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学场域中的国家竞技体育形象重塑研究

2019-02-21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竞技民族

沈 娟

(四川文理学院 体育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1 国家竞技体育形象的概念与特征

1.1 国家竞技体育形象的概念

继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国家形象”的概念后,学术界逐渐热衷于从各个方向与领域,对“国家形象”进行不同深度与广度的研究分析.经过长期的研究累积与类别划分,构建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体系,为研究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国际性交流中的地位与关系,提供了一套全新的理论依据.此外,作为国家体育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竞技体育形象直接展示出了在竞技体育舞台上的特征与风格.因此,有学者认为在国际竞赛过程中,国家竞技代表队或竞技团体所呈现出来的诸多现象表征如行为表现、精神面貌、性状特征等,都会给国际社会建立一个主观并直观的印象,进而全面评判与深入解读出整个国家的竞技体育.[1]此外,当今世界的竞技体育赛场,类同于国与国之间无硝烟的战场,比拼较量不仅是运动员、教练员的技战术,还有国家的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甚至是国家的文化内涵、价值理念.所以,现在奥运会已然超出了国际体育盛会的局限,成为各国间国力、科技、文化等亮剑的完美舞台.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以中国元素为表现风格,向世界展示了华夏数千年的文明传承与积淀,在惊叹于璀璨文化的同时,更是可以深刻感受到科技实力与综合国力的强盛,无愧于“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的盛赞.显然,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办,为国家竞技体育形象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此可见,国家竞技体育形象的形成,除了涵盖竞技体育的领域范畴,更是渗入民族文化的核心理念.

1.2 国家竞技体育形象的文化特征

随着国家形象概念的频繁出现与应用,其系统分支下涉及体育领域中竞技体育形象方面,更是成为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与命题,以至于受到广大学者的青睐与关注.现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国家竞技体育形象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构成要素的多样性.剖析国家竞技体育形象的构成,其中不仅包括发展形象、个体及群体形象等,还囊括了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素养、竞技价值观等.在对这些构成要素的评价过程中,构建与完成了国际舆论的投影.第二,评价的主观差异性.由于受到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文化理念、教育体系等方面的影响,甚至于政治立场与获取途径、方式的干扰,使得国家竞技体育形象的评判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偏离客观事实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第三,形成的长期性.同样在形成竞技体育形象的历程中,往往需要几代人数十年始终如一的付出累积,待其形象塑形之后,便可在人们的意识领域中长期而稳定的维持,如中国武术在外人的视野中,一直保持着神秘色彩.第四,个体事件的扭转作用.诚然竞技体育形象的形成过程历时长远,但也不能忽略其个体的事件的扭转作用.可以因为它的正面性,使得其所处的不利位置发生改善;也可以因为它的负面性,使得其所有的努力与付出功亏一篑.

2 国家竞技体育形象的发展困境与文化失语

2.1 文化规则制度规则下的瓶颈效应

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国内经济、文化、体育等各领域都是百废待兴,为了能够提高综合国力、稳定国际地位,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计划与措施.在这些策略的指导与运行下,国家实力飞速增长,不仅极大的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还刺激了他们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对于国家而言,已然不再满足于国内的安定发展,而是开始寻求在明争暗斗的国际交往中维护与彰显自己的大国地位与形象.无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年代,大国之间的竞争与较量永不停息,而体育因竞争性与对抗性的特点,自然成为了各国争锋较力的切入点.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会便衍生为和平时期各国彰显国力、营造形象的舞台.鉴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这一特性,中国借鉴学习了苏联的“举国体制”,即以国家利益为最高追求,在全国范围内调动、整合相关资源和力量,国家统一负责配置教练员和软硬件设施,集中全国资源与优势参加国际体育赛事,以争取优异成绩、夺取金牌,进而凸显国家综合国力、塑造大国体育形象.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不仅需要面对各项资源的严重不足匮乏,而且还需要在体育领域的某一方面形成国际性成果,显然除了举国体制以外别无他选.所以,举国体制无疑成为了营建大国体育形象中最为有效、恰当的历史选择.

