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摄影70年发展脉络研究

2019-02-22宋振军石艺利

关键词:画报摄影

宋振军,石艺利,郑 旭

(辽宁大学 a广播影视学院,b文学院,辽宁沈阳 110036)

一、70年来中国摄影的发展脉络

1.1949-1956年:艰难稳步前行

在新中国成立前期,我国的摄影行业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当时国内有一批非常专业的摄影人,他们技术方面很成熟,比如沙飞、苏静、罗光达、高帆、吴印咸、徐肖冰、郑景康、石少华、童小鹏、雷烨、赵烈、叶挺、张爱萍。”“东北解放军为了广泛建立部队摄影网和美术工作者的队伍,委托画报社(注:东北画报社)从1948年4月开始,从部队选调干部,在哈尔滨连续举办两期美术、摄影训练班,学院共100多人,从训练班毕业的学员,大都回部队担任摄影工作,梁枫、田原、钱嗣杰、臧德宽等留在画报社。”[1]实际上,上面讲述的主要是红色摄影群体(这个群体也是国内摄影史主要介绍的部分)。除此以外,在摄影战线上还有从国民党队伍中“归化”过来的人,比如后面提到的魏南昌,还有一些开设的照相馆(林泽苍等)的民族资本家等。虽然当时官方的摄影机构不健全,但是民间的摄影人很多,他们的摄影技术也已经非常成熟。正如仝冰雪在《中国照相馆史》里说的“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照相馆分为‘元’‘亨’‘利’‘贞’四级”[2]。新中国成立初期,经历过多年的战乱,国内经济困难,拍摄用的胶卷、冲洗用的药水,很多时候都没有。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摄影的发展。“解放战争后期,法币贬值,原材料飞涨,照相价格随时需要调整”[2]。但另一方面因为战争宣传的需要,刺激了摄影的发展。前面讲的钱嗣杰、梁枫、田园解放后又去了朝鲜战场,拍摄了大量战争相关的照片。这时候银盐摄影技术已经发展得很成熟,加上当时一些摄影理论家出版了一些基础教材,比如《摄影入门》《摄影须知/摄影配方》《摄影之原理与技术》《实用摄影技术讲座》《摄影原理与实用》《摄影艺术的造型技巧》,所以当时学习摄影并不是很难。

服务于战争和当时局势的需要,这期间创立了很多摄影杂志、画报(以绘画为主,但也不定期地发表摄影图片)。1949年1月5日,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创刊《人民前线》画报,接着《天津画报》《学生解放运动史画》创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先后出版了摄影画报《前线生活》和《人民军队画报》;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政治部出版了摄影画报《前线画报》;1950年7月新闻摄影局出版了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画报《人民画报》,这也是和《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一起没有停刊的四种报刊之一。

摄影机构逐渐完善。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新闻摄影局,将“搜集和保管国家照片资料”作为其四大任务之第二项。1952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将1950年成立的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新闻摄影局的新闻摄影报道和摄影研究部门划归新华通讯社,成立新华社新闻摄影部。“当时除中央党报外,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设有地方党报,新华社相应在各省市自治区成立了摄影组。一大批摄影工作者都是伴随着这些党报的发展成长起来的,后来成为新中国摄影的中坚力量。”摄影部成立资料组(后来延续为资料室、资料编辑室、照片档案室和中国照片档案馆),把新闻摄影局保存的照片底片全部带入新华社摄影部。9月,中央宣传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明确指出:“各地各部门所存有关政治、经济、人民生活、文化艺术、名胜古迹、山水风景、革命史迹、对敌斗争等有价值的底片或照片应通知新华社,并尽可能将原底或原片翻制后送新华社。”1956年和1964年,根据中央办公厅决定,分两次将中南海摄影科保管的中央领导同志从延安时期至建国以来的全部照片档案,移交新华社摄影部保管。据石少华在《新华社新闻摄影部十年》中介绍:1952年我们的图片产量是75万张,1953年产量是131万张,1956年产量是300万张,1958年产量达830万张,我们的记者以前只驻在北京,现在已经遍布全国各省、自治区首府,在国外也开始建立摄影记者的机构……1956年12月中国摄影学会在北京成立,是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前身。在全国比较有影响的摄影杂志《中国摄影》(1957年)、《大众摄影》(1958年)相继创刊。

