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改革研究

2019-02-22

绥化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师范生考试技能

王 欢

(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 四川乐山 614000)

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1]的要求,师范院校培养出的师范生不仅要适应社会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还要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作为特殊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在普通师范生要求的基础上,还有符合特殊教育学校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然而,教学是教育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任何改革只有在教学上改革,才能真正收到成效。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应该顺应时代的变迁,结合自身的情况,积极做好师范生培养工作。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校特殊教育师范生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教学改革有利于顺应社会对师范生的基本要求。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教学和管理等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2]师范生作为未来的特教工作者,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将面临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峻的考验。所以,高校在培养师范生时,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十三五”规划的理论指导下,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传统的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学校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把掌握知识当作培养人才的第一要义,这样的师范生是带着一肚子墨水、只会纸上谈兵的理论教师,他们进入社会不是去教书,而是去说书。另一种是学校注重技能的传授,培养出的师范生是名副其实的“教书匠”,只会技能,不能深入到技能本身的理论高度,这也是特殊教育学校一线教师科研能力欠缺的原因之一。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指引,要求高校培养出的师范生既有理论知识又具备基本技能,是具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创新型人才。

(二)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师范院校自身建设。为了适应“十三五”规划的要求,顺应新课改的大环境,培养应用型人才,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都相应发生了变化。从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师范院校采取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教师做专兼职教师,还将现有教师培养成“双师型”教师,充分满足对培养师范生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要求。师范院校逐步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技能,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进行自身建设的整改,来推进改革的进程。高校自身的建设,不仅有效的完成了改革背景下自身教学任务,还有效的加强了师范生教学基本能力的培养,对未来教师队伍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师范生教学基本能力。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技能,包括导入技能、板书技能、演示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结束技能、组织教学技能、变化技能和教学综合技能。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是提高师范生自身能力水平的关键,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本技能。高校只有进行教学改革,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训练,才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教学基本技能。

二、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改革现状——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

(一)从课程类型进行教学改革。课程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更是教学的关键[3]。课程与教学是两个共同体,不可分割。要想教学改革的好,必须先在课程中改革。师范院校的专业课程通常会分为两个类型: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那么,在专业必修课中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就是通常所说的专业拓展课。从课程类型上看,乐山师范学院根据特殊教育专业的十大领域,将课程进行了调整。从2011年专业基础课的数量是8门、专业课是10门,专业拓展课是18门,增加到2017年专业基础课到13门,专业课是15门,专业拓展课是23门。并且在从2013年开始,课程在专业拓展课部分区分出了教育学方向和教育康复方向。课程类型的变化就要求教学跟着变化。专业必修课的增加,有些是单纯的增加,有些是选修课进行的调整。这就要求在教学时,教学的目标、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都作出相应的调整,来保证学生真正学懂学会并且会运用。选修课的增加也是根据社会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要求进行变化的,学校力求做到培养出的人才是会教书、会科研、会康复训练的特教工作者[4]。

(二)从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为了顺应“十三五”规划对高校的改革要求,为了满足社会对特殊教育教师多方面的需求,为了培养理论知识扎实、技能娴熟的师范生,我国高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应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对师范生教学的高效率[5][6]。乐山师范学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学—评—赛”模式。所谓“学”,指课堂学习。通过平时的课堂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通过课堂的实验实训练习,使学生掌握所学课程的基本操作技能。所谓“评”,指评比选拔。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与掌握了所学知识,并能独立操作。但是,为了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熟练程度和重视程度,学校采取分组教学、分组考评和分组推选的教学方法。分组教学,是指把本年级的学生分成小组,由指定教师带队,进行为期几个月(课程、知识不同时限不同)的训练,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每周辅导,给出成绩,在知识不断被运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问题并提高技能。分组考评,是指经过分组教学的学生再次分组,由其他组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考评、验收,给出成绩,进行评选,推举参加比赛。所谓“赛”指学生大赛。学校会组织验收中高分的学生参加比赛,通过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对知识就从了解、理解、掌握、运用到创新,教学因此得到了明显的效果。

