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语境下英语翻译技巧研究

2019-02-21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元认知英语翻译句型

张 翠

(宿州学院 安徽 宿州 234000)

1.研究背景

1.1 跨文化语境的实质内涵

跨文化交际的的英文解释为: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其研究方向更加侧重于一种语言方式在与非本民族者之间的沟通中所产生的理解误区。如果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英语翻译内容并未深入其文化背景,翻译内容很可能从理解性的偏差中造成交际障碍,也无法充分表现出本方所持观点与理念。因此,跨文化语境的实质内涵是促进交际双方的相互理解与诠释,才能真正辅助翻译需求达到相互包容的最佳效果。

1.2 优化翻译技巧的必然要求

在“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下,我国商务组织活动日渐频繁,且深入沿线合作国家的政治、文化、商业体系之中,跨文化交际的多元路径倾向已经凸显。以往时期在商务英语翻译中更加注重实质性的文本内容,但是在深入合作之后,也会更加倾向于长期交流的情感疏导,在摒弃商务价值的约束之后,其中的文化价值、交流意识、深入合作国家的文化交流心态都需要加以优化,否则“一带一路”的总体规划目标也会由于英语翻译中的刻板化现象而造成诸多翻译弊端,并应翻译质量。因此,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过程中,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有所转化,需要在契合发展需要的前提下,规避诸多翻译误区,进而为奠定合作基础,创造互信互利的发展机制创造诸多便捷性和机遇。

2.跨文化语境下英语翻译的基本原则

跨文化语境下英语翻译的基本原则是通过转化技巧,支持合作延伸,以合作国家的民族语言习惯为参照,尽量契合对方语言逻辑的理解效果。为此,在部分语法、词汇、句型等结构要素中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转化,进而加强翻译效果并促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英语翻译本质上是加强不同语言文本的跨文化交际,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由于合作国家多为非英语国家,如果以英语为主要翻译语言,也需要充分考量对方在本民族语言向英语翻译过度时是否产生了歧义性的翻译误区。因此,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英语翻译的主要方向在于解释语言误区,尽量消解文化障碍。为此,需要就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的翻译技巧加以凝练,促使翻译文本的过度环节中不出现误导性的内容。必要的转化技巧,也是强调翻译文本的可阅读性与理解性,需要就词类和形象的界定范畴加以精准化和全面化的细致研究,以便保障翻译内容可以支持合作的延伸。

一方面,基于主语结构的思维转化是加强翻译质量的前提。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国家中多数习惯于采用以“物”为主语的译文结构,而中文更加倾向于以“人”为主语的翻译倾向。跨文化交际的语境障碍也多来自于翻译习惯的差异化处理方式。因此,了解每一地区的民俗文化习惯之后,才有助于加强翻译质量。

另一方面,针对词类属性的跨文化视角转化是加强翻译效果的基础。跨文化语境下英语翻译在不同的时态、学科、地区文化背景下需要考量翻译过程所遇到的特殊情况。而契合沿线国家的阅读习惯,也是补充翻译要素的基础方向。假设以英文语言逻辑为参照,并不符合对方的阅读习惯,可以在语法次序上进行适当调整,从介词短语或者具体的句型中提炼利于对方掌握与加深理解的形容词、动词、或者名词,才能够真正支持进一步合作的延伸,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完善翻译效果。

除此之外,不同句式在以合作为前提的翻译过程中,也可以采取一定的转化技巧,辅助合作国家理解其中的翻译内容。由于英语句型的特殊句式较多,考量合作国家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成为主要限制。There be 句型、省略句、倒装句、祈使句等相关案例中不乏具体的翻译要求。但是如果忽略了合作国家的阅读习惯,实质上部分语句很难被对方理解。因此,在加强合作的基础上,其翻译内容并非以英语句型的惯用模式为参考标准,而是以合作国家的阅读习惯为翻译前提,最大限度的保障翻译效果能够被对方所认可和接受,进而消解跨文化语言交流的障碍与误区。

