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督脉捏脊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观察

2019-02-21程煜龙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1期
关键词:肌张力督脉脑瘫

王 坤,程煜龙

(河南省儿童医院,河南 郑州450000)

脑瘫是临床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以患儿智力障碍、发育障碍及运动障碍为主的综合征[1],其主要病因为孕妇受孕时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胎儿脑部受损。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可达4%[2],给患儿的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及经济负担。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是脑瘫证型中较严重的一种[3],主要因为脑部运动中枢受损,进而导致患儿肌力下降,肌肉弹性降低,自主活动性差及对抗能力弱为主的症状。中医将其归属于“五迟”“五软”范畴。其主要病机为先天元气不足,脏腑虚弱,以致精髓缺失,气血亏损,进一步发展为生长发育迟缓,四肢肌肉无力。该病的发病机制及对应治疗方法涉及甚广,包括神经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等[4],然而没有发现特异性针对该病的药物和治疗方法。笔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督脉捏脊疗法治疗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发现可有效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并提升肌力,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河南省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4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15.0±6.2)个月。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17.0±7.3)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脑瘫指南及定义、分型、诊断标准修订》[5]拟定:患儿脑损伤严重程度不会加重,呈非进行性;患儿的肌张力下降等症状均因脑部损伤导致;患儿的症状在其婴幼儿时期出现;患儿除肌力下降等症状外,可合并智力低下、语言障碍、感知异常等其他症状;排除因其他疾病导致的中枢性运动神经障碍或暂时性运动障碍。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患儿年龄在6个月至3岁之间;患儿肌力低下,在0~4级;患儿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患儿伴有无规律性癫痫症状;因其他疾病所导致的继发性肌张力不足及运动障碍;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儿。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被动性、主动性及抗阻性训练相结合的康复训练,同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联合运动治疗(PT)、作业治疗(OT)、语言治疗(ST)、理疗等进行治疗。以上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督脉捏脊疗法。医师以两手拇指、食指及中指螺纹面将患儿督脉两侧皮肤提起,两手拇指前推,同时食指、中指向后捻,二者相互配合,交替捏提捻皮肤前行,每捏3下向上提1下,从龟尾捏至大椎为1次。如此循环操作9次,前3次力道稍轻,中间3次可加重力道,后3次力道再次减轻且不进行上提动作,结束后对患儿脾俞、胃俞、命门、肾俞进行点按各1min。以上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6]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价。采用徒手肌力检查法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肌力进行评价。0级:肌肉无收缩;1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2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够对抗地心引力(重度瘫痪);3级:能够对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够对抗阻力(轻度瘫痪);4级:能对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对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5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根据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提高比例及肌力提升比例对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显效:粗大运动功能评分≥14%,肌力提升2级以上;有效:6%<粗大运动功能评分<14%,肌力提升1级到2级;无效:粗大运动功能评分≤6%,肌力提升1级及以下。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瘫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脑瘫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20 103.02±43.86 157.43±37.68△▲对照组 20 107.35±52.73 132.98±23.07△

(2)肌力比较 治疗组患儿肌力提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脑瘫患儿治疗后肌力比较[例(%)]

(3)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脑瘫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肌张力低下型脑瘫在临床上属于较严重且较为特殊的疾病类型,因为此类型脑瘫的症状不仅体现在运动系统上,也涉及神经系统,其病机以脑部运动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研究显示,该类疾病患儿的神经髓鞘脱损,神经元修复功能大幅度降低且数量远低于正常儿童[7],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适当的康复训练可提升肌力及恢复运功功能,进一步促进运动神经元的修复[8]。

督脉捏脊疗法是中医推拿治疗中的特定疗法,最早在《肘后备急方》中已有记载,适用于多种儿科疾病,具有确切疗效且易被接受。该疗法施术部位在背部正中,此为人体督脉所经路线,督脉统帅六阳经,主一身之阳气。《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管子·形势解》云:“阳气始上,故万物生。”由此可知,在督脉施术可刺激周身阳气运行,促进生长发育,温煦四肢百骸。又因督脉与任脉相互衔接,两者循环不休,维护阴阳平衡,针对督脉进行调理,可有效刺激任脉阴血运行,使周身肌肉腠理皆有所养,从而使周身气血通达,诸疾皆去。从现代医学角度而言,捏脊疗法可以促进背部马尾神经兴奋传导,平衡营养物质吸收,调整代谢,对神经损伤性疾病有极好的治疗效果,对脑瘫患儿的生长发育及运动功能修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督脉捏脊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提升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的肌力,改善其运动功能,为提高该病的临床疗效提供了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肌张力督脉脑瘫
脑-肾-督脉轴理论初探及临床应用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最方便的健身
别让肌张力障碍成为健康的“拦路虎”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