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益脾胃配合腹针治疗腹部癌症恶液质验案举隅

2019-02-25殷红霞谭诗生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11期
关键词:竹茹猪苓腹针

殷红霞,谭诗生

(1.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2.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1)

1 中医对恶液质的认识

恶液质往往是由于癌症日久导致上损及下,下损及上,上下互损,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阳互损所致,在中医中属于“虚劳”范畴[1]。虚劳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其基本病机以脏腑亏虚,气血阴阳俱损为主,其临床表现为厌食、体重进行性下降、大肉尽脱、神疲乏力、面容憔悴、自汗盗汗等症。其治疗强调“上下互损,先治其中”,以“扶正补虚,调理脾胃”为法先从脾胃入手,固护胃气,配合腹针疏通经气,调节脏腑气血功能,兼以解毒、化痰、软坚散结、活血化瘀[2],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2 病案举隅

2.1 病案一

患者周某某,女,74岁,2018年11月21日因确诊为“肝细胞癌10+年,左上腹疼痛,牵扯至腰部1+月”就诊于我院,刻下:右上腹部疼痛牵扯至腰部,伴发热、恶心、厌油、口渴、腹胀(饮食后明显)、饮食不佳、眠差、大便干、小便黄且少。查体:慢性病容,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右上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舌淡红,苔黄少,脉细。身高155 cm,体质量40 kg,体质量指数BMI 16.6。辅助检查:AFP>2 000 μg/mL,MRI:显示肝脏右叶病灶约12.3×8.4 cm,T1WI、T2WI均呈混杂信号,增强后边缘少许强化。腹腔及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中医诊断:肝积-阴虚发热证;西医诊断:肝细胞癌。

中医治疗以“清热养阴,补益脾胃”为法,方用猪苓汤合异功散加减。拟方:猪苓20 g,泽泻15 g,茯苓20 g,滑石15 g,阿胶15 g,太子参15 g,白术15 g,陈皮10 g,薏苡仁30 g,竹茹12 g,神曲10 g,芦根20 g,大腹皮15 g,淡竹叶12 g。8剂,1剂/d,水煎服,分3次服用。患者二诊时,诉服用上方后感腹部疼痛逐渐减轻,偶有食后腹胀,无发热、恶心、厌油、口渴,饮食正常,眠可,大便较前变软,小便正常。查体:舌淡红,苔少,脉细。继续予猪苓汤合异功散加减,配合腹针治疗。患者三诊时,右上腹部疼痛明显缓解,无腹胀等兼证,脉象平和。

按:患者老年女性,久病脏腑功能减退,脾胃气渐虚,气血运化失常,气机失调,郁阻于肝,故发为此病。郁而化热,故见发热、口渴。脾胃亏虚,中焦无以运化水谷,不能濡养肌肉、四肢百骸,故面色萎黄,形体消瘦,乏力。脾虚失健,运化失施,故腹胀、饮食不佳、恶心、厌油。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无源,血虚心失所养,心神不宁,故眠差,舌淡红,苔黄少,脉细为气阴两虚之表现,故选用异功散补益脾胃,加猪苓汤清热养阴。方中太子参、白术补益脾胃之气,加陈皮、大腹皮理气健脾,竹茹、芦根、淡竹叶生津止渴,神曲健脾消食,猪苓、泽泻、茯苓、滑石、阿胶、薏苡仁利水渗湿,清热养阴。全方共奏清热养阴、补益脾胃之效。配合腹针以疏经通络,行气活血止痛,改善腹部胀满及疼痛症状。

2.2 病案二

患者王某某,男,69岁,2018年10月30日因“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后5年,肢软乏力1周”入院。患者术后未行辅助放化疗。刻下:上腹胀满,打嗝,肢体乏力,纳差,眠可,二便可。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舌红,苔黄,脉细滑。身高165 cm,体质量46.5 kg,体质量指数BMI 17.1。辅助检查:腹部CT提示肝脏多发转移瘤。中医诊断:肠积-气阴不足证;西医诊断: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后并肝转移。

中医治疗以“补益脾胃,益气养阴”为法,方用参温胆汤加减。拟方:枳壳10 g,竹茹12 g,茯苓20 g,太子参15 g,白术15 g,陈皮10 g,法半夏10 g,甘草6 g,枇杷叶15 g,葛根15 g,藿香9 g。5剂,1剂/d,水煎服,分3次服用。患者二诊时,服用上方后上腹胀满逐渐减轻,打嗝稍有改善,肢体稍有乏力,纳可,二便调。查体:舌淡红,苔白,脉细。辨证同上,继续予以参温胆汤加减,配合腹针治疗。患者三诊时,腹胀症状基本消失,无打嗝、肢体乏力,纳眠可,二便调。

按:患者老年男性,脾气本虚,加之久病,脏腑功能受损,以致脾气更虚,脾气虚以致运化功能失常,故见腹胀、打嗝、纳差,脾胃亏虚,中焦无以运化水谷,不能濡养肌肉、四肢百骸,故肢体乏力。舌红,苔黄,脉细滑为气阴两虚夹痰湿之表现。故选用参胆汤补益脾胃,益气养阴,化痰除湿。方中太子参、白术补益脾胃之气,加之陈皮理气健脾,枳壳、竹茹、法半夏和胃降逆,枇杷叶、葛根生津止渴,茯苓、藿香利湿,甘草调和诸药,共奏补益脾胃、益气养阴之效。配合腹针以疏经通络,行气除满,改善腹胀症状。

3 结语

癌症属于疑难病证,由癌症所致的虚劳病证自然也属于疑难病证。疑难杂病,久则必虚,虚则当先调节其脾胃,滋其化源,以生气血。《景岳全书·虚损》曰:“夫人之虚,不属于气,即属于血,五脏六腑,莫能外焉。”其基本病机可归纳为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导致五脏俱虚[3]。正如《不居集·上集·卷十》曰:“虚劳日久,诸药不效,而所赖以无恐者,胃气也。盖人之一身,以胃气为主,胃气旺则五脏受荫,水精四布,机运流通,饮食渐增,津液渐旺,以致充血生精,而复其真阴不足。”治病当求本,而脾胃为人体的后天之本,在治疗虚劳时应以补益脾胃为本。由此可见,在阴阳气血俱虚的情况下,恢复脾胃的健运功能乃重中之重。《医林改错·膈下逐瘀汤所治之症目》言:“无论何处,皆有气血;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由于机体正气亏虚,以致推动无力而致气滞血瘀,阻滞经络,蕴结于脏腑,日久则逐渐形成一类慢性病证。《灵枢·海论》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络和脏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腹部是人体脏腑最集中以及经络最多的地方,通过针刺腹部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理腹部脏腑气机的作用。以神阙为中心的腹部是一个与全身脏腑和气血运行相关的系统,补益脾胃配合腹针疗法是治疗慢性疾病及疑难病证的新疗法[4],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恶液质,在临床应用上每获良效。

猜你喜欢

竹茹猪苓腹针
竹茹的临床应用及用量探究
经典名方橘皮竹茹汤历史文献考证与分析*
Effectiveness of Zhuling decoction (猪苓汤) on diuretic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猪苓的利水渗湿作用及其药理活性研究
总裁出场自带水军
腹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猪苓种植生产的研究进展
识别真假猪苓
腹针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