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管理中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策略研究
2019-02-21李淑芳
李淑芳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湖南·岳阳 414000)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实用型、应用性的高技能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现代教育的基础。实现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之一便是德育教育。“德”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我国历来重视人的品德修养。在当前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以及开放复杂的国际环境下,立德树人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南针,是对中国深厚的教育文化的传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是重要的教育理念和发展模式。高职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在新时期,高职院校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思想,探究实施立德树人的途径,为高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基础。
一、立德树人在高职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立德树人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
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教育历来重视“立德树人”,最早在《左传》中提出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树立德行。立德和树人有机结合,表明树立德行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部在关于高职教育的意见中也指出,高职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在教育中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1]。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品德教育,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使高职学生能够真正成为服务社会的高技能人才。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成才的要求
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实用技术型人才,但总体上用人单位的评价不高。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在招聘用人时首先考虑素质因素,包括职业道德、团队意识、工作态度等,其次是能力因素,包括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专业技能等。用人单位比较看重以德为基础的非智力因素,在德的基础上发挥才能[2]。青年学生也存在不能吃苦、眼高手低等问题,在用人单位无法发挥作用,都是德的素质缺乏的表现。忽视高职教育的育人职能,只强调技术,高职学校仅限于培养“机器人”或者“工具人”,不利于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
二、高职教育管理中实现立德树人的困境
(一)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问题
一些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教育管理中重视德育教育,将立德树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但在具体执行中,执行力度不足,执行效果不理想[3-4]。不少高职院校工作职责和划分不明确,认为德育工作者就是班主任、辅导员、思想政治课程老师等的工作,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科研人员、行政人员、专业教师只做自己分内的工作,没有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氛围,不重视德育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在德育教育方面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有的院校没有及时更新教材,教材内容与时代相脱离,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育人员以向学生灌输道理为主,很少关注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具体缺陷、具体需求,只强调传授道理,不关心学生是否受用、是否能够接受等。
(二)学生自身现状
高职学生有明显的文化基础差异,学习的起点相比本科院校的学生较低。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的是从中专学校升上来的,有的是在高中时期学习成绩比较落后的,大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5],由于社会认识的偏见,使他们缺乏认同感,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一些学生认为自己是被高考淘汰的,无奈上的高职学校,所以产生不求上进的心理。由于学生本身存在薄弱的文化基础问题,缺乏前瞻性,不能制定职业规划、学习规划等,缺少理想感。自卑的心理使学生长期处于自暴自弃的状态,不愿表达自我和展现自己,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未来就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5]。由于社会不良思潮和风气的影响,以及自身缺乏足够的辨识能力,导致道德标准弱化,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不断偏离,部分学生缺乏自律性,道德标准模糊,自我教育意识不足,不能充分利用所学的道德知识抵制诱惑和不法利益,对自己的言行也缺乏约束。
(三)多元化信息网络时代的冲击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生活和工作都出现颠覆性的变化,思想和行为也受到深刻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外文化碰撞并存,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我国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西方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价值取向影响着国民的思想,也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7]。网络时代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网络文化,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但也容易造成人际交流障碍,网络成瘾等问题。沉溺于网络也会引发学生的不良道德和言行,影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利于院校的立德树人教育。
(四)家庭德育教育的不良观念
家庭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有的家庭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轻视德育教育,没有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家庭德育教育中出现不良的教育观念,比如不吃亏、不诚信、功利主义等。学生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可能会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出现抵触和质疑,影响学校德育教育的开展。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的道德成长有重要的作用[6]。家长的思想和品位,直接影响家庭的文化氛围,家长本身不重视道德素质,也无法给学生树立榜样,从而制约了学校德育教育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三、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高职教育管理中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在课程育人方面,要结合学生的需求,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发,改革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式,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德育教育要与心理健康课程、通识课、专业课等相结合,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7]。在教育内容上,不仅有传统的道德观念、形势政策等教育,还要与时俱进,进行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引导学生讨论和关注社会热点,并进行反思,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抗挫折能力、抵御诱惑的能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学生刚进入高职学校,往往思想不稳定,不熟悉环境,需要教师的关心和引导。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管学生的家境、个性、成绩等如何,相信每个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不断进步。要无条件关注关怀学生,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内化德育教育的效果。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从高中或者中专进入,缺乏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对外部世界有好奇也有压力。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要注重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热点问题,在课堂和实践活动中渗入自我教育的理念。在德育教育中将德育理论内化为道德意识,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向自我教育的主动者转化,激发学生自我的道德行为。要真正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主要是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学生自己能够认识到道德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通过自我教育形成内在的道德认知,从而指导外部的社会实践。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道德教育的实施者和榜样,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素质,影响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教师要能够为人师表,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修养,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创新钻研的精神,与时俱进,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8]。同时还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要保持职业道德观念,以及敬业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不断完善自己,修正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作用,因此要打造高素质的队伍,加强德育教育的日常管理。教师要能够把握时代前沿,提高创造力、执行力和学习力,形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有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等,丰富个人的学识和知识体系,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师要培养自我的慎独精神和责任感,将立德树人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事业,成就学生的未来。教师要提高教书育人的意识,在教书过程中育人,将教学活动提高到育人的高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育人,形成教书育人的共同体,在所有的课程中,担任德育教育的职责,使课程资源成为育人合力,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四)健全领导体制和德育工作协同机制
立德树人教育的落实与高职院校的制度建设也有密切关系,完善的制度能够保证德育教育的实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健全思想政治领导体制,以校党委统一领导,院系、教师和班级学生管理为一体。教职员工、系部、学院和各个部门的分工不同,但作为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有育人的责任[9]。一些高职院校的育人意识不强,只重视完成本部的计划,立德教育的联动机制不完善。学校需要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作用,进行长效的立德树人教育,形成共同育人的大环境。同时,家庭和社会也要发挥作用。学校要与家长保持联系,家校互动,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发挥社会舆论、社会文化、社会实践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公德。
(五)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育人体系
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特点,优化资源,建立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体系,完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划和框架。全方位育人是要深入挖掘专业课资源,融入立德树人理念,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全员育人是在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教职人员的作用,从上到下,形成合力,共同育人。全过程育人是从学生进入学校到离开学校,将育人工作贯穿始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结 语
总之,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和中心环节,高职院校在教育管理中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健全领导体制和德育工作协同机制,建立全过程、全员、全方位育人体系。全校教职工要形成合力,改进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氛围,落实教书和育人一体化思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