摄影教育不断扩大。1952年,北京电影学院开办摄影专业班,设有“摄影用光”“摄影构图”等课程;1954年,舒宗侨负责建立了复旦大学新闻系新闻摄影教研组及实验室;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在也开设新闻摄影课,并于翌年创办新闻摄影专业;1956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招收本科生,学制4年,专门培养摄影类人才。这个期间中国的摄影属于稳步前行。受时代限制,那时候的摄影教学更多地强调摄影技术,很少传授摄影理念,更不用谈现在的观念摄影。不过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这些摄影专业的设立,把学习摄影由被动转为主动,有力地推动了建国初期摄影人才的培养,为后来摄影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遗憾的是,十年动乱期间各学校都停止了招生。

2.1957-1976年:动荡中前进

在国内,很多事件是以1966年为节点的。主要是因为这一年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实际上文化领域的动荡从1957年的反右活动就开始了。“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性从此压过了经济的发展。经过反右运动后,政策重新回到以政治挂帅,强调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路线上来……这些变化为之后的大跃进、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埋下伏笔。”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整个文艺界都受到了波及。比如:“由于政治原因,《春雷》存世不足一年,其缘由是《春雷》1957年第12期的《致读者——除草小结》说得很明白:‘党内右派分子、《春雷》副主编项治,还有右派分子、小说组组长雷山,拒绝党的领导,反对工农兵文艺方向……还发表了数量不小的具有明显的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倾向的草……检查结果1-10期的刊物上有毒草10篇,有错误的10篇。’”[2]

在摄影方面。1957年9月13日在新华社摄影部与中国摄影学会联合召开“揭露戴戈之反党言行说理斗争辩论会”,紧跟着《新闻摄影》杂志10月发表了署名钟信的文章《驳反党分子戴戈之在摄影的阶级性和目的性方面的看法》,揭开了摄影方面反右的运动大幕。1958年1月的《新闻摄影》连续发表了《新闻摄影是阶级斗争的工具》(陈昌谦)、《新闻摄影与政治》(张磊)、《从反右派斗争的报道谈起》(鲁石)、《谈整顿摄影记者的作风》(吴群)、《保卫我们的胜利果实》(袁克忠)、《反右派工作中图片编辑工作的体会》(岳国芳)、《政治是考虑报道的先决条件》(姜国宪)、《新闻摄影教学中应加强思想教育》(伍福强)、《复旦大学新闻教研组开始批判反动摄影观点》(郑北渭)9篇文章,强调新闻摄影为政治服务、强调摄影的阶级性。从此中国摄影进入了持续近20年的“摄影活动基本上是新闻摄影、摄影完全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为阶级斗争服务”的阶段。后来陆续又有一些文章,不断强化摄影为阶级斗争服务的思想。1958年《大众摄影》创刊号(7月)刊登了吴群的《揭露林泽苍的罪恶嘴脸——兼评他编著的“摄影须知”一书》,8月刊登了吴印咸的《批判资产阶级摄影艺术观点》,到1960年又刊登了罗光达的《摄影艺术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陈正青的《彻底改造世界观的重要意义》、黄翔的《用毛泽东文艺思想武装自己》、袁毅平的《为什么人照,照什么》等系列文章。对摄影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时候主要特点是:

(1)摄影行为完全服从于国家意志。我们都知道1956年中国进行了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时候,一些有条件的照相馆变成了公私合营,再想进行自发性创作已经不可能。那时候摄影的主要活动是新闻摄影,强调摄影的阶级性。按着我们现在的观点,虽然像记者这样的行业,摄影行为属于工作行为,但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个人的喜好在其中。但是在那个年代,想有个人的想法独立创作是很难的,尤其是反右以后的各种运动,稍有偏差就可能变成右派或者是反党、反革命分子。林泽苍在“照相馆指南”一章中介绍如何经营,而吴群在《揭露林泽苍的罪恶嘴脸——兼评他编著的“摄影须知”一书中则写到“他编著摄影书籍,不是对读者忠诚的(地)服务,而是为投机取巧,把他当作获取个人名利的一种手段”。

