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针灸大成》的曲池穴穴位本意及临床应用探微

2019-01-04李鸣陈三三刘然郭昉王军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曲池合谷腧穴

李鸣陈三三刘然郭昉王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北京 100700

《针灸大成》成书于明代末叶万历二十九年,是继《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之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该书内容丰富,既有系统的针灸学理论,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后世影响深远。笔者对《针灸大成》中有关曲池穴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和整理,共总结关于曲池穴应用的文献95条,并分析其临床应用,在此与同道共享。

1 定位

《针灸大成》中关于曲池穴的定位,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卷三·百穴法歌》云:“曲池曲肘外辅当。”《卷六·手阳明大肠经·考正穴法》中也记载:“曲池:肘外辅骨,屈肘横纹头陷中,以手拱胸取之。”曲池穴在该书的腧穴定位与当代《经络腧穴学》[1]保持一致,即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2 穴性

关于曲池穴的最早记载,见于《灵枢·本输》,其云:“入于曲池,在肘外辅骨陷者中,屈臂而得之,为合。”指出曲池穴属于五输穴中的合穴。《难经·六十八难》中记载了五输穴的主治病症,即“井主心下满……合主逆气而泄”,《针灸大成·卷五·脏腑井荥输经合主治》中也提到“若心下满刺商阳(井)……逆气而泄刺曲池(合)……”,杨继洲在该书中明确指出曲池穴为合穴。因此,《针灸大成》有关曲池穴穴性的描述,不仅有理论渊源,也与现代针灸学理论相吻合。

3 刺灸法

《针灸大成》中有关曲池穴的刺灸法,论述详细,并且提出疾病不同,刺灸方法不一。如《卷三·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云:“曲池……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针五分,灸三壮。”《卷三·肘后歌》曰:“腰背若患挛急风,曲池一寸五分攻。”《卷六·手阳明经穴主治·考正穴法》有言:“曲池 ……《素注》针五分,留七呼。《铜人》针七分,得气先泻后补,灸三壮。《明堂》日灸七壮,至二百壮,且停十余日,更灸止二百壮。”《卷三·杂病十一穴歌》:“肘膝疼时刺曲池,进针一寸是相宜,左病针右右针左,依此三分泻气奇。”《卷九·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记载:“十二针鬼腿,即曲池(火针),入五分。”由此可见,曲池穴可针可灸,具体到某一疾病时,可单纯用针刺的方法,也可单纯用艾灸的方法,还可针、灸结合。其中,针刺方面注重补泻手法、针刺深度等,还涉及火针等不同针具的应用。

4 临床应用

《针灸大成》对曲池穴的临床应用记载颇详,正如《卷六·手阳明大肠经·考正穴法》曰:“主绕踝风,手臂红肿,肘中痛,偏风半身不遂,恶风邪气,泣出喜忘,风瘾疹,喉痹不能言,胸中烦满,臂膊疼痛,筋缓捉物不得,挽弓不开,屈伸难,风痹,肘细无力,皮肤干燥,瘛疭癫疾,举体痛痒如虫啮,皮脱作疮,皮肤痂疥,妇人经脉不通。”由此得知,曲池穴在该书中可用于治疗肢体经络病、中风病、头面五官病、皮肤病、伤寒发热、癫狂、妇科病等疾病。

4.1 肢体经络病 《灵枢·经脉》曰:“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曲池穴可以治疗局部疾病及经脉循行所过的疾病,如肘中痛、上肢拘挛等。《卷二·通玄指要赋》载:“但见两肘之拘挛,仗曲池而平扫。”《卷三·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中也记载:“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不得,筋缓莫梳头……”曲池穴单用可治疗此类疾患,临床中也常配伍病变局部腧穴,如《卷二·标幽赋》云:“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卷二·席弘赋》所言:“曲池两手不如意,合谷下针宜仔细。”此外,手阳明经筋“挟脊内”,曲池穴还可以治疗腰背不适,《卷三·肘后歌》曰:“腰背若患挛急风,曲池一寸五分攻。”

同名经取穴治疗疾病在《灵枢·厥病》中早有记载,现已经广泛运用于临床[2]。阳明经主润宗筋,多气多血,曲池为该经腧穴,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的功效,刺之可以治疗同名经足阳明胃经循行所过的膝关节病症。《卷三·杂病十一穴歌》有云:“肘膝疼时刺曲池,进针一寸是相宜,左病针右右针左,依此三分泻气奇。”《卷三·肘后歌》亦云:“鹤膝肿劳难移步,尺泽能舒筋骨疼,更有一穴曲池妙,根寻源流可调停。”