但是,这种历史的选择亦是有时效性的.在举国体制初期运行的半个世纪里,它成为国内体育发展最为有力、有效的支持与保障,满足、实现了当时中国发展体育的诉求与目标.然而,在时代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人们在意识领域等方面逐渐产生新的突破与认知,开始反思与修正以往的目标与认知.如,人们开始对“举国体制”进行了论述、为了争取荣誉,使得竞技体育绑架了体育、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脱节发展、金牌的成本与意义等等.其中对于“金牌”的争议中认为,中国对于金牌的过度重视,将其与国家体育发展水平紧密联系到一起,甚至是不计成本的去“拼”金牌.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获取一枚金牌的成本价大约是7亿,而这也从另一个层面坐实了中国“暴发户”的定义.此外,还有数据表明,刘翔在成为奥运会110米栏冠军的那一年,大约花费了300万的经费.据相关的研究数据显示,国家对于奥运会运动员的单人投入大约为四五百万元,中国代表队400余人,总投入在16—20亿,换算至金牌,大约为五六千万元一枚.尽管这两项数据相差10倍有余,但是纵使按照后者计算,其金牌的成本价也是极为高昂的.所以,举国体制下对于金牌的偏见与认识、资源耗费的价值与意义,值得当下人们的反思.否则,中国的国家竞技形象,不免带上“暴发户”的标签.

2.2 文化分歧当前国内体育的失衡发展

就目前而言,国内体育的发展依然是倾向于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无论是从现代竞技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对比角度,还是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的对比角度中,都可以发现不仅是经费的投入差距,还是在新闻媒体的导向传播方面,现代竞技体育都占有绝对的优势.通过相关的调查表明,国外公众对于中国体育的了解与认知,基本都停留在源自于西方的竞技体育项目,如中国的CBA、中超联赛、排球联赛等;中国的优势体育项目乒乓球、羽毛球等;中国知名运动员的代表有姚明、易建联、邹市明、刘翔、李娜等.事实上,这不单单是国外对于中国体育的了解与认知,也还包括了国内大众对于自己国家体育的认知现状.毫无疑问,在举国体质发展的几十年中,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经历了从弱到强的华丽转身,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国内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方面则不尽如意.一方面,国内诸多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因无人问津与关注而逐渐走向消逝;另一方面,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亦是进行了传统与现代竞技的分化,而渐渐失去了民族特色与文化内质.

体育不应只是一种活动手段与方法,更是一种文化的代表与象征.即便人们长谈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是依然难以从实际方面做到.以武术为例,现代竞技武术的发展凭借其动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极大的推动了武术国内外的传播与发展.现在世界各地都有中国武术的影子,不但拥有众多的武术爱好者、习练者,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国际武术赛事.看似繁华发展的背后,又有一种来自于国外的质疑:中国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就是指着这种体操化、舞蹈化了的规范性动作,亦或是呈现在各种类似于竞技体操的空翻难度上?“在传播学的视野中,各国在国际舞台上对于新闻受众的各种争夺手段,本质上都是以展示和传播民族文化为最终目的”.[2]在当下各国之间的角力中,文化特色愈显重要,这一点已经成为各国达成一致的共识.然而,现实不足的是一方面国家媒体层面在国际舆论导向中的力量薄弱,缺乏影响力;另一方面,不论是国内媒体视野或是国内大众视角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都不甚了解与关注.这样的“外患”与“内忧”着实不利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2.3 文化沉默国家竞技体育形象的维护意识薄弱

由于在历史观念认知上的错误理解,将国家竞技体育形象等同于国际体育地位,加上对于奥运金牌的盲目追求,认为只有争金夺银才是展现竞技体育实力的正道.[3]确然,这与历史背景下的屈辱心态有关,同样也符合当时国际政治形势的考量.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否认中国对于国家竞技体育形象认识的不足与局限.一方面,缺少了长期性、战略性的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在面对与处理各种突发情况时缺乏足够的应急性与决策性.

