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部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烟叶烘烤后品质的影响

2019-02-21童德文石三三周仰泉刘荣斌钟志鹏

农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烤房武平烟碱

童德文,石三三,周仰泉,刘荣斌,冯 立,钟志鹏

(龙岩市烟草公司武平分公司,福建武平364300)

0 引言

烟草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优质烟叶是品牌卷烟工业生产的基础,而提高上部烟叶的可用性是促进国内卷烟“上水平”快捷有效的措施[1-2]。福建武平烟区是广东中烟重要的烟叶生产原料基地,所生产的优质烟叶是广东中烟“双喜”品牌主配方原料。根据广东中烟原料技术中心2016年度出具的外观质量评价以及评吸结果,武平烟区上部叶存在成熟度不足、烤后叶片基部含青、组织僵硬光滑、叶面挂灰的问题,导致烟叶品质有所下降[3]。鲜烟成熟度是影响烘烤后烟叶品质的重要因素,相关研究表明,适宜成熟度鲜烟进行烘烤后香气质量好、吸味醇和舒适,而不成熟烟叶则青杂气、刺激性重[4-6]。因此,适宜的上部叶采收成熟度对上部叶烘烤品质提升具有明显作用[7-18]。本研究以3种不同采收成熟度的上部烟叶为试验对象,分析不同成熟度烘烤后烟叶对其外观品质、化学成分及协调性和感官质量等的影响,以期为武平烟区上部烟叶采收成熟度标准提供理论依据和目标导向,从而提高整体上部叶的烟叶品质和可用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研究田间试验于2016年11月—2017年6月在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象洞镇富岭村福建上下部烟叶深化应用研究示范片进行。烘烤试验于2017年6月在福建省武平县象洞镇富岭村烤房群内进行。2017年武平县1—6月整体气候趋于正常年份,日照时间充足,降雨量适宜。

1.2 试验材料

供试烟草品种为福建省龙岩烟区主栽品种‘云烟87’,试验所用包衣种子由福建省烟草公司龙岩市公司烟科分所提供,为大田生产标准种子。于2016年11月30日播种,按《龙岩市烤烟湿润育苗技术规范》(Q/LYYC 122.02—2010)进行育苗管理。

供试验田地势平坦,田块肥力中等、均匀,前季作物为水稻,排水方便;于2017年1月31日进行烟苗大田移栽。烟株大田生长管理参照《龙岩市优质烤烟生产技术标准体系》(Q/LYYC 122—2010)执行。旺长期时,对烟株有效叶片由下向上第12~14叶位做好标记。

供试烤房位于福建省武平县象洞镇富岭村烤房群,拥有10座密集式烤房。本次试验选取烤房群当中的3座以生物质燃料炉作为供热系统的标准化气流下降式三层密集烤房。

1.3 试验设计

在天气正常条件下,县内烟农一般采收12~14位叶,生育期控制在130天左右(移栽1月31日—6月9日),烟叶成熟度达到尚熟或接近成熟的范围时进行采收,因此造成上部叶成熟度不足的现象。特设置此次试验,以烟株生育期为切入点,在同一田块进行,以烟株的12~14位叶生育期130天(6月9日)采收成熟度为参照,分别推前7天(6月2日)的成熟度采收和推迟7天(6月16日)的成熟度采收,设置3种不同采收成熟度标准为试验处理,进行上部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比试验。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9个小区,每个小区3畦共120株;采收时,每个小区采摘2竿烟叶,每竿150片,约为15 kg,进行挂竿烘烤,详细见表1。

同一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在3座供试烤房内烘烤,选取1名烘烤技术较好的烟农全程负责操作3座供试烤房烘烤,待一个处理统一烤完后衔接下一个处理进行烘烤,烘烤技术操作参照《龙岩市密集烤房去杂保香烟叶烘烤操作技术手册》执行。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根据试验设计,分析3种不同成熟度的12~14位叶外观质量,并在每个处理取1 kg等级为B2F的烟叶检测化学指标。

1.4.1 烟叶干鲜比 调查统计不同处理12~14叶位的鲜重、单叶重,统计分析干鲜比、烘干率[式(1)~(2)]。

1.4.2 外观质量评价 采用国家技术监督局烤烟GB 2635—92分级标准进行烟叶分级,分级后从烟叶结构、颜色、成熟度、身份、油分、色度进行外观质量评价。1.4.3化学成分统计 烟叶化学成分总烟碱、总糖、还原糖、总氮、总氯、总钾进行测定,统计糖碱比、氮碱比、钾氯比[式(3)~(5)]。

1.4.4 感官质量评价统计 烟叶烘烤调制后,每个处理选取1 kg等级为B2F的烟叶供评吸专家进行感官质量评价鉴定,评吸指标主要包括香气质、香气量、劲头、浓度、杂气、刺激性、余味7个指标。

