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学视角下的钢琴演奏技能培养研究
2019-02-21
(齐鲁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250200)
钢琴音乐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钢琴演奏能力为教学目标。钢琴独特的演奏方式,需要演奏者具有更强的演奏能力和心理素质。因此,培养钢琴专业学生的演奏技能是钢琴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之一。演奏技能是指在一定技术程序的要求下,通过练习而逐渐掌握,从而顺利完成肢体协调的能力。钢琴教师正确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教学,通过分析学生的不同心理,根据学生不同的技术问题,有针对性的启发,给予学生适合的不同练习方式,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避免盲目的重复性练习。钢琴演奏技能的增强,能有效的控制音色,使演奏乐曲艺术表现力得到提升。因此,将心理学融入到钢琴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
一、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分析
钢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能够对演奏的音乐进行重组,在保留原意的基础上增加自身的理解。心理学中的认知心理与演奏者的心理类似,具体是说,记忆知识的内容与使用具有相关性,从而形成两个概念,即“获得”与“使用”。钢琴演奏者在表演音乐的过程中,对获得的音乐知识才能使用。“获得”强调的是心理结构,是演奏者的音乐知识储存,“使用”知识是一个心理过程,演奏者可以利用这种心理进行更具有情感的表演。钢琴演奏者的技能培养是现代钢琴专业教学的一大目标,只有进一步分析演奏者的心理,才能够不断提高演奏者的演奏能力。音乐教育应以活跃学习者的思维为目标,培养学习者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为目的。因此,钢琴教学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才能保证演奏者对音乐知识的深入理解,并学会运用自己的感情,将音乐的感染力表现出来。在进行钢琴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分析钢琴专业学生的心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有效促进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提升。
二、心理学理论对钢琴演奏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心理学的认知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符合钢琴专业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过程,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在演奏钢琴时,能够按照认知心理进行演奏,将音乐的艺术性表现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在钢琴教学时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培养,能有效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知识。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进一步对音乐知识进行加工,在演奏的过程中利用自身的感情提升音乐演奏的感染力。
(一)钢琴专业学生的认知心理
对钢琴专业学生演奏技能的培养,需要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来分析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情况。从生理方面分析,演奏者需要较强的身体性能,具有掌握和运用各种不同弹奏方法处理所演奏作品中的各种技术难点的能力。比如手部的力量,手指的灵活性和对音色的控制,对演奏者弹奏钢琴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影响演奏的质量。从心理上分析,演奏者演奏钢琴的时间越长,心理也会逐渐趋向于成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也会提高。由于钢琴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时,符合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特点,认知阶段是动作技能形成的重要阶段。采用心理学的认知心理对钢琴教学进行改革,能使演奏者认知能力增强。为有效提高钢琴专业学生的演奏技能,需要对学生的认知心理进行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才能够保证学生的演奏技能提升。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学知识的运用,能够辅助钢琴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重要性。
(二)培养学生的演奏技能
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具有较强思维创造能力以及注意力,采用心理学知识能够不断完善学生的能力,促使学生的演奏能力进一步加强。首先,由于学生长时间练习钢琴,对音乐知识的分析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因此思维创造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演奏能力。钢琴专业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能力。例如,可以在音乐作品赏析课上,教师按照作品的性质进行分类,并按照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品的本质,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提升,在演奏钢琴的过程中,能够添加自己的感情形成演奏风格。其次,通过研究调查,可以发现学生注意力与学习能力成正比,即注意力越高学习能力就越强。为增强学生的注意力,需要利用心理学中的认知特点,提高学生学习音乐演奏的兴趣。教师可以开展相关的钢琴演奏课堂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演奏技能。
(三)提高钢琴专业学生的聆听能力
钢琴演奏需要演奏者具有较强的聆听能力,才能够对演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大多数优秀的演奏者具有良好的听力,能最大程度的将音乐效果表现出来。而在钢琴演奏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听力的培养,从而造成学生的演奏水平无法提升。因此钢琴专业的教师,可以开设听力培训课,比如播放优秀的音乐作品,鼓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音色进行分析,使学生的听力水平逐渐提升,或者让学生录下自己弹奏的作品,根据老师的引导,分析发现自己弹奏中的不足,从而实现以培养学生综合演奏水平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平时加强自身音乐感知能力训练,通过聆听不同种类钢琴曲目,掌握不同演奏方式的音乐特色、演奏技巧,从而使自身音乐听力水平有所提高。