在信息高度发达、社会舆论导向空前发展之际,面对与处置各种突发状况时,如过不能反馈或不及时反馈,就会在整个社会舆论中处于极为被动的状态.在社会舆论导向中,正是因诸多因素影响后的默认与隐瞒,致使“沉默螺旋效应”的发生.在2007年中英两国的两场足球交流赛中,接连发生打架事件并因此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纵然引发比赛冲突的原因较多甚至有些偏于无奈,如在第二场比赛中当值裁判对国奥队员屡次遭到伤害不做任何判罚等,但依然可以通过其它手段与方法将其事件影响降到最低.出乎意料的是,由于中国方面的反映明显过于平淡,甚至试图淡化这一事件,从而致使国奥队不但没有获得社会舆论的谅解,反而加剧了事态的严重性,甚至于产生了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中国足球声誉毁于一旦.

3 国家竞技体育形象的重塑策略与文化重构

3.1 文化价值导向的回归:体育去功利化

在我国举国体制模式的引导下,国家竞技体育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却因其发展的局限性与必然性,造成国家及人民对于金牌的盲目崇拜与追求,最终在一枚枚金牌的诱导下,促使我国体育的发展趋向于功利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金牌至上”论成为我国体育健康发展的最大观念阻碍,甚至严重影响了我国体育国际形象的树立.回顾采取举国体制政策的初衷,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体育因其跨文化、跨国界的特性,成为当时国际环境下各国彰显国力、争取荣誉、突破与对抗的有效手段与方式,进而造成了特定历史语境下体育价值观与政治意图的交融.然而,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演变,曾经的国际冷战环境已然不复存在,而且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已经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俨然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大国之一.可以认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已经不再是口号式的奋斗目标,而是已经不争的事实.因此,对中国而言凭借斩获奥运金牌,依托奥运奖牌数量来证明与展示国家实力、树立国家体育形象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而且,当下的国家形象与国力展示,金牌已然失去了说服力与代表性.同样,暂且不论体育背后的政治色彩,仅是时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等内涵和诉求,就已经区别于过去.一方面,通过体育运动来表达强烈地民族情节和爱国主义;另一方面,集中展现出人性的光辉.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最初理念便是打造一个世界范围的无国界、无政治的体育竞赛舞台,所以在涉及体育活动的相关报道中,都应该逐步的削弱其背后的政治因素,还原体育运动本身的纯粹的价值追求与内涵展示,唯有如此才能利于国家体育形象的纯洁发展.

目前而言,在塑造国家体育形象时非常依赖于专业的体育传播手段与方式:一是筛选具有宣传价值的报道,针对预期的诱导效果,设定具有目的性的议题氛围,吸引广大受众的目光与注意,传播民族特色文化,引发受众群体的轰动效应.二是赛事组委会凭借一手资源的优势,极力打造权威性的传播平台,进而提升自身影响力与号召力.总之,不论是何种形式的传播,都是以媒介为传播手段,通过体育的视角,来塑造国家形象.长此以往的传播渲染,逐渐在人们心中塑造出一个虚拟却又真实存在的国家体育形象.与此同时,各个国家为了能够彰显国家完美体育形象、凸显国家体育形象的特点,使得其在传播国家体育的过程中,产生倾向化与利益化趋向,脱离了信息传递的纯粹性与客观性,反而不利于维护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体育形象.

3.2 传统文化特质的凸显:强调民族文化

在信息爆速发展的时下,各国文化、信息交流高速而广泛,如何有效宣传民族本土文化进而促进国家形象构建,成为时代背景下最为炙手的切入点.[4]对于每一个国家而言,体育文化是其国家体育形象的灵魂构成,更是其树立国家体育形象的核心所在.竞技体育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是一个具有特殊代表性的存在.除此之外,还有具有民族文化特色风格的民族传统体育.然而,在近代中国竞技体育飞速发展的数十年间,由于关注方向与聚焦角度的影响,使得竞技体育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甚至已经走出国门面向了世界.但是,那些经受历史层层考验流传下来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因为生活方式的转变、社会发展的需要等,而逐渐走向衰落,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无疑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与冲击,进而使得诸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长期的低迷发展阶段.在面对竞技体育文化盛行其道的同时,国内民族体育的文化自信与坚守显得极为脆弱与无力,在国家竞技体育形象中已然缺少了其最具特色与标志的部分.[5]因此,在传播内容上,不能局限于时下热度高、人流量大的体育项目,如奥运项目.还应辐射至具有特色性、文化性代表的民族传统类体育项目.在传播方式上,秉承发展影响力与吸引力的前提,同时拓宽并开辟新的传播渠道,以提高国际对中国的关注与兴趣.

