关元、曲池、合谷、外关、足三里和太溪,针刺后在针柄端插上艾柱,施以温针灸,结果中医证候评分两组差异较大(P<0.01),在改善患者肢体冷痛、麻木、寒凉感方面优于试验组。马国庆等[13]采用随机对照法将64例DPN患者分为两组,各32例,比较温针灸与单纯针灸对治疗DPN的效果;两组患者均给予健康宣教,温针灸组取穴:脾俞、肾俞、关元俞、足三里、冲阳、曲池、合谷,在针刺的基础上给予针柄艾炷灸,针刺组穴位治疗方法同温针灸组,只针不灸,两组针刺治疗时间均为20 min,每周连续治疗6 d休息1 d,共治疗4周,结果: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温针灸组低于针刺组(P<0.01),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0.05,表明两种治法对改善患者总体中医症状均有明显疗效,温针灸组疗效更加显著。夏胜华等[14]将84例DPN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胰岛素加降糖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结果两组疗程相当,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等指标改善情况,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发现实验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3 其他疗法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史绪博等[15]运用六经围刺配合指(趾)端放血疗法,干预链脲佐菌素造模大鼠,按照大鼠穴位谱图针刺穴位取双侧太溪、昆仑、解溪穴,治疗1次/d,配合大鼠足趾端放血,治疗隔日1次,结果显示针刺结合放血疗法可加快DPN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增加下肢微循环血流量。刘春燕等[16]通过对关节六经围刺法联合指( 趾) 端放血疗法的研究,得出六经围刺法联合指( 趾) 端放血疗法,能够通过提高大鼠体内SOD活性和TAOC,提高机体清除氧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从而使MDA水平下降,即脂质过氧化程度下降,对DPN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穴位注射是中医特色治疗手法之一,相关研究发现穴位注射不仅能有效刺激穴位,还能发挥所注射药物的治疗作用[17]。研究发现丹参穴位注射对改善DPN患者的微循环具有良好效果,丹参不仅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还能有效清除及抑制氧自由基[18,19]。刘惠娟等[20]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针灸组,穴位注射A组,穴位注射B组;对照组给予耳穴压豆压耳朵非穴位位置;针灸组采用针灸治疗;穴位注射A组给予生理盐水穴位注射;穴位注射B组选取1 mL丹参注射液,对以下穴位进行穴位注射: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曲池、阳陵泉、太溪(均取双侧),1次/d,连续治疗6天后休息1天,治疗1个疗程14d后,穴位注射B组总有效率达93.34%;表明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能有效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修复膝健反射功能,恢复下肢运动。

针灸联合中药外用熏洗可有效改善肢端循环,帮助患者活血化瘀、祛风止痛。毕国峰[21]采用随机分组,将114例DPN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口服西药甲钴胺0.5 mg/片,1片/次,3次/d;观察组运用针灸治疗联合中药熏洗,熏洗外用方:桂枝、姜黄、路路通、川芎、红花、赤芍、伸筋草等诸药各取30 g,加水煎煮,待温度下降后对肢端进行熏洗,针刺穴位:肝俞、肺俞、足三里、关元、气海等,可辨证加减穴位,治疗后两组患者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疗效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刘攀[22]将DPN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接受口服甲钴胺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方治疗,中医熏洗的药物种类及剂量:黄芪、当归、丹参、赤芍、鸡血藤、延胡索、桑寄生、白芷、防风,桃仁、红花、桂枝、桑枝,细辛、地龙等活血通络药物,水煎煮熏蒸后给予针灸治疗,1次/d,8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2hPG、FBG、TG等生化指标,研究数据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药熏洗及针灸,可改善患者疼痛及麻木等临床症状,有活血化瘀、调解机体微循环的作用。

3 结语

针灸联合西药、针灸结合中药、温针灸等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显著,其治疗作用主要是松解血管痉挛、扩张微血管、加快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调节周围神经供血供氧、提高局部神经传导速度,从而减轻DPN患者疼痛、麻木、感觉缺失的临床症状。对比临床上单纯使用西医口服降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本病在改善临床症状上具有更为显著的优势,能明显降低药物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有替代相关治疗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据现有资料表明,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已处于发展阶段,临床研究例数基数逐年上升,但仍缺乏不同年龄段针灸治疗疗效的对比分析,缺少动物实验的相关研究。拔罐、拔罐结合放血、放血结合艾灸等疗法治疗本病的相关研究尚少,不能有效体现多重疗法的有机叠加效应。因此,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曲池传导针灸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基于《针灸大成》的曲池穴穴位本意及临床应用探微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小穴位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