(2)一些著名的摄影家受政治影响非常明显,有一些人受到迫害。“反右政治运动波及到国内摄影界的各个角落,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知名人士有:人民画报社副总编辑丁聪;人民日报图片组组长苍石;民族画报编辑室主任黄修一;新华社摄影部研究员魏南昌;《摄影业务》执行编辑,戴戈之;辽宁画报编辑室代理组长,何南;民族画报助理编辑,庄南坡;中国摄影学会筹建者之一杨逖先。”除了上述人物外还有复旦大学新闻系教师舒宗侨(1957起蒙冤22年)、《中国摄影》杂志编委狄源沧(1959年下放)、著名摄影家林泽苍(1958年批捕,1961年去世);“文革”时期受到迫害的有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张印泉,感光材料专家林希之,摄影部主任陈正青(1966年8月27日自杀)。这些人在摄影方面都有很大成就,堪称大师级,但因政治原因大都终止了自己的摄影事业。前面提到的魏南昌,因曾经出版过《暗室技术》《人相摄影》《图片剪裁》被熟知,现在这些书还能在网上买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摄影人。

(3)每一次政治运动都对摄影走向产生较大的影响。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很多影像基本都是按政治需要设计的,比如英雄人物的所有照片都形象高大,被打倒的人都形象猥琐;社会上广泛流行千篇一律的政治脸谱照片;本来是国家领导,一旦被打倒则在合影照片中消失,在杂志上刊登的照片被人为涂抹。另外,因为政治需要也出现了大量造假的照片,尤其是“大跃进”时期。

发生在1960年的自然灾害对摄影产生了很大影响。因外汇紧张,买不到进口胶卷,人们重新用涂布的方法制作玻璃底片。创刊不久的《大众摄影》《中国摄影》分别于1960年、1966年停刊,1960年6月《大众摄影》刊物上刊登当时有摄影类画报21种,不久这些画报陆续停刊。在发表摄影作品方面唯一能够坚持没有停刊的只有《人民画报》。到1966年,中国摄影家协会停止工作。

这期间摄影方面的另一个突出现象是照相机厂家“遍地开花”。目前能统计到的从1956年到1976年间,北京、上海、江西、天津、广州、南京、无锡、常州、福州、哈尔滨、杭州、宁波、黄岩、永嘉、武汉、青岛、成都、重庆、南川、吉林、长春、沈阳、大连,铁岭、保定、扬州、徐州、郑州、兖州、济南等地区生产170种相机,甚至在“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等非常时间还在生产。

3.1976—2000年:从百废待兴到基本完善

经历了10年的动荡,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不久后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很多方面都迫切需回到正轨。摄影方面也不例外,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1)允许私营经济出现,允许进口外国相机,个人能买相机、开设照相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也使摄影创作呈现出多元化。(2)各种杂志复刊或者创刊;外国的一些摄影书籍被引到国内,大量外国的摄影师来中国交流创作,本土摄影家被允许出国访问、展览、留学;各种思潮、流派相继出现,尤其是1988年举办的人体展和人体摄影杂志在中国允许出版。(3)以鲁迅美术学院为代表的一些学校相继开设了摄影专业,新闻、档案、法学等许多专业也开设了摄影课,正规的摄影教育出现。(4)摄影机构逐步完善,1966年8月,中国摄影学会各项活动因“文革”停止,1979年11月,中国摄影学会召开了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正式恢复工作并更名为“中国摄影家协会”。各省摄影分会相继恢复工作,大量行业摄影协会陆续出现。(5)从1988年杨绍明的《退下来的邓小平》获得荷赛新闻人物类三等奖开始,中国摄影家经常在各种国际摄影比赛上获得大奖。(6)因为经济水平的提高,个人拥有相机数量、摄影爱好者人数明显提高,真正实现相机买得起、用得起。(7)大量相机厂家因质量问题陆续被淘汰,但也有凤凰、海鸥、乐凯等几个民族企业得到飞速发展,同外国同类企业争取到很大份额。(8)拍摄内容基本覆盖了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除艺术以外摄影在科学研究、刑事侦查、广告宣传、社会监督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4.2000年—现在:繁荣中的局部领域混乱

从2000年到现在,摄影方面发生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事件:数码摄影的逐渐完善和手机介入摄影领域。数码摄影的出现并完善使得摄影的技术门槛变得很低,手机介入摄影领域使得摄影的社会性极大增强,影像触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摄影逐渐走向平民化。这时期我国的摄影教育发展非常迅速,到目前,已经有近100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本科摄影专业,10多所学校招收摄影专业研究生,3所学校招收摄影方向博士生。工资上涨而相机价格增长略慢,使得大多数爱好者的相机都能满足自己拍摄要求,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交通的便利,影像生产成井喷式增长。各种比赛层出不穷。后期输出质量明显提高,输出及其方便。

