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野下农村党员的思想现状及对策

2019-02-21董宝清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农村党员乡村振兴党员

董宝清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四川 成都 610012)

0 引言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为了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

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农村党员是农村社会的骨干分子,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依靠力量,是“主体中的主体”,他们思想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思想教育,向来把加强党员教育作为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举措,作为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的重要法宝.毛泽东同志就曾深刻地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2]因此,要想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党员思想现状的调查研究就势在必行.

1 当前农村党员的思想现状及其问题

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一方面,经过历次党内集中教育的洗礼,农村党员政治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都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思想状况与党的思想状况紧密相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密不可分,也与其自身特点和职业状况息息相关.总体来讲,农村党员思想状况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地方发展,注重为民服务,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自觉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利益关系的深度调整,农村党员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精神操守,但更多关注党的“三农”政策

调研发现,大部分农村党员对党的理想信念要求是知晓、明确的,都能坚定跟党走的信念,都能自觉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但他们关注更多的是关乎自身发展利益的党的“三农”政策.他们认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确立的惠及亿万农民的各项“三农”政策,使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庭院、楼房、汽车纷纷变成了现实,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今天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巨大成就.但他们担心党的惠农政策会有所变化,现在的好日子不能长久下去,希望党的惠农政策长期不变并能不断出台新的更好的政策,让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让更多的农村群众加入到党组织中来,共同为党的事业奋斗.

1.2 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但更多关注利益相关的人和事

调研发现,大部分农村党员对党的宗旨意识是清楚明白的,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在本乡本村搞好生产、带头发展、带领致富.一些党员放弃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乡创业,一些党员贴钱帮助村民搞发展、兴产业,具有十分可贵的奉献精神.但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农民利益格局也随之不断变化调整,利益诉求多元化、利益界定精细化,更多的农村党员越来越看重与自己实际利益联系紧密的人和事,看重现实利益.他们对本乡本村致富能人给予更多的关注,对本乡本村建设项目、产业项目投入更多的力量,对扶贫款项、集体资金投去更多目光.他们普遍希望上级能更大幅度地给他们以项目、资金和人才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增收致富.

1.3 积极参与党内活动,但对目前组织生活形式和学习教育方法较为排斥

调研发现,绝大多数农村党员都能自觉参加党的组织活动,履行党员义务,但也有一些党员对传统的组织生活方式、学习教育方法感到厌倦,对参加组织生活和学习教育兴致不高.大家认为,在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信息爆炸时代,发微信、拍抖音成为新时尚的当下,党内的学习教育、组织生活仍然是读书念报、你说我听;仍然是说者不自然,听者不耐烦;仍然是教育的只管教育,不管效果,觉得这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千次与开展一次没有本质的区别,令人感到乏味,缺乏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1.4 倾向性基本一致,但经济条件的不同导致思想上有一定的差异性

调研发现,在乡村经济状况好、农民收入高的地方,党员思想状况相对稳定,个人经济条件好的党员,他们的思想状况也相对稳定,对党的政策和当地党委政府的看法较为客观和满意相反,在一些经济状况较差、农民收入普遍较低、生活较困难的地方,多数党员在思想上则会对党的政策、对当地党委政府以及一些正常的社会现象表现出一种不满的情绪.

2 影响农村党员思想状况的主要原因

分析当前农村党员的思想状况,离不开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也离不开整个党员教育工作的现状.细究之,造成上述农村党员思想问题的原因,既有宏观层面的,也有微观层面的;既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2.1 党员教育的方式缺乏创新,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党员个性化需求

一些农村党员对长期以来的“读报式”“讲课式”“灌输式”教育方式不满意,大家认为,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信息时代,这种传统的方式所提供的知识、信息十分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家的需要,难以与党员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合拍,难以引起大家思想上的共鸣.现在,农村有很大一部分党员通过手机和互联网获取信息、关注社会热点、参与民主政治和社会话题讨论,网络已经普遍成为广大党员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重要手段,发微信、拍抖音成为农村社会的新时尚,而这块阵地恰恰未被我们的党组织有效占领,党员教育宣传未能很好地在网络上传递正能量,致使许多消极的、负面的信息不断在党员群众中传播,使社会价值认同和行为取向更为复杂,对党员的“三观”造成影响,让部分党员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少数意志薄弱者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问题.

