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气针法配合后溪穴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验案一则
2019-02-26张春燕赵淑华李文龙
张春燕,赵淑华,李 利,李文龙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150)
中风以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易复发及预后差为特点[1]。中风后多半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主要为活动不利,难以调动患肢及保持患部精细动作,尤以手腕和手指的精细活动障碍为著,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手指拘挛主要是指患病侧手指的强握和屈曲不利,主动活动困难,病久或可见废用性萎缩及手掌部糜烂。
《素问》云:“凡刺之真,必先治神。”说明了神在针刺过程中的重要性,意气针法就是将施术者的意念与针刺手法相结合的一种针法,以意念鼓动人体的气血经气运行,以静生动,其得气迅速,疗效显著。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意气进针法——术者端坐,平整呼吸,内守心神,押手中指点压于所选输穴旁,拇、食二指夹持针体,刺手拇、食二指夹持针柄,意属病者;待感应到押手中指处“气血宣散”后,意属刺手与进针处,然后一捻一插,使针尖快速刺透皮肤,此时押手中指迅速抬离表皮;而后意守针尖徐徐下针。②意气行针法——针入得气后, 以意守气,拇指向前捻后捏紧针柄,保持针体直而不颤,意守针尖,静引气聚(针下有跳动感,即经气已聚),然后以意行气,将经气缓缓输送到病所,病处有麻胀或轻松感,即经气已至[2]。
后溪穴最早见于《灵枢·本输》:“手太阳小肠者……注于后溪。后溪者,在手外侧本节之后也,为腧。”后溪穴定位在当微握拳时,第5指的掌指关节后尺侧的远端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主治疗头项强痛、腰背部疼痛、手指及手臂痉挛疼痛等痛证;耳聋,目赤;癫狂病;疟疾[3]。笔者在跟随赵淑华教授临床学习时发现,赵教授针刺后溪穴结合意气针法对改善此种手指痉挛状态疗效甚佳,即刻疗效尤为明显。现整理赵教授采用意气针法配合针刺后溪穴治疗中风后手指痉挛验案一则,介绍如下。
1 典型案例
患者毕某,男性,56岁。主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6个月。患者6个月前因突发脑出血住院治疗,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现遗留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右手握固,伸展不能,言语不利,为求进一步治疗于2018年4月3日就诊于本院脑病针灸门诊。查心肺功能无异常,专科检查:右上肢肌力为Ⅱ级,右下肢肌力为Ⅲ级,右侧病理征阳性,右侧手指的Ashworth分级为3级(参照改良的 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4]),右侧中枢性面瘫及舌瘫,舌暗红,苔白,脉弦细,中医诊断为中风,气虚血瘀型,取0.3 mm×40 mm毫针,于手部后溪穴运用意气进针法向合谷穴方向透刺之,得气后意守针尖,静待气聚,然后以意行气,将经气传送至痉挛手指处,手指拘挛状态即刻缓解,即刻Ashworth分级为0级。留针30 min,在此期间行捻转泻法1次,针后指导患者行肌力康复训练。针刺每天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右手Ashworth为2级,继续治疗2个疗程后右手Ashworth为1+级,效果明显。
2 讨论
中风后手指痉挛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难恢复,祖国医学认为中风后手拘挛属于“经筋病”,病因病机多为脉络瘀阻,筋脉失养,阴阳失调,阳缓而阴急所致,所以主要在阳经上取穴,用来激发阳经的牵拉作用,改善阳缓以修正局部肌肉、肌腱及韧带的失衡拮抗状态,来达到经脉的相互平衡[5]。《素问·血气形志篇》云:“夫人……太阳常多血少气。”针刺太阳经穴并配合捻转泻法可调和阴阳,改善阳缓阴急,濡养经脉,且针刺手部阳经穴位可同时透向阴经穴位,此可贯通阴阳表里,疏通经络,拘挛状态得以缓解。后溪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脉,属八脉交会穴,与督脉相通,《难经·二十八难》云:“督脉者,起于……入属于脑。”督脉为阳经经脉之海,总督全身阳气,阳主动, 故取之可鼓舞督脉之经气, 使阳气得以充足, 经脉得以畅通, 气血得以充养经脉则拘挛缓解。后溪穴亦属五腧穴中的输穴,是经气渐盛, 由此注入彼的穴位, 即“所注为输”,《针灸大成·八脉图并治症穴》云:“手足拘挛战掉,中风不语癫痫……后溪先贬。”《太平圣惠方》 亦云后溪穴主“肘臂腕重难屈伸,五指尽痛,不可挚。”针后溪穴向合谷穴透刺, 一毫针可达两穴,贯手掌,进而联通手之三阴与三阳经, 故而有通表里、调气血、和阴阳之功效,对手指的拘挛状态的好转更加有益[6];另外后溪穴在手第5指的尺侧,第5掌骨小头的后方,当小指展肌外侧;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后溪穴向合谷穴透刺,可过掌浅弓和掌深弓,对其所处的神经具有直接的刺激效果,也可改善该处的拘挛。同时也运用意气针法针刺后溪穴并透向合谷,期间意守针尖行捻转泻法,以意调动气血运行,有泻阴以补阳、激发阳气及调节阴阳的作用,并且有活血行气、通脉止痛、利关节、醒脑开窍的功效,赵教授认为此乃改善手指痉挛即刻疗效甚佳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