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法治校背景下大学生网瘾规制的路径研究

2019-02-21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治校法治心理

(大连海洋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3)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化产品逐渐普及到人们的生活,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网瘾带来的不仅仅是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也给朋友、家人甚至学校带来困扰。因此,有效的规制上网行为,克制网瘾,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也会促进学校的校风建设,促进依法治校的实现。

一、网瘾的界定和特征

(一)网瘾的界定

网瘾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伊万·戈登伯格提出的,将此现象命名为“互联网成瘾症”,在临床上也称为病理性网络使用,通常简称为网瘾、网痴或“网络成瘾”[1]。随后,金伯利·杨发展了这一概念,认为是无成瘾物质控制下的网络失控行为,并提出了判断网瘾者的七条特征,其中六条是以上网时间为判断依据的。[2]简单来讲,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必须要花费大量的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情绪上的满足感。中国台湾的陈淑惠学者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表”也将上网时间作为了界定网瘾的标准。同样的,陶然教授制定的在世界精神疾病诊断领域被国际认可的九条“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也是将时间作为了主要的界定网瘾的标准,并将网瘾列入精神病的范畴内[3]。

所谓网瘾,是一种病理性网络使用。上网时间虽然是界定网瘾的一个标准但是绝不是唯一的标准,上网的目的、上网行为以及上网的方式也是界定网瘾的重要因素。如果上网者仅仅是因为工作学习的需要而长时间上网,并且没有上网冲动,即使长时间的上网也不能被认定为是网瘾。因而,界定网瘾应从主客观两方面入手,即上网者的主观意图是为了工作、学习还是因为无法控制上网的欲望,客观上的时间是否超出了正常的标准。

(二)网瘾的特征

1.不可替代性

不可替代性是指将上网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甚至将其作为生活的意义所在,是其他的活动所不可替代的。轻度的网瘾只是将上网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但是还没有将其作为生活的意义所在,还可以暂时的克制自己的上网冲动,比如,忙于工作、学习的时候可以暂时的离开网络,但是结束工作、学习之后又会再次沉溺网络。重度的网瘾不仅将上网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而且是将其视为生活唯一的意义,只有上网才可以获得快感,处于重度网瘾中的学生如果克制上网时间就会产生萎靡、不安等负面的消极情绪。[4]

2.依赖性

依赖性是指对于上网所产生的依赖程度,上网时情绪高涨,不能上网时出现焦躁、不安的情绪。[5]行为轻度网瘾者对网络的依赖性较弱,不上网时情绪低落,但是这种情绪会随着不能上网的时间而逐渐放大,严重时会达到不可自拔的地步。发展到重度网瘾者,将会无法抑制自己的上网冲动,长此以往甚至会危害到身心健康。

3.强迫性

强迫性是指上网的渴望难以控制并发展成一种习惯。在无法上网时,网瘾者会产生一种强迫性的想法及行为。例如在无法上网时,会强迫性的认为会错过一些信息,大多数表现在社交网络成瘾者,会强迫性的查看自己的社交软件有无信息更新并且总是无时无刻的想刷新信息。网络游戏成瘾者会表现为强迫性的想进入游戏中查看,时刻担心游戏有无更新的状态。

4.超时性

超时性是指上网时间超过了正常的时间量,对上网的时间失去概念,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轻微的网瘾者以上网的时间为生活的中心,大大超过了学习工作的时间,生活缺少多样性,需要通过逐渐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快感。重度的网瘾者则是上网的时间占据生活的大部分时间,甚至全部。

二、大学生网瘾在高校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网瘾的危害

1.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如今网络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大学生对网络的需求包括求知、娱乐、社交,[]网络为大学生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危害,一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中不可自拔,极大的影响了自身的全面发展。

第一,危害身体健康。大学生网瘾者超时间的上网会对身体产生很大的损害,长时间上网使得身体长时间处于固定的姿势会严重的损伤骨骼和肌肉系统,并产生静脉曲张等症状,过度的电子辐射也会对大学生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并且通宵上网之会导致脑神经过度兴奋并且会导致昏厥甚至死亡等严重的问题。[6]

第二,危害心理健康。大多数网瘾的大学生都是对网络具有心理依赖性,将上网作为唯一的不可替代的精神支柱,在网上寻求心理寄托,而在现实生活中则不爱与人相处,无法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控,容易产生抑郁、烦躁、焦虑、消极悲观、暴力倾向等心理障碍,其中情绪失常是网瘾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主要心理问题。[7]而对于自己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就会转化为心理偏差,由此甚至会导致自杀与自残的后果。

第三,危害学业发展。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离不开网络,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许多学习资源,网络教育平台的兴起以及网络所提供的信息是大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但是网络上同样充斥着大量无用的信息以及许多诱惑。如果大学生在上网时不能分辨良莠,陷在网络的诱惑中无法自拔,反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甚至逃课通宵上网,弱化学习时间,丧失学习动力。而一个网瘾者通常会影响他身边的人,使得一个寝室甚至一个班级的学风下降。[8]

2.损害高校的社会形象

高校的形象塑造通过大学生的素质高低体现出来,大学生网瘾者的出现会极大的损害高校的形象,对高校的形象塑造产生负面影响。首先,网瘾大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会对周围人产生感染作用,会导致更多的人沉迷于网络沦为新的网瘾者,不利于班级内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长此以往,会影响校园文化建设,不利于塑造高校良好形象。其次,网瘾大学生数量的多少也侧面反映了高校教学和日常管理的问题,大学生网瘾者人数的增多势必会导致社会对高校的不信任感,影响社会大众对高校的评判,对高校的形象工程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

