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联合演训期间应急医疗救援实践及体会
2019-02-22徐晓莉
陈 鑫,姜 舒,苏 义,徐晓莉
2019年8月19日下午,老挝北部古城琅勃拉邦外约40 km处,载有40多名中国游客的旅游大巴发生严重事故,13人遇难,31人受伤。接到中国驻老挝大使馆关于协助老方救助的情况通报,按照中央军委命令,当时正在老挝首都万象执行“和平列车-2019”人道主义医学救援联合演训的解放军“和平列车”医疗队闻令而动,快速实现“平转战”,迅速抽组人员装备,奔赴琅勃拉邦参与救援。笔者回顾了医疗队接到命令后,迅速完成“平转战”投入救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本次救援的特点和体会,为我机动卫勤力量遂行跨境联合救援行动提供参考。
1 应急医疗救援做法
1.1 紧急动员,制定方案 医疗队接到事故情况通报后,于8月19日晚间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中国驻老挝大使馆武官处等相关领导组织医疗队各单位领导召开紧急会议,就人员抽组、兵力投送、医疗后送、现场救治方案和物资配备等情况进行了研讨。根据前方伤情需要,确定紧急抽组20名队员,筹措必需的应急救援设备和药材,做好20日上午分两批抵达事故发生地,对伤员进行急救和医疗后送的准备。
1.2 快速响应,完成准备 结合车祸事故伤情特点,分析事故发生地地形特点,应急救援队抽组专业包括急救医学、重症医学、骨科、普通外科、心胸外科、颅脑外科等学科[1],依托开展医疗服务及演训活动的物资装备,连夜进行药品耗材遴选及必要急救设备的筹措和装载。抽组队员清空个人背囊,只带少量个人物品,腾出空间全部装载应急物资,完成轻装机动前出救援准备。
1.3 空中机动,展开救援 8月20日上午,救援队员分两批乘坐我陆军“直-8G”加改装救护直升机和老挝“新舟600”民航飞机,携前方急需的血液制品、急救设备及药材,前往琅勃拉邦加强对伤员的进一步分类处置、危重患者的生命维持和空运医疗后送工作。医疗救援队到达琅勃拉邦后,立即与当地医院对接伤情,分配救治力量,先后赴中国医院、中老国际医院等卫生机构开展伤员分类和早期救治。救治过程中,救援队组成专家组,对所有伤员通过床边查房,逐一梳理伤情,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纠正包扎、固定,开展心理辅导。结合伤员伤情以及当地医疗条件,专家组决定将中重度伤员后送至万象103医院进一步救治,并明确后送顺序及运力选择。危重伤员乘坐“直-8G”加改装救护直升机,由急诊及重症专业医护人员陪护后送,中等程度伤员乘坐“新舟600”民航飞机后送。截止20日18时30分,中国31名伤员中20名中重度伤员均被分批安全、有序、快速地送往万象103医院,11名轻伤员在琅勃拉邦中国医院和中老国际医院均得到妥善治疗。
2 应急医疗救援主要特点及体会
2.1 快速“平转战”,快速反应能力是基础 一支成熟的医疗救援队伍,需要在各种灾害事故发生后,快速了解事故情况,判明事件性质,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并及时做出正确处置。琅勃拉邦重大交通事故发生后,“和平列车”医疗队通过各种媒体渠道,随时关注事件的进展,时刻做好准备出征参与救援的准备。受领救援任务后,医疗队立即启动应急反应预案,召开领导小组会议,1 h完成任务研判、临战动员、紧急抽组,2 h完成物资准备。快速完成了“平转战”,后续空运机动、伤员分诊、现场救治、伤情讨论、组织后送等环节均有条不紊。重大交通事故往往具有突发性强,群伤、群死发生率高,伤情复杂、严重等特点[2]。而此次琅勃拉邦事故发生地,距离琅勃拉邦城区40多公里,道路条件差,地处山林地带,救援难度大。事故发生时,车辆翻滚跌入山下林溪中,造成伤员头部、四肢、胸腹部、软组织损伤等器官组织的损伤,多发伤的比例较高。医疗队通过任务研判,针对以上伤情特点,迅速抽组了急救医学、重症医学、骨科、普通外科、心胸外科、颅脑外科等专业医护人员组成救援队。