3.跨文化交际视域下商务合作机制促进合作延伸的英语翻译策略

3.1 采取元认知评价方法,促进合作意向形成

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赵亮教授,在针对元认知的翻译理念研究中,定义了跨文化交际作为认知过程的作用。在元认知的研究成果之下,也有助于重新解读翻译加强的认知规律,消解跨文化交际的沟通障碍。如果将合作国家作为元认知的开发对象,实质上也需要充分了解对方可能形成的文化解读空间,从翻译角度评价本方元认知翻译效果,才能有助于对方理解的价值维度得以明确。在一带一路的整体战略下,商务合作机制由最初的协商模式转化为协作模式。我国跟多企业在沿线国家建立了支持性的商业布局,促进合作意向成为现阶段的主要翻译动机。在其翻译技巧上需要秉承认知角度的不同,进一步深化合作效果。

基于元认知评价为基础的英语翻译策略,实质上需要规避三重差异性,分别为认知层面的差异性、活动内容的差异性、发展速度的差异性。由于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的发展基础、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制约下的认知能力均存在本质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不得不考量合作国家是否具备了正确的解读能力。因此,在加强合作的前提下,翻译及其需要以合作国家的文化背景为主线,针对翻译文本进行适当的调整。针对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肯尼亚、巴基斯坦、印尼、老挝、孟加拉等地区应当尽量使用 guide、auxiliary、support、cooperation、facilitate 等词汇。保持积极的经济支持主导方向,促进合作意向的进一步洽谈。而针对经济发展较为快速的地区,诸如新加坡、马来西亚、阿联酋、希腊、亚美尼亚等地区,则应当更多的采用 contact、communication、perfect、alliance、The development of 等词汇,通过互惠互利的发展机制达成合作意向。

3.2 解读学科特征差异性,明确合作基础条件

在与沿线国家加强合作的过程中,英语翻译在不同学科中的差异性规律尤为突出。仅以 “china” 为例,“China” 可以翻译为中国,而“china”则需要以瓷器的名词解释更为贴切。但是在诸多商品类型中也可以定义为中国的或中国制造的解析范畴。因此,如果无法整合多种学科的翻译资源,构建更为紧密的语料库,实质上并无法精准的对接翻译内容,也无法解释其中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多种属性。为此,正确解读学科特征的差异性,也是进一步明确合作基础条件的翻译要求,是跨文化交际语境下极为重要的翻译重点。

为了明确合作条件中的基础要素,需要就商务洽谈中的时间、地点、交易量、汇率比等特殊属性的词汇加以明确,尤其需要在贸易往来中明确国际翻译标准的适应范畴。诸如:CIP 运费/保险费付至目的地“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CPT 运费付至目的地 “Carriage Paid To”;DAP 目的地交货 “Delivered At Place ”;DAT 目的地或目的港的集散站交货“Delivered At Terminal”;DDP 完税后交货“Delivered Duty Paid”;EXW 工厂交货“Ex Works”;FCA 货交承运人“Free Carrier”等词汇和句型的翻译模板中,也应当尽量符合Incoterm 国际商务术语的定义范畴。以上国际术语的界定范畴更加适合物流交易的翻译文本界定,虽然以往时期翻译准则是基于合作双方履行义务范畴而定义的基本前提,最大限度上采取了国际惯例,即为:将交易成本和买方和卖方之间的职责划分和反映先进的运输惯例。但是在此方面,仍然需要考量合作条件的可能性与执行效果。在翻译过程中降低部分交易条件,在保障不出现歧义的情况下,也可以降低对于合作对象的特定要求,从而奠定合作基础条件,支持一带一路战略的延伸与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国际合作日渐深入,英语翻译技巧也需要全面衡量合作国家的实际理解能力。因此,需要在跨文化语境下重新探讨英语翻译技巧的原则与策略。为此,需要以合作为前提,以对方理解需求为准则,适当转化其中的词汇、句型等基础要素。通过采取元认知评价方法,促进合作意向形成。同时正确解读学科特征的差异性,进一步明确合作基础条件。从而支持英语翻译质量与效果,消解跨文化交际的语言障碍,支持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猜你喜欢

元认知英语翻译句型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典型句型大聚会
元认知:领域一般还是领域特殊?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数学科目中元认知研究现状分析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
翻译误区逐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