4.2 中风病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其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3]。《难经·六十八难》曰:“合主逆气而泄”,意思是指合穴能治疗脏腑气机上逆的病症。阳明经多气多血,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在该穴针灸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理气降逆的功效,故曲池穴可以治疗中风,既可以通经络以治疗中风-中经络,又可以疏风邪以治疗中风-中脏腑。例如《卷九·治症总要·第六》记载:“半身不遂,中风:绝骨、昆仑、合谷、肩顒、曲池、手三里、足三里”,这段条文记录了曲池治疗中经络的相关内容;《卷八·续增治法·中风瘫痪针灸秘诀》记载:“中风风邪入腑,以致手足不遂:百会、耳前发际、肩髃、曲池、风市、足三里、绝骨;中风风邪入脏,以致气塞涎壅,不语昏危:百会、大椎、风池、肩井、曲池、足三里、间使”,这段条文则记录了曲池治疗中脏腑的相关内容。曲池穴治疗中风中经络时多与肩髃、合谷、手三里、足三里、绝骨、风市等阳经穴位配伍,不仅体现了“循经取穴”与“局部取穴”相结合的取穴原则,也与现代针灸治疗中风首选阳经腧穴[4]的思路相一致。曲池穴治疗中风-中脏腑时配伍百会、大椎、风池等头部及其近部腧穴,意在调节脑髓以祛脑内之风。

在刺法上,曲池穴治疗中风病则要根据中经络和中脏腑的疾病性质不同,选取针刺或艾灸的不同方法。如《卷八·续增治法·杂病》所言:“中风:神阙、风池、百会、曲池、翳风、风市、环跳、肩髃,皆可灸之以疏风,针之以导气。”这段文字强调针刺和艾灸的治疗侧重不同,针对中风病而言,艾灸以“疏风”为著,擅长祛内外之风;针刺以“导气”为妙,擅长疏通经络。

4.3 头面五官疾病 手阳明大肠经循行于面部,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口、下齿、鼻,其络脉入耳,合于宗脉。《灵枢·经脉》曰:“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故可以治疗头面五官疾病。《卷三·杂病穴法歌》曰:“头面耳目口鼻病,曲池、合谷为之主……”《卷五》载:“鼻流浊污:上星、内关、列缺、曲池、合谷。”《卷八·穴法·咽喉门》云:“咽中闭:曲池、合谷。”《卷八·续增治法·杂病》有:“头肿:针曲池。”《卷八·穴法·鼻口门》还记载:“牙疼:曲池、少海、阳谷、阳溪 二间、液门、颊车、内庭、吕细(在内踝骨尖上,灸二七壮)。”

从以上条文得知,曲池穴治疗头面五官疾病时,与合谷穴的配伍频次最高。《四总穴歌》记载“面口合谷收”一语,说明本穴对头面五官部病症有特殊的疗效[5]。头居人体的高位,风为阳邪,易袭头面,因此头面五官疾病多与“风邪”有关。曲池穴具有疏风清热、调和营卫的功效,合谷穴功擅疏风解表、通络止痛,两者配伍可以增强疏风之力,临床可将曲池、合谷配伍应用治疗此病。

4.4 皮肤病 《灵枢·寿夭刚柔》云:“病在阳之阳者,刺阳之合。”肺属卫主表,外合皮毛,风邪外袭首犯皮毛,肺卫首当其冲;阳明主肌肉,联系肌表皮肤。曲池穴既能解肌宣肺,又能调和营卫,对相表里的肺经和大肠经都具有调节作用,而且曲池穴为合穴,气血旺盛,皮肤病多因感受风邪而起,“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曲池穴是临床治疗皮肤病的首选腧穴[6]。

《针灸大成》中记载曲池穴治疗的皮肤病主要包括疔疮、瘾疹和瘰疬。此书关于“疔疮”一病的治疗,方法众多,既可以用针灸的方法,还可以采用放血的疗法。如《卷八·穴法·疮毒门》曰:“疔疮生手上:曲池(灸)。”《卷九·治症总要·第一百八》记载:“疔疮(以针挑,有血可治;无血不可治):合谷、曲池、三里、委中。”治疗瘾疹,《卷八·穴法·小儿门》有:“热风瘾疹:肩髃、曲池、曲泽、环跳、合谷、涌泉。”治疗瘰疬,《卷八·续增治法·杂病》云:“瘰疬:灸肩井、曲池、大迎。”《卷九·治症总要·第一百四十六》治疗瘰疬结核还用“肩井、曲池、天井、三阳络、阴陵泉”。

4.5 伤寒发热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病可以从大肠经论治,因此大肠经可以治疗外感病。手阳明大肠经多气多血,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在此穴针灸可以起到解表清热的作用。此外,该穴又是合穴,气血旺盛,是泻热要穴,故此穴可以治疗伤寒发热一类的疾病。《针灸大成》中有单用曲池穴治疗热病的记载,如《卷八·续增治法·伤寒》曰:“余热不尽:曲池。”曲池穴配伍它穴也可以治疗此病,同时强调针刺手法以泻为主。如《卷八·穴法·伤寒门》:“余热不尽:曲池、三里、合谷,大热:曲池、三里、复溜。”《卷九·治症总要·第一百十三》:“伤寒大热不退:曲池、绝骨、三里、大椎、涌泉、合谷(俱宜泻)。”伤寒引起的发狂以及痉挛,也可以用曲池穴治疗,如《卷九·治症总要·第一百二十二》中有:“伤寒发狂:期门、气海、曲池。”《卷九·治症总要·第一百十六》云:“伤寒发痓,不省人事:曲池、合谷、人中、复溜。”曲池穴系清阳明之热的要穴[7],还可以治疗其他热病,正如《卷八·穴法·手足腰腋门》所载:“手热:劳宫、曲池、曲泽、内关、列缺、经渠、太渊、中冲、少冲。”在刺法上,以泻法为主,若遇虚热,“余热不尽”者,配伍复溜、涌泉等穴滋阴以助清热。

