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翼状胬肉对眼角膜内皮质量的影响*

2019-02-25罗汇慧霍敏灼梁先军朱小洁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7期
关键词:鼻侧颞侧患眼

罗汇慧 霍敏灼 梁先军 朱小洁

佛山爱尔眼科医院,广东省佛山市 528000

翼状胬肉是一种以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变性、增生为特征的最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好发于沿海、农村地区,现代多认为该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长期慢性的阳光、紫外线[1]、烟尘刺激有关。翼状胬肉多见于鼻侧球结膜,亦可见于颞侧、或双侧皆有,常表现为白色或红色“膜”状物生长并遮盖角膜,容易破坏眼表健康、产生散光影响视力、牵拉致眼球转动受限、影响美观等。由于该疾病术后存在并发症及复发的可能性,所以传统观念认为,若翼状胬肉未发展到影响视功能,则不做手术[2]。当前翼状胬肉常规的手术方式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复发率最低[3]。如果说散光、牵拉眼球、美观方面在手术之后多可逆转,那么眼表健康的破坏,尤其是内皮质量受损则是不可逆的,因为角膜内皮是不可再生的。本研究旨在探索翼状胬肉对眼角膜内皮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来我院就诊并治疗的原发性鼻侧翼状胬肉患者,共48例(49眼),其中男9例,女39例,年龄45~82岁。排除标准:颞侧或双侧翼状胬肉,假性翼状胬肉,复发性翼状胬肉,眼部手术史,眼部有或曾经有感染、炎症、外伤等器质性疾病者如角膜炎、青光眼、葡萄膜炎等,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等,翼状胬肉太大导致术后角膜斑翳影响角膜内皮镜检查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经过常规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后,由同一名高年资角膜眼表方向的主刀医生,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毕为患眼佩戴治疗性绷带镜以缓解术后的眼部刺激症状,辅以局部适当冰敷。

1.3 检查方法 经过上述治疗,术后第1天,所有患者眼部刺激症状基本较轻微,能够较好地配合术后检查。由同一名特检医生为患者进行角膜内皮镜检查(Specular Microscope SP-3000P,Topcon)。先嘱患者向鼻侧转动患眼,行患眼的颞侧角膜内皮镜检查;再嘱患者向颞侧转动患眼,行患眼的鼻侧角膜内皮镜检查。每个部位连续测量3次,每次截取到的细胞数不相差超过10个。

1.4 观察参数 经上述检查后获得的参数有:患眼颞侧与鼻侧镜下获得角膜内皮细胞数、颞侧与鼻侧角膜内皮最小细胞面积、颞侧与鼻侧角膜内皮最大细胞面积、颞侧与鼻侧角膜内皮平均细胞面积、颞侧与鼻侧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率(Co-effient of variation, CV)、颞侧与鼻侧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ECD)、颞侧与鼻侧角膜内皮细胞六边形比率等。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眼的颞侧与鼻侧镜下获得角膜内皮细胞数比较 患眼颞侧镜下获得角膜内皮细胞数为(101.35±29.79)个,鼻侧镜下获得角膜内皮细胞数为(81.92±34.07)个,鼻侧镜下获得角膜内皮细胞数低于颞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0,P=0.001)。

2.2 患眼颞侧与鼻侧角膜内皮最小细胞面积比较 患眼颞侧角膜内皮最小细胞面积为(132.19±30.67)μm2,鼻侧角膜内皮最小细胞面积为(121.02±48.09)μm2,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4,P=0.179)。

2.3 患眼颞侧与鼻侧角膜内皮最大细胞面积比较 患眼颞侧角膜内皮最大细胞面积为(992.72±234.84)μm2,鼻侧角膜内皮最大细胞面积为(1 005.29±214.90)μm2,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8,P=0.744)。

2.4 患眼颞侧与鼻侧角膜内皮平均细胞面积比较 患眼颞侧角膜内皮平均细胞面积为(430.42±77.75)μm2,鼻侧角膜内皮平均细胞面积为(422.65±57.92)μm2,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9,P=0.482)。

2.5 患眼颞侧与鼻侧角膜内皮CV比较 患眼颞侧角膜内皮CV为(36.65±5.30)%,鼻侧角膜内皮CV为(39.49±7.00)%,鼻侧角膜内皮CV高于颞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6,P=0.013)。