2.2 学习教育的内容普遍缺乏针对性,对广大农村党员吸引力不足

从教育内容看,一方面,当前的学习教育对现实的理论问题,对党员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以及一些不可回避问题,总体上缺乏有效的解答,“不好说”“不敢说”“不能说”“不会说”“说不清楚”的现象依然存在.对这些问题,越回避让党员越没兴趣,党员教育这一思想阵地越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另一方面,教育内容没能与党员的现实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没有让党员觉得参加学习是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自己所必需的一种内在要求,没有有效调动党员学习教育的内在动力.再一方面,教育重点不突出,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实际操作中“一锅煮”的现象普遍存在,从上到下“一个声音”,下级不管上级的要求是否符合当地实际,不进行实地调研、需求调查,“依葫芦画瓢”,结果“上下一般粗”,导致党员教育的内容与当地党员的实际需求相偏离.同时,学习教育缺乏层次性,教育培训过程中不分行业、不分群体、不看对象,“一个方子吃药”的现象也还存在,造成教育内容与受训对象互不匹配,导致学习教育效果不佳.

2.3 党员教育的资源整合不充分,不能完全适应统筹协调发展的新趋势

近年来,全国许多主动顺应信息时代发展潮流,大力推进网络教育,积极开办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有力增强了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但从整体上看,各地各单位在推进党员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从横向看,各部门各单位都有自己的党员教育网站,都在开发自己的党员信息服务平台;从纵向看,中央、省、市、县,甚至一些乡镇(街道)、村(社区)都有自己的信息网络平台系统.表面看,似乎资源异常丰富,但很多党员面对如此丰富的资源却显得不知所措,不知道使用谁的好.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实际效果并没有变得更好.更为重要的是,党员教育与干部教育、社会培训、公共服务、电视传媒、大专院校教育教学、科研院所研究、农业农技教育等教育教学资源没有充分整合,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整体效应.

2.4 党员教育的机制不够健全,没有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运行方式

一是党员教育专项规章制度不健全,自上而下还缺乏一套科学的管理、运行、保障、服务、激励、关怀机制,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还不够.主要表现是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力量缺乏、阵地建设滞后、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缺乏有效监督.二是缺乏完善的领导机制.一方面责任不明确,教育措施难以落实,农村党员教育由组织部门和基层党委共同负责,这样便容易出现分工重叠现象,容易造成党员教育看上去都在管,实际上却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工作随意性较大,有些地方在开展党员教育工作时愿意抓的就抓得比较好,不愿意抓的就基本无人问津.三是缺乏完善的评估机制.现在的党员教育还没有科学的评估机制,各地自行制定的评估制度都不太规范,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评估标准定不准、尺度把握不准,造成人人都过关,评估成为走过场.四是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由于各级党组织工作人员力量有限,加之党员教育工作理论要求高、专业性强,对教育者素质要求较高,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相对较少,还未建立起一支规范化、专业化的高素质党员教育队伍;一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负债高,村级党组织无力组织有效的教育培训活动.

3 当前农村党员思想问题的破解之策

邓小平同志指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要贯穿改革开放全过程,如果抓不好,党和国家确实有可能发生“改变面貌”的问题.”[3]当前农村党员的思想问题虽不可谓严重,却也已经到了必须重视和加以解决的程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教育,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握好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的新任务新要求,结合农村党员思想实际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究党员教育的规律和方法,抓住工作主动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务求取得实效.

3.1 要用富于时代特征的具体化阶段性理想信念目标去凝聚党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党员干部“最重要也是最需要注意并切实解决好的是理想信念问题和思想作风问题,最需要加强的是理论教育”.[4]必须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党的创新理话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根据农村党员思想实际,结合时代特征提出具体的阶段性理想目标,使广大党员在实现这些具体理想目标的过程中,感觉到信心和力量.阶段性目标既要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总体价值目标,又要能充分体现新形势下的时代精神,通过教育,提炼形成党内精神的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党员群众看得着、摸得着的理想,对全国人民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因此,每个地区都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提出符合本地区发展的现实的阶段性目标,用这些实实在在的目标去激励党员.

3.2 要坚持根据不同党员的特点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党内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这是我们党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保持“肌体”活力的重要方法.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党员由于各自的职责和实践活动不一样,对理论的需求也不在一个层面上,对理论学习的要求是不一致的,所以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要从实际出发,从党员的需求出发,提出不同的学习重点和要求,加强分类指导,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党员教育培训课程设计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本地实际中去思考、谋划和推进.抓好农村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技能培训,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的实际需求,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对农村党员干部、普通党员、大学生村官党员、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等重点人群进行集中轮训;以远程教育站点为主体,建立和完善农民科技培训基地,持续开展现代农业知识和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培训,提升农村科技管理干部、青年科技带头人、项目经理和农村信息化人才、农业技术经纪人、农村先进实用技术人才的技能和水平.二要立足基层、贴近实际.根据不同层次的党员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分类确定培训重点,建立起适应不同对象需求的分层次、分类别课程体系.比如,对农村党员干部,突出服务意识、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及胜任本职工作所必须的知识、技能、素质培训;对普通党员,加强农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高他们的“双带”本领.三要对接需求、创新方法.丰富农村党员教育内容,应该在追求稳健发展的同时力求创新,“供其所需,补其所短,应其所变”.“供其所需”要求教育围绕农村党员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开展教育工作;“补其所短”教育者了解农村党员最需要和最欠缺的内容.[5]尽可能在教育过程中满足党员的多元需求,设计不同类别、不同内容、不同时间、不同方式的课程体系,建立起“菜单式选学”机制,采用在线学习和社会化选学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课程,党员则结合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自主选择所需课程.