3.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

大学生网瘾者是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潜在威胁。网络上充斥着良莠不齐的各种信息,包括许多暴力色情,刚离开家的大学生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这些三观不正的信息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极易导致大学生的心理扭曲,从而导致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失范,[9]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此外,诸如网上诈骗等网络犯罪层出不穷,而大学生社会经验较少,极易成为犯罪分子寻找的对象,大多数时候被拉入犯罪团伙而不自知,给和谐社会的建设埋下安全隐患。

(二)大学生网瘾体现出的高校管理问题

1.校风建设有待加强

近年来,高校逐渐扩招,学生数量的激增使得高校忙于进行学生管理工作而忽略了校园学风建设,学生数量的增多使得许多大学搬迁至远离市区的大学城,那里缺少可供娱乐的设施,反而网吧聚集较多,为大学生成为网瘾者提供了客观条件。同学之间的行为很容易相互影响,一个网瘾学生对其他学生的带动效果是不可小觑的,很多网瘾学生就是受同学的影响而沉迷于网络。在同学之间,网络问题通常成为谈论最多的话题,有些同学为了融入大家而去尝试网络游戏,或者同学之间相约去网吧打游戏,久而久之就会沉迷于此成为网瘾者。

2.高校管理制度相对宽松

高校管理制度的宽松为大学生成为网瘾者提供了客观的可能性,第一,许多高校对学生采取的都是相对放任的管理模式,高校的宿舍用电以及用网缺乏限制,这为大学生通宵上网提供了便利。而对于初入大学的大学生,没有家长与老师的监督,往往难以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时间。第二,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是片面的重视学业考试成绩,只要成绩合格就可以拿到学分,而对于是否切实的掌握了一门课的知识在所不问。不重视课堂教育,平时对学生的管理不到位,为学生逃课上网埋下了隐患。第三,部分高校的教师责任心不强,在平时的课堂上缺乏对学生的监管,对学生的逃课去向漠不关心。而一些辅导员则是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不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一味的打压与一味的放任最后都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3.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足

在目前的高校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还处于传统的模式下,主要侧重于学业教育,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建设,思想教育针对性不强,心理健康教育不及时,没有与实践情况相结合,面对学生的思想波动与心理障碍等问题难以做到及时的疏导与治疗,大学生很容易因缺乏正确的引导而沉迷于网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如果缺乏互动性,思想教育就很难深入的武装学生的头脑,对学生的感染力低,导致网络有害信息有机可乘,从而使大学生的思想出现偏颇,失去自制力,进而出现网络成瘾的问题。

4.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不够

网络成瘾的问题究其根本是心理问题,比如一些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无法舒缓就寄托于网络,网络的虚拟性为学生情绪的释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避风港。而网络的匿名性为失范的行为提供了很好的遮挡,学生很容易沉迷其中,迷失在网络里。这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在现实世界中心理受到压抑转而向网络世界寻求安慰,而心理教育的不及时,使得放任了这种心理态势,从而导致了网络成瘾问题。

三、高校治理大学生网瘾的有效路径

(一)贯彻依法治校,构建法治校园

依法治校是法治在校园管理上的体现,作为高校的管理者,要树立依法保障学生发展的理念,依法律法规、校规校纪来管理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高校应当培育法治文化,以法治引领师生的行为规范,使教师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科学与培养高素质人才上来,使管理人员将主要的经历投入到校园日常管理上来,培养出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高素质人才,营造出和谐法治好学的校园环境,使网瘾之风无处盛行。坚持依法治校与实践相结合,弘扬法治精神,采用法律讲座、法治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普法宣传[10],增强师生的责任意识、守法意识,从根本上降低网上犯罪的可能性。

(二)提高校园制度建设,规范大学章程

大学章程是依法治校的基础,是学校内部治理的规范,是规范大学生行为的有效措施。大学生网瘾问题与缺乏有效的章程管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应该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完善大学章程,规范依法治校[11],有效防治网瘾问题的产生。

第一,制定大学生网络行为准则。在遵循法律的基础上,对大学生上网的内容、方式等方面加以规定,对于沉迷网络的学生要制定惩罚规章,对于逃课上网、包宿上网彻夜不归的学生,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延期等处分。第二,规范寝室管理制度。在寝室管理上,要实施晚10点至早6点断网断电,并且晚上关寝室门之后应由相关的负责人查寝,对于逃寝的学生也应根据情节轻重进行处分。将处分写入大学章程管理,做到有法可依,让章程切实实行,做到有法必依,才可以对学生起到警示的效果。第三,建立奖赏制度并写入大学章程。对于逃课上网的学生进行惩戒。同时,对于网瘾学生的进步以及优秀学生也应有相应的激励制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控力,主动告别网瘾。

(三)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做好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

依法治校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网瘾问题是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相互作用于网络行为而导致的。因此要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12],坚持以人为本,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与及时的心理健康疏导来矫治网瘾。

第一,有针对性的对网瘾大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丰富时代内涵,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引领,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课堂与日常思想教育相结合,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心态自觉地抵御网瘾。强化网络法治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用法律与道德来共同约束上网行为,减少网上犯罪。第二,及时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绝大部分的网瘾者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得不到释放转而寄希望于网络。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治疗网瘾的有效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心理调节能力,及时消除大学生的负面消极情绪,避免沉迷于网络。第三,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我看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13]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因而要构建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引导正确的网上议论导向,在大学生上网的同时向其灌输正确的价值观,让网络成为大学生感受法治文化的媒介而不是沦为网瘾者的工具。

编辑:林军

猜你喜欢

治校法治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浅论“教授治校”及其相关问题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培育法治文化是依法治校的基础
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