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背景下经贸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2-21杜友文潘东旭
杜友文 潘东旭
(1.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连云港 222000;2.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江苏·连云港 222000)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在对外贸易领域得到长足的发展,直接促进我国与其它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的交流。对外电子商务又称跨境电商,是基于互联网应用技术基础上,促成内陆与境外国家贸易往来的新型贸易活动。不同于传统境外贸易活动,跨境电商缩减了商品交易流程,提升对外贸易物流速率,增强了对外贸易活动运转质量,是经济全球化视域下新型的对外贸易模式。伴随境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大高等院校逐步注意到跨境电商在经贸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并纷纷汲取跨境电商模式的实践精华与理论依据,制定了科学的跨境电商教育体系。然而由于我国跨境电商教育起步较晚,借助当前所应用的跨境电商教育模式与相关专业设置,难以满足培养复合型经贸类人才的需求。因此,为有效适应当前跨境电商发展趋势,提升我国经贸类人才培养力度,探索全新的融入跨境电商体系的经贸类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校当前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构建良好的经贸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需要深入分析当前跨境电商与经贸类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通过深入的分析与论证,才能在紧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的前提下,促进我国经贸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与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输出大量本领过硬,理论扎实的综合型人才。
一、我国跨境电商教育的现状
(一)跨境电商课程设置较为仓促
现阶段我国部分高校在充分梳理并分析相关理论的前提下,全面应用并配置高校自身固有的教学资源,重新配置电商课程体系,主要对电商教育所触及的互联网技能与知识、对外贸易专业技能与知识及相关法律等层面进行重新的编排与配置,以此形成符合跨境电商需求的电商教学体系。显然在跨境电商课程设置中,我国高校存在着课程体系配置仓促,教学体系侧重于对相关理论的整合与分析,难以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无法引入具备社会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导致当前跨境电商教育教学效果不佳、理论与实际结合不深,教学体系拘泥于传统电商教育框架内。程叶(2015)认为跨境电商课程设置仓促问题与高校专业设置观念具有直接的关系。现阶段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专业设置 “跟风”问题,往往会根据当前热门领域的发展而开设相关专业。跨境电商课程设置情况也是如此,学校往往在未全面探清跨境电商运作流程、时代使命、社会价值及实践问题的前提下,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与编排,难以有效发挥跨境电商课程真正的教育效用。
(二)跨境电商与经贸类专业的融合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展开,跨境电子商务交流活动日趋频繁,对综合性跨境电商人才的质量逐年提升。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更应拥有稳固的社会实践能力。能够在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准确把握市场发展动向,商品运作流程,以创新的思维统筹新局势下我国各类跨境电商运作模式。我国高校为响应时代号召,确保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效率与质量,在经贸类专业体系中增加跨境电商课程,以此满足高校人才培养需求。章莲韵(2018)认为在经贸类专业融入跨境电商课程是当前电商教育的最优路径,能够有效促使相关专业学生在理清本专业学科理论本质的基础上拓展学科广度与深度,丰富专业教学内容,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因此,高校应以课程设置为辅,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主,提升跨境电商与经贸专业融合质量。
二、跨境电商教育对经贸类教育的意义
据相关调查显示,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9 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出口跨境电商规模达7.1 万亿元,而进口跨境电商规模则为1.9万亿元。然而受国际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我国传统对外贸易发展停滞,进出口贸易总额难以实现突破,跨境出口改革迫在眉睫。伴随跨境电商规模的持续扩大,我国传统外贸产业纷纷实施体制改革与转型,一时间,各类电商平台迅速增加,虽有效缓解我国对外贸易当前的产业发展问题,却俨然形成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在新时代发展视域下,经贸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主要针对跨境贸易与国内贸易两个层面,为有效实现高校人才的全面发展与综合培养,将跨境电商教育融入经贸类专业教学领域既符合高校专业的发展需要,又满足经济全球化语境下外贸企业转型的要求,是高校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曾汝可(2017)认为跨境电商教育需要充分结合经贸理论与社会实践技能,实施交叉学科融合,有益于教师巩固经贸类专业各课程理论知识,推进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与运用。而陈国进(2017)则认为传统经贸类专业难以与当前社会需求相匹配,而掌握跨境电商知识的人才,能够获得更宽阔的发展途径。
三、经贸类人才培养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相关课程设置与跨境电商教育不匹配
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下,不仅要求经贸类人才充分理解并运用经贸类专业技能与知识,同时也应具备充足的电子商务运用技能与相关理论知识体系。能够充分运用相关互联网技术与知识,全面了解跨境贸易国家文化差异与法律法规,能有效确保学生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提升外贸企业电子商务的经济效益。然而在我国高校传统经贸类课程及社会实践经验,已难以与当前跨境电商教育情况相匹配。部分高校经贸类专业课程依旧植根于传统对外贸易体系中,课程编排比例、内容及重心难以突出时代发展的特征。如果仅仅将跨境电商课程作为高校教学体系的子系统,则严重忽视跨境电商教学体系的重要性,无法使跨境电商渗透到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此外,由于跨境电商作为经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子系统之一,课程所涵盖的内容与课时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造成学生难以充分把握跨境电商复杂的理论知识体系与相关专业技能的提升,不利于我国高校经贸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展开。而根据跨境电商的重要性,将跨境电商创立为独立的专业显然不具备足够的社会实践基础,而作为课程体系,经贸类相关课程体系又难以从理论结构的角度补充或支撑跨境电商教育,造成跨境电商教育处于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二)缺乏支撑跨境电商教育的实践条件