3.3 要创新信息网络条件下党员教育形式,使之更具活力和成效

当前,党员教育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在现代传播方式迅速扩大的信息网络时代,如何改进传统的党员教育形式和手段,使学习教育更富有成效,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是丰富党员教育载体,拓展党员教育渠道阵地.《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规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推进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6]要在巩固现有教育手段的基础上,有效整合远程教育、党员电教、手机信息平台和党建网站资源,建立网上流动党支部、网上流动党校、网上课堂、网上学习城,构建时时可学、处处可学、人人可学的党员教育网上学习综合服务平台,切实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员教育就覆盖到哪里.扎实推进党员教育“上手机、上电视、上互联网”工作,依托“村村通、户户通”工程,推进网络阵地一体化建设,不断扩大党员教育的覆盖面.二是创新党员教育手段,拓展党员教育服务功能.党员教育要注重理念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充分考虑党员的个体能动性和自主选择性,更多借助实践锻炼的方式来教育党员,让广大党员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深刻理解理论教育的内涵和实质,从而达到教育与实践相得益彰的效果,切实增强党员教育实效性.注重典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以典型教育来推动农村党员主动进行自我教育,以农村党员规范的自我教育来仿效先进典型,从而提升农村党员的思想意识,实现增强党员教育有效性的目的.注重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对农村党员进行思想教育,解决他们思想问题的同时,必须结合党员的实际问题,从实际问题中找到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本原因,想办法找到有效对策,只有这样,农村党员的思想问题才会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三是注意资源整合,搭建党员教育综合性服务平台.要抓好农村党员教育,单靠组织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整合农、林、牧、科技、教育等部门资源,搭建服务农村党员群众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延伸领域,增强党员教育服务性.

3.4 要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的领导机制、运行机制、评估机制和保障机制

以机制建设促进党员教育的科学性、稳定性确保党员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是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农村党员教育的实施主体在县、乡,必须强化县、乡党委特别是乡镇党委抓农村党员教育主体责任的落实,将党员教育工作纳入基层党建目标考核内容,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专人定向负责每个村的党员教育,确保农村党员教育真正有人管、管得好、见成效.二是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毛泽东同志指出:“提高党支部及党员作用.支部不但是发展党员教育党员的学校,而尤其应当成为连队的坚强堡垒。每个党员不仅是模范战士,而同时是非党群众的领导者.”[7]我们党内每个党员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这是中国共产党抓党的建设最为成功的经验之一,也是抓党员教育最重要的阵地、最有效的方式.在开展农村党员教育中,党支部应履行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等方面的职责,把抓好党员教育作为支部建设的硬指标,落实好“三会一课”、领导干部讲党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规定,让支部学习成为常态,让经常性学习成为党员的自觉行动.三是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农村党员教育中出现各种问题,有时效果不佳,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缺乏一套考核评价机制,没有考核评价作为导向激励,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党支部在抓党员教育时就会缺乏动力和激情,工作质量就必定大打折扣.必须建立一套自上而上、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以考核评价强化工作监督,以考核评价提升工作质量,以考核评价推动工作落实,让考核评价真正成为抓好农村党员教育的“指挥棒”和“助推器”.四是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要配齐基层党员教育工作力量.注重发挥大学生村干部的作用,对他们进行重点培训,配备到农村一线和基层党委及党支部一起共同抓好当地农村党员的教育;基层从事党员教育工作人员应根据教育对象多少,按一定比例进行配置,对党员较少的村可以联村配备党员教育工作者,这是保障党员教育有效开展的关键.要建立经费保障制度.积极争取党费投入;协商财政部门统筹安排党员教育培训专项经费.同时,要建立党员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并建立党员教育经费来源及管理使用办法,用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从制度上杜绝“文件上重要、口头上次要、工作中不要”等形式主义,扎扎实实推进农村党员教育深入开展.

只要抓好了农村党员教育,引领农村党员在生产生活中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培养更多的新型农民,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就能够更加平稳、高效.“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就必定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

猜你喜欢

农村党员乡村振兴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380名农村党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多措并举调动农村党员积极性
富裕县 设立农村党员创业扶助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