4.6 癫狂 癫与狂均属精神异常疾患,属于中医学脑病范畴。赵永厚[8]认为癫狂病作为神志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病位在“脑”,病机乃脑神功能失常所致。大肠为传化之腑,位于腑之最下,糟粕汇集之地。大肠具有泻而不藏、以通为用的特点,若其排出浊气,精汁可藏,则脏腑得养,气机调畅,神乃正常。近几年我国学者提出“脑肠相通”的假说,即脑、肠病理上相互关联,脑主神明功能失职,肠易出现泄泻和便秘;便秘和泄泻均可影响脑的功能[9]。这一假说为癫狂从手阳明大肠经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具有通腑泻热、荡涤肠胃的功效。在此穴针灸,可增强大肠传化糟粕之功,腑气通,气机畅,则脑神功能正常,故此穴可以治疗癫狂。《针灸大成》记载癫狂多用灸法,如《卷八·穴法·心邪癫狂门》所言:“癫狂:曲池(七壮)、小海、少海、间使、阳溪、阳谷、大陵、合谷、鱼际、腕骨、神门、液门、冲阳、行间、京骨(以上俱灸)、肺俞(百壮),癫疾:上星、百会、风池、曲池、尺泽、阳溪、腕骨、解溪、后溪、申脉、昆仑、商丘、然谷、通谷、承山(针三分,速出,灸百壮)。”治疗发狂,《卷九·治症总要·第一百十五》有“发狂,不识尊卑:曲池、绝骨、百劳、涌泉”的记载。

4.7 妇科病 《素问·阴阳别论》记载:“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指出“阳明病变”与女性月经生理的关系。阳明大肠为传导之官,化物出焉。若大肠传导不畅,腑气不通,亦致胃不受纳,影响气血化生,导致冲任失养,引发月经失调[10]。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具有通调腹部气机、调和气血的功效,故可以治疗妇科病。《针灸大成》一书中,曲池穴多用于治疗月事不来、妇女血崩不止,如《卷八·穴法·妇人门》曰:“女子月事不来,面黄干呕,妊娠不成:曲池、支沟、三里、三阴交。”《卷九·治症总要·第一百一》也云:“妇女血崩不止:丹田、中极、肾俞、子宫……再刺后穴:百劳、风池、膏肓、曲池、绝骨、三阴交。”

4.8 浮肿 《针灸聚英·杂病歌》载有“四肢浮肿曲池中”,水肿多与人体气血的运行失常有关[11]。《景岳全书·杂证谟》云:“然水气本为同类,故治水者当兼理气,盖气化水自化也。”《金匮要略》曰:“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水肿一病的治疗可以“行气活血”为原则,阳明经多气多血,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气血旺盛,针刺曲池穴可以调节全身气血的运行,理气活血,促进水液代谢,故针刺曲池穴可以治疗浮肿。《针灸大成》关于曲池穴治疗浮肿一病有详细的论述,如《卷八·穴法·肿胀门》曰:“浑身浮肿:曲池、合谷、三里、内庭、行间、三阴交。”《卷八·穴法·肿胀门》言:“四肢浮肿:曲池、通里、合谷、中渚、液门、三里、三阴交。”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针灸大成》一书中,曲池穴位于肘外辅骨,屈肘横纹头陷中,乃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针刺可刺入五分到一寸五分,灸法可施以三到七壮不等。其临床应用广泛,可通经络治疗肢体痛、麻、不遂及五官九窍,也可调脏腑治疗中风、感冒、癫狂等病变;能清热解表以治疗内外之热,又能调和气血治疗皮肤、妇科、水肿之证。归根结底,这与其所处腧穴位置、归经、穴性等密切相关,现总结规律如下:①定位在肘部。“腧穴所在,主治所在”,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头陷中,可用于治疗局部疾病,如手肘拘挛、肩臂疼痛等。②归经手阳明。“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曲池穴归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可用于治疗该经循行所过的疾病,如头面五官疾病等。手阳明经筋“挟脊内”,该穴还擅长腰背不适等疾病。③穴性为合穴。手阳明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该经属大肠络肺,多气多血,曲池为其合穴,气血旺盛,此穴具有解肌宣肺、理气降逆、调和气血、通腑泻热的功效,可以治疗皮肤病、中风病、伤寒发热、妇科病、浮肿、癫狂等。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理应与大肠存在相对特异性的联系,应该对于消化系统中很多疾病能够起到很好的疗效[12],但在《针灸大成》一书中只有《卷五·脏腑井荥输经合主治》“……逆气而泄刺曲池(合)……”一处记载,并没有明确指出曲池穴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有待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曲池合谷腧穴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旅途止泻按脾腧
小穴位 大健康
腧穴解剖学之教学设计
狐臭揉揉液门和曲池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