2.“训—赛”模式。所谓“训”,指实训。除了日常的课堂教学,学校还开设了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里,有兼职的高校教师作为康复培训师,培养学生的康复训练能力。学生还可以真正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康复治疗。在基地里开设了6个训练小组,分别属于特殊教育的六个领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应聘进组。作为课堂的补充教学,在这里学生可以真正的进行实际训练。所谓“赛”,指康复技能比赛。学生通过实验实训的学习,和亲自对特殊儿童的治疗,不仅运用了所学知识,还创新一些技能。在学期结束前,学校会组织相应的比赛,学生自愿报名。这不仅是对学生康复技能的检验,也可以提升学生自信心。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目的在于使学生接触到未来教育的对象,提早了解未来工作的环境和规则,是对学生工作能力和工作人格的培养。

3.“教—考”模式。所谓“教”,指课堂教学。教师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技能。检验其掌握的程度,传统的评价标准就是考试。在高校,检验教学成果的手段之一也是考试。但是,除了平时考试和期末考试,还有资格证考试。特殊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未来不仅是一位教育者,还可能是一位康复师、一位手语翻译……所以,通过有些科目的课堂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资格证考试的基本要求和技能,学生可以自愿在校期间考取教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证和手语翻译员证等作为学习的检验,也是为未来的工作做准备。

以上几种教学模式是现阶段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教改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生技能水平显著增强,就业率也显著提高。

三、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改革措施尚不健全。许多高校为了进行应用型转型,在教学的多个环节中加入了实践的应用,从而出现了“急于求成”的现象,改革措施尚不健全。比如,考试改革、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举措,都是高校提出的顺应社会要求的新方法,但存在相应的弊端。以考试改革为例,考试改革后,考试的类型除了传统的闭卷考试外,还加入了技能考试和综合考试。所谓技能考试,指平时成绩+期末技能成绩。综合考试是指平时成绩、期末技能成绩和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这种考试改革顺应了对基本知识、技能应用的要求,但是改革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尚需完善。尤其是技能考试,减少了理论知识在考试中的比例,忽视了教考分离的科学性,使学生出现轻理论重实践的现象,极易出现教师打出“人情分”的现象。再如工学结合,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模式,近几年高校多用于培养专科学历的学生。最大优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但这种模式存在课程实施体系不健全、教学主体不明确、教学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7]。

(二)学生学习偏重实践。在应用型高校改革的背景下,高校一味的热衷应用型专业,而增多实践活动,造成学生偏重实践忽视理论。教师也在课堂教学中增多了实验实训的课时比例。学校安排大四学生实习时间也过长,缩短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探究时间。这些都是造成学生重视实践技能的原因。有些高校出现高就业率、低考研率的现象,说明学生倾向毕业后就工作,而不愿意对所学专业进行深入研究,从侧面看到实践知识在有些师范生面前的重要性。

(三)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教学改革的主体是学生,但改革实施的主体却是教师。传统高校教师,偏重理论的传授,将理论放在课堂教学的首要位置,占整个教学计划的绝大部分。而教学改革实施后,虽然许多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大量加入了实践环节,但这种实践也只停留在实验实训的层面,没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未来就业岗位的工作环境、教学流程和学生需要等。所以,有些高校为了弥补不足,聘请康复机构的康复师为学生进行技能的教学,使学生真正了解工作岗位的模式,为就业做准备。但是,有些康复人员只懂技能不懂理论,讲授技能无纲可依,造成理论技能相脱节。

四、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稳健改革步伐,健全高校教学改革措施。高校应用型转型,教学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要进行,快中求稳是规律。高校在改革实施过程中根据学校具体要求,创新出不同的方法、调整了不同的模式。但是,高校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会暴露出一些缺点,这就要求学校责人和教师放慢改革的步伐,发现模式中不适应的部分,及时作出调整和更新,建立健全改革措施。

(二)调整教学活动,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教学改革离不开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根据本学科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要求,设计出既符合本校教学改革模式,又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活动,平衡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力求做到“教学做合一”,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

(三)规范教学材料,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一线教师是面向学生与服务学生的主体,也是教学改革实施的主体。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要精通理论知识与通晓技能操作,还要求教师多到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听课学习,了解学校中特殊儿童的实际需要、教学方法以及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规则,做“双师型”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在校领导和学科负责人的协助下,根据教学活动具体变化,适时调整所授科目相关材料与更新大纲,让更多的教师接受职后培训,吸收先进理念与方法,及时弥补现有知识的不足。

猜你喜欢

师范生考试技能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画唇技能轻松
你考试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