三、基于心理学开展钢琴演奏技能培养的具体方法
(一)钢琴演奏者技能认知心理的培养
1.演奏技能的培养方式
钢琴演奏者在演奏钢琴时,需要有较强的基本功,主要是指手指的运用能力。演奏者要根据音乐作品的演奏风格进行弹奏,比如古典音乐作品,其音乐语言朴素亲切,创作手法规整,要求演奏出的声音清晰具有颗粒感,这就需要演奏者首先要对此时期演奏风格有所认知,演奏时注意控制手指的下键力量。再比如抒情音乐,特点是气息宽广,曲调优美,节奏舒展,演奏时则需要运用大臂的力量,采用手臂送出的方式,使力量直达指尖,达到将作品感情抒发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对于钢琴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需要锻炼学生的手部力量,正确使用手指弹奏音乐。
首先对手指弹奏的能力培养,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弹奏手型进行调整,让学生充分感受手指的主动性,再配合手腕放松进行弹奏。比如,获得清晰具有颗粒感声音的演奏方式是手指快速下键,要适当使用手臂力量。包括手指有力、手臂放松、手腕协调灵活,只有三者有效结合才能保证弹奏者能够更好的将音乐效果表现出来。钢琴专业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保证学生的演奏技能有效提高,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哈农钢琴练指法》,进一步加强练习的强度,提高学生手指演奏的灵活性。
其次,对于演奏者手腕技能的培养,需要手腕更具有灵活性。在演奏快节奏的音乐时,需要演奏者放松手腕,加快手指弹奏。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学生手腕的灵活使用,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钢琴弹奏技能。演奏者在弹奏乐曲时,需要演奏者的手臂放松才能够快速的将力量传递到手指,从而使钢琴演奏效果更加明显。比如在和弦的演奏时,放松手臂,要将手指作为弹奏的主体,表现出乐曲的演奏效果。
此外,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钢琴演奏读谱能力。在学生读谱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钢琴曲目曲谱结构。并掌握钢琴演奏过程中调性、和声的变化。同时,学生在进行读谱能力训练时,应当注重掌握钢琴演奏节奏。为提高学生读谱能力,学生应当注重合理利用记忆方法,完成钢琴曲谱的记忆,最好在实际表演的过程中脱谱演奏。学生不妨利用视觉、运动神经、听觉等多种记忆方法,完成钢琴曲谱记忆与背诵。同时,熟记钢琴曲谱,能够让学生在钢琴表演过程中,注意力更加集中,心理状态也更加从容、淡定,对提高学生钢琴表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钢琴演奏者认识心理知识培养
提高演奏者钢琴演奏技巧,还需要演奏者对音乐知识的深入了解,演奏者更多的了解东西方的音乐文化与时代背景,才能使所演奏的作品接近作曲家的原意。要想准确解析作品,需要对作品的风格进行掌握控制。因此在钢琴演奏教学时,要对钢琴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进行提升,开设音乐作品赏析课,在学习西方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凭空去想象作品的风格任意演奏,而是应该按照作曲家的时代背景和情感对乐曲进行表达。比如学习海顿的音乐作品时,对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才能更好的理解音乐。由于海顿小时候参加过儿童合唱团,受维也纳音乐文化的影响较深,所以海顿的音乐作品大多数是古典音乐的杰出代表。教师针对这一背景,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在含义。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分配注意力,从而使钢琴演奏节奏更加连贯,提高钢琴演奏整体效果。如果学生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注意力不够集中,那么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钢琴演奏水平的发挥,甚至会导致钢琴演奏出现中断。而学生如果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状态,也有可能导致学生出现神经疲劳现象。因此,教师在进行钢琴演奏训练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调整自身注意力,合理分配演奏精力,保证钢琴演奏表演更具有整体性与连贯性。
还有,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演奏情绪,做好演奏准备与心情管理。首先,学生在进行钢琴演奏训练时,应关注钢琴作品音乐风格与特色,找准情感切入点。在演奏过程中,学生应当尽量用心体会钢琴作品,并在演奏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在演奏之前酝酿好情绪,控制好心理活动。其次,教师应该针对学生演奏心理加强应变心理素质强化训练,通过不断训练,消除学生钢琴演奏紧张情绪,从而使学生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更加从容和淡定。
(二)基于心理学理论的钢琴演奏教学
1.认知心理演奏教学计划的确定
钢琴教师按照学生演奏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利用心理学中的认知特点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在采用认知理论进行教学时,以培养学生的演奏技能为基点,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开展钢琴演奏训练课堂。情景方式与认知心理学相符,在特定的环境下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就钢琴教学来说,演奏能力是教学的主体,但教师不能忽略学生的性格与心理。如果教师只强调技能训练,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落差,致使对钢琴学习失去信心。因此,需要建立情景化的钢琴训练课堂,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钢琴演奏的技能水平。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训练强度选择适合的曲目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手指演奏能力的训练要循序渐进,具体按照钢琴教学大纲中的曲目进行,并添加课外曲目,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开设钢琴演奏训练活动
