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并发症及对策
2019-02-25童骏殷浩陈光江华
童 骏 殷 浩 陈 光 江 华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230061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患者的常见多发病,既往多采取保守治疗,但时间长,并发症多,护理困难。近年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因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逐渐应用于老年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及不稳定型骨折的患者[1]。我科2010年开始使用PFNA,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也出现的一定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产生一些医患纠纷,如何提高疗效,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仍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对发症进行原因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22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男72例,女157例;年龄62~100岁,平均年龄74.5岁;右侧127例,左侧102例;平地跌伤163例,交通事故伤66例;骨折分型按照AO分型:31A2.l型44例、31A2.2型51例、31A2.3型47例、31A3.1型29例、31A3.2型43例、31A3.3型15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闭合性骨折。术前行各项常规检查,排除病理性骨折及多发骨折,明确患者有无手术禁忌,必要时请内科会诊。入院后距手术时间2~16d,平均时间4.2d。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一般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患者平卧于骨科牵引手术床上,常规牵引复位,以大粗隆近端顶点向近端做4cm长切口,于侧位前中1/3交界、正位最高点插入导针,透视确认导针位于髓腔内。对部分骨折复位不良者可作小切口辅助复位,临时固定后再插入导针。大粗隆处钉道扩大进钉孔,缓慢插入合适型号及长度髓内钉主钉,正位透视调整股骨颈导针位于股骨颈中下部,侧位透视确认导针位于股骨颈正中,且达到股骨头皮质下1cm左右,测深后打入螺旋刀片,远端锁钉静力位固定。
1.2.2 术后处理:心电监护24h,应用抗生素1~2d,常规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行踝泵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防止血栓形成及肌肉萎缩;依据骨折类型及复位质量决定下床及负重时间,并拍片复查骨折复位情况、切口愈合及有无血管、神经等围手术期并发症。
1.3 随访计划及评价标准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诊,复诊时行X线片检查并记录髋关节Harris评分。纳入结果均以末次随访为准,评估包括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位置等。
2 结果
并发症共发生27例,占全部手术12%,并发症分为术中、术后早期、术后晚期。(1)术中并发症:股骨大粗隆碎裂骨折4例(15%)、股骨干骨折发生2例(7%)、远端锁钉拧入失败4例(15%)。(2)术后早期并发症:螺旋刀片切出4例(15%)、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11%),切口愈合不良2例(7%)。(3)术后晚期并发症:螺旋刀片6月后退钉2例(7%),髋内翻畸形 5例(18%),主钉断裂1例(4%)。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生于高龄老人,文献报道其病死率为15%~20%。传统保守治疗由于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致死率高日渐减少。早期手术处理可促进骨折愈合,功能恢复,便于护理,早期活动,改善预后。但老年患者体质弱,基础病多,能否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是个关键问题。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常用的手术方法有髓外固定及髓内固定法,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2],既往多采用以DHS为主的髓外固定法,但多用于稳定性骨折且创伤较大。PFNA是新一代髓内内固定系统,以螺旋刀片代替近端拉力螺钉,增加了把持力,对骨质损伤小,抗旋转、抗剪切力强,尤其适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但其并发症也逐步显现出来[3]。
对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分析如下:本组共发生股骨大粗隆碎裂4例,多由于骨折线位于大粗隆顶点,局部骨质损伤明显,开口点位置不佳,复位不良,多次或盲目开口,随意扩髓是主要原因。解决方法是完善复位,于大粗隆尖端在透视下用导针开口,逐步在套筒保护下扩大入口,不可过大过猛,本组病例注意晚期负重,不影响愈合。
术中股骨干骨折共2例,1例是由于置入主钉时受阻用力过猛造成的医源性损伤,1例是由于股骨近段前弓过大,选取的主钉过长,在置钉过程中发生股骨干骨折,并改用标准型PFNA固定;发生原因多由于患者骨质疏松明显,插入髓内钉时蛮力所致。本组病例由于患者体质较差,为减少手术时间,盲目追求速度,插入髓内钉时虽然正位较好,但侧位并非在髓腔中央,由于遇到阻力,过猛或用锤击导致股骨干断裂。对策是牢记安全第一,正侧位均仔细观察,务必位置合适,缓慢操作,术中插入时遇到阻力时不可用蛮力,及时透视,调整主钉位置。
术后早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与患者高龄、血流缓慢有关,手术刺激、操作技巧也是关键,注意围手术期抗凝,早期功能锻炼,本组病例2例抗凝好转,1例行下肢滤网植入。术后切口愈合不良2例,因患者较肥胖局部脂肪较厚,术中扩髓时皮肤牵拉过度导致,经换药后愈合。
螺旋刀片发生切割4例,退钉2例。分析可能是术中透视不清或为寻求较大支撑力,选择偏长螺旋刀片所致。其理想的位置为股骨颈轴线中下1/3处,如过于偏上则增加了切出股骨头的风险;另外若骨折复位欠佳,特别是术中未能及时观察尖顶距,测量不准导致使用螺钉过长[4]。对策是术中在多个平面透视确保螺钉未切出。术后螺旋刀片退出多由于骨质疏松明显,骨强度下降或术中螺旋刀片并未完全拧紧锁扣,若早期下床负重,更加容易导致螺旋刀片退出。
髋内翻畸形共5例,可能原因包括:(1)术前复位质量不佳,牵引力不够非解剖复位时插入主钉,开口偏内侧,均容易导致髋内翻;(2)严重不稳定型骨折在置入主钉时或螺旋刀片时,骨折端存在再次移位的可能;对策是力争骨折端解剖复位,避免反复插钉,损伤骨折端血供,导致骨坏死及髋内翻。对严重不稳定型骨折,可在术中复位钳或克氏针临时固定,避免插入主钉时骨折端再次移位,影响愈合质量。因髋内翻可能导致股骨短缩及髋部疼痛,应极力加以避免。本组部分病例出现轻度跛行,扶拐杖后基本不影响生活。
本组中1例发生主钉断钉,断裂位置在螺旋刀片与主钉交界处,导致患者骨折愈合延迟,制动后畸形愈合。考虑原因可能是骨折复位差、负重过早、主钉承受的载荷过大,且患者未能及时就医随访。虽然理论上讲PFNA术后可早期负重活动,但老年患者身体平衡力差,骨折端不稳定,若再次跌伤容易发生二次骨折。故负重时间需因人而异,骨质量好、骨折复位好的术后3~4d即可逐步负重行走,6周后完全负重;复位差,骨质疏松的患者,则应卧床6周后再扶双逐步负重行走,拍片骨痂生长良好后完全负重。
远端锁钉拧入失败4例,多由瞄准安装器长久失准,术中及时透视发现,及时调整是关键。但由于锁钉失败,内固定与骨干不能形成有效整体框架结构,注意延迟负重时间,骨折愈合后及时取出,并未出现骨折端再次移位,影响疗效。
分析笔者的失误经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均与操作不熟练、盲目自信,浮躁求快有关。加强学习,了解PFNA特点,勤学苦练是关键,善于分析总结,牢记安全第一,不盲目求快,细节决定成败,才能做好手术,提高技能,服务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