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高校学风建设研究
2019-02-22姜丹
姜 丹
(沈阳工业大学 学生处,辽宁 沈阳 110870)
2018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提出,“以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基本遵循,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学习。”学风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才和成长的内在需要,是实现学校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由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应立足高等教育改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赋予学风建设新的时代内涵,不断探索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的关系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好的校风和学风能够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思想政治工作就能润物无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1]这个论断,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的关系。而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关系的探索,能够为学风建设的有效推进提供依据和参考。
所谓优良的学习风气,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应该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发展紧紧相连,胸怀祖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并通过努力和学习去实现自己所制定的远大理想”[2]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以学风建设为载体,在内涵上具有一致性。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学风建设,都是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观念和信仰的培养,通过对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方法等的引导,培育艰苦奋斗的精神及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秀的道德品质,进而将其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也会贯穿于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这些恰恰也是学风建设应当做的。因此,学风建设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
二、目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学风建设情况,S大学对全校四个年级学生发放了《沈阳校区本科生学习满意度及学风情况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在微信、qq群、朋友圈发布,并说明了调查问卷的填写方法。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1 260份。问卷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内容主要包括年级、专业类别等。第二部分为本科生学习满意度及学风建设现状调查,主要包括学习满意度及学风情况等内容,共23个问题。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可以得出目前本科生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身的问题。在调查问卷中有关学生自身的学风建设方面,如对大学学习成绩的期望,有19.26%的人表示保持中等水平就可以,4%的人认为不挂科就可以,挂科也无所谓;当学习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有10%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或者思考一会就放弃了;30%的学生有学习计划但执行不好,或者根本没有计划。这些数据说明,学生作为学风建设的主体,他们身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的目的和动机理解不到位,更多的倾向于功利主义;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成绩及未来持无所谓态度,手机依赖成瘾;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缺乏吃苦精神,对于考试就靠临时抱佛脚,得过且过。以上是学生自身造成的学风下滑的原因。
(2)校园环境的问题。在对自身的学习环境是否满意的回答中,17%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环境不满意;对课程设置是否满意的调查中,15%的学生表示不太满意或者不满意;在回答环境对学风的影响如何时,72%的学生认为很大。调查结果表明,校园环境对学风建设的作用也不可小视。目前高校专业及课程设置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由于很多学生在入学时对自己学科专业不了解,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校园文化中缺乏积极进取的学习风气,优良学风建设亟待解决;周围人的影响对学生学习风气的提升也会产生巨大的作用,缺少朋辈影响的学习环境,学生个体很难在课余时间更好的学习。
(3)教风师德的问题。在调查问卷中,21%的学生觉得目前的教师授课水平和方式“一般”;10%的学生从不与老师就学习进行交流,8%的学生偶尔在课后会与老师交流。目前形势下,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较松懈,青年教师既要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又要面临晋职的巨大压力,难免会出现教风缺失的情况,进而影响学风的提升。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学风建设的实现途径
科技创新、信息技术发展使高等教育改革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同时,社会的进步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升,而学习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唯一途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因此,如何结合时代特点创新学风建设方法,是一个新的时代命题。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高校在学风建设方面依然大有可为。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以及教育环体四个基本要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而学风建设过程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涉及主体、客体,内因和外因及介体。
1.从学风建设的内因来说,要加强价值引领,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既是学风建设的对象,又是学风建设的参与者,因此,学风建设最根本的内因是学生自身。建设良好的学风,归根到底要端正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增强其价值引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实现自我成长。
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树立理想信念。高校优良学风建设,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党的领导下,在教书育人和学习实践中形成良好风气,进而对学生产生示范引领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根本作用是引导广大学生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为学风建设提供价值引领,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求真务实,掌握学习本领,实现自我价值;其次,要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学风建设中,要注重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真正实现“内化”和“外化”的相互转化,将学校的价值观培养和教师传授知识“内化”为自我的道德修养,指导自我实践,“外化”为学习行为,在“内化”“外化”的转化中,实现客体主体化,这样才能最终完成自我修养的提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指导具体实践和行为。
2.从学风建设的外因来说,要学会与时俱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在优良学风建设中,学校的努力属于外因,学校除了要严肃考风考纪、加强考试管理等学风管理制度,以及加强优良学风班评比,设置各种奖学金、荣誉称号等激励评价制度外,还要在校园文化中加强学风建设的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也要与时俱进,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对高校学风建设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由于各学院、各专业的特点不同,因此应该从实际出发,发挥各自学科的优势,给学生搭建平台,举办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术讲座、科技竞赛、文化节、经验交流等活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团委、学生处等主要学生工作部门,应多组织一些提升人文素质方面的活动,如学习传统文化、诗词大会、素质拓展、主题活动等,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枕和探索精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创业方面,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多宣传创青春、挑战杯等国家、省市竞赛;宣传部门应大力宣传先进典型,通过朋辈力量、榜样的示范作用来促进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
3.从学风建设的介体来说,要融汇协同育人,发挥教风师德作用
作为学风建设的中间力量,教师是连接学校与学生的桥梁,相当于教育过程中的介体。教师除了要完成传授知识这一职责外,其师德和人格魅力都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无形的引导作用。因此,高校要坚持在教风师德建设方面下功夫。
教师队伍包括传授知识的专业教师、班导师,处理日常事务的辅导员,以及后勤等服务部门的教职工,因此,要加强协同育人,加强沟通交流,真正走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熟悉了解他们,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和引导,用自己的工作态度、知识储备、行为举止、管理方法等更直观、更有效地影响学生,提升学生健全人格、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要加强专业教师的教风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刻苦专研的研究精神和持之以恒、追求真理的责任意识,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书育人的主动性;辅导员老师作为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服务的教师,也要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应自觉净化校园环境,维护学风的神圣和纯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以尊重、关心、信任与爱护,激励学生学会面对竞争,正确运用公平的竞争机制,形成你追我赶的评奖评优机制,营造自觉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4.从学风建设的平台来说,要整合网络媒体,扩展更多学习资源
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学校的硬件设施与文化环境。在信息时代,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不断扩展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更便捷的学习方式。
首先,正确认识网络媒体给学风建设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在机遇方面,网络媒体的方便快捷,给师生之间的交流创造了条件。无论是从交流的速度上,还是有效性方面,相对于传统的课堂交流都略胜一筹。教师要善于利用微信、qq等手段,加强与学生平时的沟通与交流,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而学生通过网络媒体,可以创新学习方式,找到更多的学习资源,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在挑战方面,网络使信息获取渠道拓宽,这难免会出现监管缺失的局面。在网络世界里,各种思潮激荡,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价值观多元化的困扰,从而影响学风建设的进度。其次,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在教师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教师利用网络媒体的素质,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增强其教育主体的地位和话语权;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关注学生动态,进而加强舆情监督,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和生活动态,协助辅导员等相关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在学风建设上发挥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做好学风建设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单靠某一个方面的力量就能做好的,而是需要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学校层面的通力配合。从国家层面来说,教育主管机构要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及各个高校也要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指导下,形成共识,努力加强学风建设。高校也要结合自身特点,切合时代发展需要,寻找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创建优良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