2.2 快速物资筹措,科学管理能力是前提 以往各种演训时,医疗物资的管理往往要求便于前期准备和运送,但不利于中途使用;演训使用过程中,需要反复的整理、清查、寻找物资,尤其是医疗任务重、医疗物多时,更易出现想找的物资找不到,降低救援效率。本次联合演训活动,医疗队在国内准备期间,安排专人负责物资筹备与管理工作,按照队内保障、医疗服务活动、巡诊等模块进行多项准备,将药材和耗材尽量模块化进行归类装箱,突出实战,方便快速抽组、整理。所有药材、耗材均建立清单,并由药师专人管理登记。接到琅勃拉邦重大交通事故救援命令、完成人员抽组后,依据事故特点,从巡诊模块中抽组清创包、卷式夹板、三角巾、绷带、敷料、换药碗、以及镇痛、抗感染等现场急救药材和耗材;考虑在当地展开损伤控制手术的可能,从医疗服务模块中抽组普外手术包、骨科手术包、腹部手术包以及急救呼吸机、监护仪等医疗物资。所有物资均分类装入队员个人背囊,由队员携行轻装机动。物资筹措工作从凌晨2点计划抽组物资开始,到4点装包完毕,快速完成救援物资及耗材装备准备,得益于前期科学的物资筹备和管理,大大提高了救援准备效率[3]。
2.3 快速机动后送,投送能力是保障 救援力量在规定时间内部署到位,对抢救受灾群众的生命具有积极影响。救援队需综合使用水、陆、空运输手段,争分夺秒机动投送至灾难发生地。从老挝万象到琅勃拉邦的机动主要可以采取陆地投送和空中投送两种方式。考虑老挝当地道路条件差,山林地区多,没有快速铁路输送条件,连夜公路输送用时长、危险系数高,故决定采取空中机动投送。结合伤员后送任务,能够实现危重伤员严密监护及紧急处置,并可运送卧位伤员的我军“直-8G”加改装救护直升机为首选,但该机单次运送伤员数量较少,要完成投送及后送任务需要多次往返,而气象条件和琅勃拉邦当地机场条件不适合我军“运9”起降。经过多方协调,最终选定老方“新舟600”民航飞机与我军“直-8G”加改装救护直升机共同执行医疗队员投送及伤员转运后送任务。空运机动到琅勃拉邦当地后,当地医院的急救车完成了最后1 km的机动和转运任务,保证了医疗救援队在规定时间内展开救援,并使伤员及时后送。
2.4 快速开展工作,联合行动能力是关键 本次应急医疗救援抽组的队员来自不同的医院,救援过程中还涉及与老方政府、军方、当地医院之间相互协调,联合行动。通过建立共同的目标,各种救援力量统一指挥调度,联合使用,充分有效地发挥了救援效力。我驻老挝大使馆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协同获取、发布、分享信息;老方政府和军方提供了空中机动运力、伤员救治所需血液、医疗队随行翻译等。当地还有参与早期救治的华人医院医护人员、华人志愿者等救援力量,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救援过程中,医疗队员充分发挥枢纽组织作用,一方面发挥专业技术优势,进行医疗处置;另一方面发挥协同指挥功能,实现各种救援力量整合。根据以往的救援经验,灾害救援模式往往可以分为现场急救、营地移动医院(野战医院)、巡诊工作、卫生防疫工作、联合转运伤员等环节[4]。医疗队接到事故情况通报时,当地救援力量已经展开现场救援,伤员悉数被转送至当地医疗机构进行了早期救治处置。结合车祸事故伤情特点[5]及当地医疗条件较差等实际情况,联合救援队专家组联合查房,床边巡诊查看患者的同时,进行必要的紧急处置,共同讨论,快速梳理每名伤员的伤情,并制定“二次分类,快速转运后送”的救援模式。确定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的危重症患者优先乘坐我军直升机后送,中等程度伤员乘坐老方“新舟600”民航飞机后送,使伤员均得到有效妥善的救治。
应急医学救援能力是机动卫勤分队能力建设的基点[6],在陌生地域快速机动,多方密切协同,迅速展开医疗救援,是我军机动卫勤力量实战化准备的使命要求。本次应急医学救援行动,虽然与以往国内救援队伍参加的国际救援任务相比,规模不算大,救援时间不算长,但同样意义深远,影响重大。一方面,事故的发生受到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与全程监督,具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和强大的社会影响力[7]。解放军医疗救援队的到来,不仅对伤员的伤情进行救治,更是对伤员精神的强大支持,医疗队员们过硬的思想和业务素质也展现了国家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本次救援行动是对我军机动卫勤力量的一次实战化检验,为今后遂行重大灾害事故救援、跨国联合救援等行动积累了重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