2.6 患眼颞侧与鼻侧角膜ECD比较 患眼颞侧角膜ECD为(2 374.44±306.68)个/mm2,鼻侧角膜ECD为(2 407.50±317.16)个/mm2,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4,P=0.461)。

2.7 患眼颞侧与鼻侧角膜内皮细胞六边形比率 患眼颞侧角膜内皮细胞六边形比率为(55.88±10.72)%,鼻侧角膜内皮细胞六边形比率为(44.84±12.55)%,颞侧角膜内皮细胞六边形比率高于鼻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5,P=0.000)。

3 讨论

已有研究表明,当翼状胬肉侵犯角膜前弹力层时,翼状胬肉细胞可激活角膜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2、MMP-9等),影响半桥粒的连接[4-6],故而理论上说,翼状胬肉可通过此途径影响角膜后弹力层及内皮细胞。Hsu MY等[7]测量单侧翼状胬肉患者的双眼角膜ECD,其结果表明翼状胬肉与角膜ECD减少有关,并建议角膜广泛翼状胬肉或散光显著增加者应考虑手术治疗。Sousa HCC等[8]、国内张杨等[9]也将单侧翼状胬肉眼角膜ECD与健侧眼相比较,亦得出患翼状胬肉侧的眼角膜ECD比健侧眼角膜ECD下降。

本研究不同于以往的研究,仅对患翼状胬肉的患眼进行深入研究,选取鼻侧翼状胬肉的患者,通过角膜内皮镜检查,比较患眼颞侧与鼻侧角膜内皮质量,从相对宏观的角度探索翼状胬肉对眼角膜内皮质量产生的影响。角膜内皮层由一层六边形扁平细胞构成。角膜内皮细胞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某个内皮细胞遭到破坏,则由旁边的内皮细胞扩张和移行来填补缺损区域[10],总体的内皮细胞数是减少的,当内皮细胞数极少时,则可发生角膜失代偿。内皮细胞的扩张和移行则会带来细胞变形,内皮细胞失去原本的六边形结构,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率(CV)也会相应升高。本研究发现,患鼻侧翼状胬肉的患眼,其颞侧与鼻侧(即患侧)的角膜内皮最小细胞面积、最大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及ECD并无明显差异,但是,鼻侧角膜内皮镜下可获得的角膜内皮细胞数较颞侧明显减少,鼻侧角膜内皮CV高于颞侧,鼻侧角膜内皮细胞六边形比率低于颞侧,说明鼻侧角膜内皮细胞较颞侧发生了更多的细胞扩张和移行来填补缺损区域,这意味着鼻侧角膜内皮质量较颞侧是下降的。

传统观点认为,若翼状胬肉未发展到影响视功能,则不做手术[2]。当前主流的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方式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将术后复发率降到最低[3]。翼状胬肉的生长容易带来眼表健康受损、散光、牵拉眼球、不美观等问题;如果说散光、牵拉眼球、美观方面在手术之后多可逆转,那么眼表健康的破坏,尤其是内皮质量受损则是不可逆的,因为角膜内皮细胞是不可再生的。所以基于本研究结果,笔者提出翼状胬肉一旦侵犯角膜,则应考虑尽早手术,以预防翼状胬肉带来的眼角膜内皮质量受损。

本研究已剔除因翼状胬肉太大导致术后角膜斑翳影响角膜内皮镜检查的患者,但仍不排除患侧术后残留少量角膜云翳而影响角膜内皮镜充分获取内皮细胞数的可能性。另外,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这些都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综上,因翼状胬肉的生长会带来眼角膜内皮质量受损,建议当翼状胬肉侵犯角膜时,可考虑尽早手术治疗。因样本量有限,故远期仍需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鼻侧颞侧患眼
囊袋张力环植入对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影响
用基于络病理论的针药结合疗法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效果观察
透明角膜切口部位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伴视盘出血的埋藏性视盘玻璃疣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眼底影像特征陈秀丽
不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白内障患者眼表的影响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严重眼外伤中的法医临床应用
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手术前后球后血流的改变及分析
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外核层厚度
右下泪小点、泪小管重复畸形1例及文献复习
高度近视患者与中低度近视患者周边屈光度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