尤其是在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引领下,各国竭力挖掘本国特色民族传统文化,争先为传承与宣扬民族文化做出努力.武术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在上世纪的拳种整理过程中,梳理统计出了129个拳种,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拳种陆续被发现,并被列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中国的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又岂止武术一种,其种类项目繁多、特点特征鲜明,令人难以窥其全貌.然观其现今传承与发展的现状、趋势,却不得不令人深感惋惜:科技时代思想空前解放的背景下,不仅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发生了转变,就连他们生活生存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追求都发生改变.使得原有依存于人们特定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的各项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失去了发展的生存条件和传承动力,进而一步步走向衰落直至消失.因此,放眼当下的社会体育活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项目少之又少,基本上都是一些现代化的舶来品.虽然不能否认现代体育项目的运动功能与价值,但是也不能完全由这些体育项目来构建国家体育形象,毕竟无法通过这些国际通用的体育项目,来刻画与勾勒出国家体育形象的核心灵魂与内在特质.[6]反而是那些面临各种发展困境,受到各种阻碍影响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才能衬托出中国民族体育形象的特色与不同.

3.3 赢得国际体育话语权:重视体育外交

在构建中国国家竞技体育形象的过程中,不仅要凸显其外在的形象层,更要注重其核心的内在话语权.目前,中国在体育方面缺乏专职的外交机构,统一由国家体育总局筹划,从而在专业程度方面显得“业余”,不能充分胜任所有的体育外交活动.其次,在国际体育话语权方面与现在的中国国际地位不匹配.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与世界影响力突飞猛进,但是在国际舆论导向的控制力与影响力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更不用说涉及体育领域方面的相关话语权.如,在奥运会的项目组织中,中国在册人员严重不足,其话语权与影响力可见一斑.此外,要突破甚至改善我国体育外交的国际舆论环境,任重而道远.此外,面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趋势,但并不意味着世界环境的平和与安定,甚至是各种暗流涌动.如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期间,就不断遭受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与针对,甚至于有国外媒体歪曲报道.显然,体育作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领域,其影响力非同一般.因此,中国需要在体育外交与国际话语权方面做重点突破,以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同和融入国际话语体系,为构建良好的中国国家竞技体育形象做准备.

中国著名的“乒乓外交”,无不是一个极为成功的例子.在以乒乓球比赛为契机的政治活动中,不但促进中美两国的和平发展,更是奠定了两国体育活动交流的基础.不论是对于当事者的任何一方,都是有百利存在的.可以认为通过采用体育外交的手段,不仅可以实现国与国之间体育项目、体育科技之间交流与活动,更可以衍生出除却体育之外的众多利益成果.再者认为,体育外交是与国家体育话语权息息相关的.通过体育外交的形式,展现与完成国际体育话语权的呈现.所以,重视体育外交,对于强化、争取国际体育话语权至关重要.

3.4 民族文化符号的展现:彰显本土气息

2008年北京奥运会顺利召开,不论是从赛事组织,还是文化传播等方面都无可挑剔,因而受到国际舆论的高度赞扬.尤其是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更是让世界为之惊叹不已,深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分析其成功原因,其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展示便是占据首要位置.对于世界而言,北京奥运会的开闭幕式无疑是场空前的视觉盛宴,满屏的中国元素与符号,其民族性与文化性可谓扑面而来.所以,它是一场“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显然,北京奥运会对构建与彰显中国国家体育形象意义非凡,并为以后中国举办各类、各项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提供有力参照.在赛事文化视觉符号的设计和甄选方面,应基于本土文化,进而彰显民族情怀与本土特色气息.

可以认为,人们对于国家形象乃至于国家体育形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皆来源于国家的本土特色文化.对于民族本土文化的认同,莫过于生活生产过程中,对于特色文化领域的亲切与守护,始终如一的坚持与信仰.因而,以本土文化的特色气息作为塑造国家体育形象的最终基石,才更具有民族文化的说服力与权威性.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竞技民族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竞技精神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花与竞技少女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