在繁荣的背后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现在很多人体摄影活动演变为一些人以人体摄影为名拍摄色情图片并在网上传播牟利;商业行为介入摄影活动使评奖失去公平,有些组织通过评奖牟利;摄影过程中对环境和生态破坏严重;偷拍演变为偷窥等犯罪活动等。

二、70年来走过的弯路及取得的成就

70年来中国的摄影受政治影响较大。前面提到过林泽苍、魏南昌、张印泉、郑景康、林希之、陈正青、黄翔、袁毅平、庄学本、吴化学、丁聪等大师在运动中或被下放到“五七干校”,或被开除公职,有的被迫害致死。从而使得在摄影艺术、感光材料等方面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层。艺术家不能再独立创作,在很多领域影像缺失,严重阻碍了摄影艺术的发展。据梁喜宁统计,中国共有110个厂家生产过112个品牌486个型号716款相机,胶卷品牌曾经有四十多种。虽然部分品牌曾一度辉煌,但到目前为止仅乐凯还在正常研发生产,其他都被淘汰。过去很长时间,中国的摄影内容主要关注领导阶层,很少反映基层普通百姓。在一些重大事件尤其是灾难事件像唐山地震、河南水灾等保留下来的影像并不多。

这些年来,虽然经历过许多曲折的过程,但中国摄影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基本记录了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历程,以李振盛、贺延光为代表在艰难的条件下用相机记录着社会的变革,“文革”期间批斗的场景、1976年天安门广场事件乃至后来的非典、汶川地震等重大事件都有留下了珍贵的影像。摄影教育逐渐完善,摄影体系基本建成。一大批理论家为摄影史的完善、摄影理论的发展努力研究和工作着,给后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当下摄影行业主要问题

摄影教育滞后于摄影发展。如果你认真观察会发现在微信群里经常有人讲课,他们讲的并不准确,甚至有很多错的地方,但仍有很多人跟随听。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摄影人数井喷式增长,而摄影教育严重不足。当下较专业的摄影教师通常都在高校,仅满足本学校学生的教学需要,受收费等限制,很少能为社会提供服务。基础教育阶段(高中以前)没有开设摄影课,所以教育资源不足将在很长时间制约着摄影的发展

繁荣仅仅限于拍摄阶段。摄影活动应该包括五部分:选题、构思、拍摄、编辑、展示。表面上现在的摄影事业很繁荣,但是大多数人仅享受拍摄的过程。拍摄照片后在朋友圈里晒一下,然后就不再做其他了,尤其是手机摄影,很多是前面拍后面丢。其实使用是我们拍摄的最终目的,拍摄后应该把这些照片保存起来,不定期地拿出来编辑并推广使用才是正确的路子。

对摄影行业规范不够。现在很多人都说摄影圈很乱,比如前面提到的以摄影为名拍摄色情图片并在网络上大量传播、牟利,操控比赛结果获利等。但往往因为很多边界(如艺术与色情、投资与牟利)难于划清,所以规范起来并不容易,这就一方面要求摄影者自律,另一方面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做限制。

摄影器材基本靠进口。目前为止相机领域基本没有自主的品牌(胶卷领域有乐凯品牌),包括打印机等大量拍摄及后期设备都要依赖进口。这样就会形成对国外产品的依赖(有时会受到严重制约),遏制了本国类似产业的发展。阻碍中国摄影的发展。不过因为基础和技术的原因,中国要发展自己的照相机品牌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摄影理论人才不足。前面提到目前我国有一些理论家在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着。比如陈申、陈小波、顾铮、曾璜、仝冰雪等在摄影史、摄影收藏、摄影理论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中国的摄影理论靠这些人远远不够,待研究的地方还很多。以中国摄影史为例,随着摄影资料的不断被挖掘出来,已经出版的摄影史很多地方都需补充甚至重新认定。在摄影评论方面,大多都是吹捧表扬,提出建设性意见尤其是批评的话语并不多,远不像文学等其他文艺形式那样发展的完善。

回首70年,中国摄影在坎坷中前行;展望未来,很多方面尚需规范,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画报摄影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河北画报》杂志社征稿
山东画报2020年2、3期合刊
娃娃画报体育用品认知挂图
WZW—bewell摄影月赛
WZW—bewell 摄影月赛
春的画报
最美的摄影
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