校外实践基地是我国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硬件设施与基础条件,更是跨境电商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当前跨境电商教育的趋势下,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实践基地不足,实训环节不规范等问题。很多院校通常采用校内实训的形式,对学生展开相关实践教学活动。但由于校内实训是采用模拟系统进行实践教学,难以有效让学生对真实环境进行了解与把握,存在实践与社会相脱节的教学问题。譬如,在我国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与对外贸易相关的政策与法律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而高校模拟系统中的政策与法律往往难以得到有效地更新与利用,导致学生在后续社会实践活动中遭遇诸多政策层面的困难,限制着高校经贸类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从经济形态角度分析,跨境电商与我国经贸活动具有本质的区别,更加注重对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考核,假若缺乏对真实情景的理解,将造成学生无法在短时期内形成对跨境电商体系良好的适应力,影响外贸企业跨境电商活动的展开,限制着中西政治、经济、文化的有效交流与发展。
四、基于跨境电商的经贸类人才培养模式
(一)优化经贸类专业课程设置
基于当前高校经贸类专业学生缺乏对跨境电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掌握,高校应全面解构原有的课程体系,增添与之相应的核心课程。譬如,国际物流、平台操作及电商销售等课程,保障高校学生能够全面而稳固地掌握跨境电商具体操作技能与理论基础知识。从而在商品推广中懂得选取合适的营销工具;在物流配送中明确货物运输最优路径的选取与识别,为企业节省物流成本。可以说跨境电商教育需要结合多理论、多学科、多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才能有效提升人才培养效率。因此,在具体课程编排中,高校应在完善跨境电商课程编排体系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各课程与跨境电商教育间的切合点与关联点,以跨境电商为课程编排核心,以经贸人才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为目标,充分将跨境电商相关理论与经贸类专业课程相融合相渗透,使之形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整体。值得注意的是,在课程编排重心的层面上,高校应立足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方向,努力发挥各课程对跨境商务教学的支撑作用。
(二)构建“创业+实操”培养模式
基于实践基地缺位、模拟实训不足等问题,高校应积极鼓励经贸类专业学生构建形式不同的项目小组。以运营小组的形式,通过真实的跨境电商平台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确保学生在获取充足的实践知识与经验的同时增强综合素养与实践技能。“创业+操作”模式是基于创新创业基础上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市场经济运作规律为前提的全新实践体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与兴趣,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根据“创业+实操”的本质来分析,该模式将学生创业作为主要教育目标,将实际操作作为人才培养路径,从学生心理层面上构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与需求,使学生在掌握相关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模式。尤其在“跨境电商”背景下,经贸类学生能够通过有限的课程讲解与实际操作,把握当前跨境电商对商品营销与客户管理的相关流程与方法,从而形成自主探索相关政策法规、行业发展动态、创新性策略等理念,真正做到将跨境电商教育由单向教育转变为自主教育的教学目标。
(三)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创业+实操”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解决经贸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薄弱,实践条件不足等问题。然而为有效推进相关高校人才培养进程,为我国跨境贸易产业发展提供助力,高校应深化 “创业+实操”模式的内涵,不仅要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更应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和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利用校企合作模式提升经贸类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换言之,即将学生创业为最终目标,将学生“实操”与“校企合作”作为关键途径,准确把握现代对外贸易企业的实际需求,促使学生融入到外贸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与传统校企合作不同,学生无需真正进入企业进行具体的事务性工作,而是按企业具体要求,在正常的学习生活之中,利用所学理论知识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行对外贸易活动。可以说该模式具有较强的自由性与多元性,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具体实践情况予以充分的理论指导,满足学生在跨境电商活动中的多元需求,同时也为现代外贸企业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撑与人才保障。学生在校企合作模式中,不仅为跨境电商创业奠定基础,更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领域的全面发展。
结 语
跨境电商是我国对外贸易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我国高校经贸类专业教育的新方向。高校应重新构筑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在将跨境电商融入各专业课程的前提下加强“创业+实操”与“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工作,使学生在明确的“创业”目标时,充分汲取各专业理论知识与跨境电商实践技能,为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