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MRI在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2-24贾夏青高文霞武金龙彭泰松
贾夏青,高文霞,武金龙,彭泰松
(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山西 大同 037008)
结核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在结核患者中,有5%~30%的患者是肺外结核,肺外结核中比较常见的就是颈部淋巴结结核,其中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比例为80%~90%[1],为分析CT和MRI在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2016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6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12~71岁,平均年龄(27.8±3.1)岁,患者多为中青年,所有的患者都没有发生肺结核。
1.2 方法
通过GE 64层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CT扫描,将扫描仪电压设置为120kV,管电流设置为100mA,层厚1.25mm、层距均为5mm,先对患者进行CT平扫,在通过高压注射剂对患者进行优维显的静脉注射,保持3ml/s的注射流率,注药后的35s、40s进行双期动态增强扫描,从患者的颅底扫描到锁骨。
MRI扫描则选择飞利浦3.0T MRI系统,扫描的参数设置如下:T1W1序列TE18ms、TR628ms、层间距3mm、层厚6mm;T2W1序列TE80ms、TR3000ms、层间距3mm、层厚6mm。对患者进行钆喷酸葡胺增强扫描,剂量保持在0.1 mmol/kg。
1.3 图像记录评价
在检查过程中由两位年资较高的放射科医师一起进行阅片,对病变的大小、部位、密度、信号机形态等特征进行评价,并对患者坏死、钙化情况进行观察,依照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会和AJCC的淋巴结分组标准进行适当的分组,两位医师意见一致后进行讨论分析。
2 结果
2.1 病变部位
在40例患者中,有19例患者右侧受累,有16例患者左侧受累,有5例患者两侧受累,好发部位一般在颈后三角组和颈静脉链中组、下组,病变累及颏下淋巴结有3例,累及颈内静脉链上组的有3例,累及颈内静脉链中组有9例,累及颈内静脉链下组及锁骨上区有13例,累及颈后三角区的有12例。
2.2 MRI及CT表现
颈部淋巴结结核在临床主要分为四种类型,Ⅰ型:肉芽肿及结核结节形成,共有2例患者,表现为结节状软组织密度与周围组织的清晰分界,MRI及CT的图像显示较为明显。Ⅱ型:淋巴结受累干酪样坏死,共有6例患者,淋巴结呈现出低密度的肿大状态,周围脂肪间隙能够清晰分辨,MRI结果表现为T1W1信号低,T2W1信号高,可对周围脂肪组织的信号进行抑制,淋巴结显示变得更加清晰;CT表现为低、等混杂密度影,相比较之下边界较为清晰。Ⅲ型:淋巴结出现包膜坏死,共有8例患者,出现融合粘连、肿大的情况,周围还可看见炎性浸润,脂肪间隙模糊、消失,MRI与CT的扫描呈现和Ⅱ型基本没有什么区别。Ⅳ型:淋巴结出现干酪样坏死,共有24例患者,对周围的组织进行侵犯,MRI对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CT则显示出较好的显示病灶钙化。相比之下,MRI可以观察出淋巴结的部位、大小、数目及形态等更多的信息。
3 讨论
浅层淋巴结结核的发生率在肺外淋巴结结核中的发病率是居于首位的,当扁桃体、咽喉等处被结核杆菌侵入就会导致上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出现,肺部结核病变容易导致锁骨及下颈部出现结核病灶,当患者被结核杆菌侵入的时候,淋巴管会蔓延到周围,容易和其他的颈部疾病出现混淆[2]。Ⅰ型的发展较为缓慢,没有粘连性,呈现出多发结核性肉芽种结节,在内部仅出现微量的坏死或无坏死情况,M RI的影像呈现具有高信号的特点,CT影像呈现出的软组织结节密度较为均匀。Ⅱ型的淋巴结包膜没有发生坏死的情况,与周边组织不发生粘连,MRI扫描T1W1呈现较为均匀的低信号,T2W1呈现不均匀的高信号;CT扫描可以看见低密度的坏死区域,增强扫描呈环状强化特点[3]。Ⅲ型表现是淋巴结正常结构部分消失,可见中央大片的干酪样坏死区,与周围组织粘连,移动受到了限制,MRI的扫描显示与Ⅱ型相同;CT扫描呈现低密度区域。Ⅳ型是脓肿型,病变之间相互融合形成了团块状的结节或肿块,MRI扫描结果为淋巴结的正常结构消失不见,周围脂肪间隙受侵模糊;CT的扫描呈现出范围较大的低密度区域[4]。
颈部淋巴结结核容易出现误诊情况,经常会与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结炎以及转移癌等混淆,相比较CT,MRI对淋巴结结核进行判断存在更多的优势,通过MRI多序列和多方位的成像,可将淋巴结病变展示的更加全面、客观,MRI对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尤其是在淋巴结的显示上具有更为优异的诊断效果[5]。MRI可清晰的展示淋巴结结核病变的类型、部位以及数目,对不同时期的病例特点以及病变周围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显示得更加清晰,在临床诊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为主管医生的诊断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T1W1可以较好的展示出解剖结构,T2W1则较好的展示出病变部位[6]。在诊断过程中应用脂肪抑制序列,可更加清晰的显示出病变淋巴结本身,避免淋巴结观察受到脂肪组织的干扰[7]。
综上所述,相比较CT平扫增强检查,MRI呈现出更为优异的检测效果,对病变的大小、部位、形态、数目以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等显示得更加清晰明确,反映出不同阶段的病例特点,更具有全面性和客观性,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