开展提高学生手指灵活性的钢琴训练课,教师要清楚学生的心理,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练习长琶音与三个八度,并对音阶专设训练,比如B大调。可以选择适合的曲目,比如《F大调奏鸣曲》、《舞曲》、《小托卡塔》等。为此教师应先做示范,帮助学生理解,之后再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学生在具备一定的技能之后,再针对音乐作品的表演能力进行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按照曲谱弹奏曲目,在保证谱面准确的情况下,增强学生演奏音乐的表现能力。为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推荐一些同时期的电影作品,让学生在视觉上有一定的感受。练习的曲目可以选择《克列门蒂小奏鸣曲op36 no.3》、《贝多芬小奏鸣曲op49 no.2》等音乐作品。还可以让学生涉猎一些四手联弹,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习互相听对方弹奏,通过听其他同学的弹奏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学生在四手联弹的过程中,能够与同伴之间形成一定的演奏默契,通过双人弹奏,丰富钢琴演奏艺术内涵,提高钢琴演奏现场表现力与影响力。同时四手联弹,能够让学生对钢琴演奏技巧掌握的更加清楚、明了,从而提高学生演奏技巧。
(三)基于心理学理论制定钢琴教学目标
钢琴专业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演奏技能为教学目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关的教学内容,能够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简单的说,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规则性,能够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在音乐作品鉴赏课的教学中,教师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理论知识结合实践开展教学活动。以贝多芬《六首变奏曲》鉴赏为例,培养学生的音色听辨能力。由于奏鸣曲中的节奏较快,且表现形式较为紧凑,教师在播放曲目前,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此时期音乐风格,音色要求,然后进入听力学习,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有方向、有针对性倾听,在学生听完曲目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贝多芬演奏的风格,可以根据贝多芬的生活环境以及经历来分析创造情感,进一步引导学生来完成对音乐作品风格的赏析。学生对曲目风格有一定了解之后开始课堂训练,首先需要流畅的将曲目演奏出来,同时还要掌握手指弹奏的技巧。学生只有充分掌握音乐知识与弹奏技巧,才能够保证钢琴表演准确到位,更加具有感染力。
(四)循序渐进展开钢琴演奏训练,注重演奏经验累积
教师为让学生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形成从容、平和的心理状态,应当在平时加强钢琴演奏训练。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钢琴演奏技巧,积累临场表演经验,从而提高学生钢琴演奏效果。在平时钢琴演奏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端正训练态度,认真对待每一次钢琴训练。同时,要求学生在日常钢琴演奏训练时,掌握演奏突发事故处理技巧,为学生在今后的钢琴演奏中,随机应变提供一定的心理素质基础。
(五)培养学生自我演奏评价心理
学生在演奏中不断的进行反思能使自己的钢琴演奏技能不断提升,为此需要不断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分析能力。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特点,教师要合理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与生活两方面对学生进行鼓励,尤其是出现演奏失误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并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能够保证学生具备克服困难的能力。这样,学生能在钢琴演奏表演之后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思考,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教师合理结合学生钢琴演奏学习特点,适当鼓励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能够正视自身在钢琴演奏中存在的技术缺陷,并根据钢琴演奏具体需求,加强自身演奏技巧优化与创新,从而提高学生钢琴演奏能力。
(六)钢琴演奏技能培养的有效讲解和反馈
通常情况下,在评价完成之后,需要进行一定反馈,方便学生及时认清自身在钢琴演奏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的加以改正。为此,教师在学生完成钢琴演奏技能训练后,应当根据学生在钢琴演奏期间的表现,展开演奏技巧规范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的加以改正。同时,教师应当注重钢琴演奏技巧细化分析,引导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不同钢琴演奏形式所具有的技巧、内涵,并以此为依据加强自身演奏技巧训练,提高演奏能力。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根据钢琴演奏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并将自己在钢琴演奏训练过程中产生的演奏灵感、创作思路,合理融入到钢琴演奏创作当中,让学生在自主创作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钢琴演奏的自信心。此外,教师针对学生在不同训练时期的钢琴演奏表现,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知道自己当前的钢琴演奏水平,并鼓励学生结合教师所反馈的信息,深入分析自身在钢琴演奏中存在的技术缺陷,并根据教师钢琴演奏技巧讲解,优化自身钢琴演奏技巧,提升钢琴演奏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进一步提高钢琴专业学生演奏能力,需要结合认知心理学的特点,针对演奏者的生理与心理两方面进行教学。不断提高演奏者的基本功,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将音乐尽可能准确的表现出来。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准确掌握作品的风格,最终形成属于自身的演奏风格。
编辑:董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