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内容 培养爱国精神
2019-02-22林思平
林思平
摘要:作为人们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以及为国献身的一种精神,爱国主义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精神支撑。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极其重要,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精神,而且能够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本文以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为出发点,根据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必要性,并结合相关的教材内容,提出了具体的培养措施,以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爱国主义;德育;学生
在小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德育是其基础,而爱国主义教育则是德育的核心所在,是小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爱国主义拥有极其广泛、具体、深刻而又现实的内容,并非毫无意义的说教。它不仅与思想道德、语文息息相关,而且涉及英语、数学等其他相关学科。所以,在开展小学教育时,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牢牢把握住发展机遇,随时随地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充分激发出小学生对祖国深厚的热爱之情。
爱国主义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 从本质上来看,德育教育具有显著的整体性,所以决定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样具备整体性这一特征。首先,在教育对象上,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整体性,无论是在智力、社会性上,还是在道德与身体方面,儿童均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次,由于教育的内容多种多样,因此要想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那么必须将这些内容组成一个整体。所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包括学校内的相关知识,而且也将家庭、社会等校外的知识囊括到了其中。
主体性原则 在以往的爱国主义教育中,普遍存在概念化、脸谱化的问题,对道德的主体本质缺乏清晰的认知,进而导致道德逐渐丧失了其主体性。实际上,道德是一项强调人的主体精神的、不受约束的自觉性活动。只有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性以及人的自觉性,才能将道德的作用及其价值全面发挥出来。所以,学生必须自觉自愿地学习道德。此外,教师采取的道德教育方法同样需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觉性与道德自律性为最终目标。
实践性原则 在德育教育中,其核心特征为实践性,这是由于从本质上来看,教育目标具有实践性,因此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一项实践活动,通过实践,能够使学生的品德素养得到有效检验。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加强对于实践性的重视,使具体事实得到丰富,并引导小学生将抽象化的爱国主义观念具体化,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教育活动当中,进而使他们的道德修养在参与活动期间得到不断提升。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现如今,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一种教育主流,其原因主要在于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个体自身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其社会功能的实现主要依托个体功能的支持。借助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可以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资源赋予给学生,使其强烈的爱国热情与建设动力得到充分激发,而且能够促进小学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所以在学校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校培养爱国精神的具体措施
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目前,在小学各年级的教材中,均融入了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内容。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不仅需要传授相关的文化知识,而且要对教材内爱国主义教育的因素进行充分挖掘。为此,教师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渗透教学层次化。教师需要按照学生不同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以及知识结构,使爱国主义教育实现层次化教学。在低年级的教材中,通常会涉及到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等内容。由于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差,无法完全理解课文内容。因此,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他们的印象,教师在讲解完课本内容之后,让学生观看了相关的视频资料。例如,在讲解《升国旗》这篇课文时,教师为学生播放了升旗的录像,让他们认真观看升旗时庄重严肃的场面,为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养成奠定基础;在为中高年级的学生讲解完《海滨小城》与《桂林山水》两篇课文之后,教师带领学生游览了宾山、龙潭等风景优美的地方,进而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得到了充分激发。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将祖国的首都、各地的名胜古迹、景点等介绍给学生。针对低年级段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对“Beijing”这一单元的讲解,将学生对北京及其景点的热爱之情充分激发出来;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利用“People And Countires”“Travel Plans”等单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祖国的热爱,进而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爱国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第二,渗透教学系列化。教师需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各科教学当中,并使其实现系列化。教师不仅需要重视思想品德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而且还要有意识的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其他学科当中。例如,在学期刚开始时,我们都会为各任课教师安排相应的课堂渗透教学研讨会,让他们将教材内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在各学科教材中,其爱国主义教育通常会涉及广泛的内容,因此各任课教师需要加强对于渗透教学的重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各类有益的教学活动当中,从小就开始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融入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当中 由于语文学习的载体主要是语言文字,因此學生在学习语文期间,除了需要丰富自身的知识与技能之外,还要提升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且,要想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并将其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出来,教师需要深入研究课文内容,并按照逐步递进的原则来设计教学内容。
以《开国大典》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在做课前设计时,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引导他们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对文中蕴含的作者情感有一个深刻的感悟,进而将其热爱祖国、热爱领袖的感情充分激发出来。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既要全面培养学生边读边感悟的能力,又要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进而使其树立起正确的国家意识与国家观念。
在诗词的赏析中渗透道德教育 我国的诗词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不仅产量丰富,而且许多诗词对现今社会的发展依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记忆、语言以及思维能力均处在关键的形成时期,背诵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学生智力的提升,而且能够使其形成良好的品行道德。
在《示儿》一诗中,陆游将其爱国之心展现的淋漓尽致。诗中主要讲述了一位八旬老人,作为抗金首领,由于未在生前看到国家统一而抱憾离世,并希望在未来的某天能够将失地收复。通过这篇古诗,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古代英雄人物与劳动人民坚决维护国家独立、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进而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授中培养 《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不仅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而且与小学生的特点相符合,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既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又有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例如,在二年级(下册)的《品德与生活》中,有一个主题为“鲜艳的红领巾”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给学生讲解了红领巾的来历以及革命英雄的事迹,让学生明白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使他们对这些革命烈士产生敬佩之感,全面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以优秀的少先队员为榜样,引导他们形成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
参考文献
[1]朱家安.电影背后的德育价值——以《厉害了,我的国》为例[J].中国德育,2018(11).
[2]卢兆美.讲好中国故事 培育爱国情怀[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29).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东晓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