1.4.5 经济性状分析 不同成熟度处理烟叶分级后,对均价、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效益[式(6)]进行统计分析。

1.5 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应Excel 2007进行数据统计处理,采用DPS进行数据方差分析。

表1 试验设计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性状分析

由表2可知,A、B、C处理叶片数均能满足试验12~14位叶的需求;而株高、茎围、节距等主要农艺性状数据差异不显著,表明田间烟株生长发育良好,A、B、C处理均生长整齐。

2.2 干鲜比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A、B、C处理单叶重无显著差异;而A处理的烘干率和干鲜比均达到显著差异,B处理与C处理的烘干率、干鲜比均无显著差异。随着烟叶采收成熟度增加,烘干率增大,即烟叶干鲜比增大,表明烟叶质量逐渐提升。

2.3 外观质量对比分析

成熟度是反映烟叶外观质量和内在协调的重要指标。从表4可知,C处理B2F的颜色较深、成熟度较好、叶片结构柔软度较好、色度较强;B处理外观质量居中;A处理在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和色度上均比C、B处理差。整体外观质量以C处理的采收成熟度最好,说明上部叶采收成熟度越好,越有利于提高烟叶外观质量。

2.4 化学成分比及协调性对比分析

从表5可知,随着成熟度的提高,C处理的总烟碱、总氮、总氯、总钾含量逐渐升高,但均处在优质烟叶的化学成分参考标准之内;而总糖、还原糖含量逐渐减低,更接近于优质烟叶的含量指标;钾含量高是武平烟叶特色,有助于提升烟叶燃烧性。从化学协调性来看,C处理钾氯比在标准参考范围内,氮碱比更接近标准参考范围,糖碱比稍低,整体C处理的化学成分及协调指标更符合优质烟叶标准。

表2 农艺性状统计

表3 烟叶干鲜比

表4 烤后烟叶外观质量

2.5 感官质量评价

由表6可知,成熟度对B2F等级烟叶感官质量影响显著。A处理烟叶成熟感较弱,香气沉闷,刺激性较大,整体欠协调;B处理烟叶成熟感有所提升,感官评吸质量居中;C处理感官评吸质量整体最优,成熟香韵显著,香气饱满,香气量足,烟气成团性较好,协调性好,具有较好的工业可用性,说明上部叶采收成熟度越好,烟叶感官质量效果越佳。

2.6 经济性状统计分析

由表7可知,随着成熟度提高,均价、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均提升但无显著差异。其中,C处理的均价最高,比A处理多4.08元/kg,比B处理多1.03元/kg;在上等烟比例上,C处理比A、B分别提高3.66、2.15个百分点;在上中等烟比例上,C处理比A、B分别提高21.18、3.14个百分点;在效益上,A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B处理和C处理均无显著差异,C处理比A处理增加6.76元/竿,比B处理增加2.49元/竿。

表5 烟叶化学成分统计

表6 烟叶感官质量评价

表7 经济性状统计表

3 讨论

3.1 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

随着烟叶采收成熟度的增加,烤后叶色加深,欠熟至成熟采收叶片烤后颜色由柠檬黄或青黄色转向桔黄色,叶片身份由厚逐渐变薄[19]。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提高,烟株生育期达到137天,烟叶9~10成成熟度后,烤后烟叶颜色趋向于橘黄色,叶色加深,叶片结构变得疏松,叶片均匀度越好,色度越浓,油分减少,叶基部含青比例减少,光滑、僵硬、挂灰减少。烤后烟叶整体外观质量都以9~10成成熟度的采收烟叶最好。

3.2 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及协调性的影响

一般认为,上部烟叶优质烤烟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为总氮和烟碱2.5%~3.5%、总糖18%~22%、还原糖14%~18%为宜;总氮/烟碱在1左右较好[20]。随着采收时间的推迟和成熟度的提高,总糖、还原糖及淀粉的含量逐渐增加,达到某一高点后,随着烟叶的衰老及合成能力的下降,总糖、还原糖及淀粉的含量又降低。烟碱含量也是随着采收时间的推迟和成熟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加,特别是当烟叶生长时间过长、成熟度过高时,烟碱有较大幅度增高[21]。宫长荣等[22]研究表明,烤烟未熟至成熟(适熟)采收烤后叶片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显升高趋势,总氮和蛋白质含量则呈降低趋势,烟碱含量逐渐达到最大值,各种化学成本及比例由不协调转化为协调事宜。杨天沛等[23]认为随采收成熟度的提高,上部叶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石油醚提取物、总糖、还原糖含量呈先上升下后降趋势。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叶位的上部烟叶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提高达到9~10成成熟度后,烟碱和总氮逐渐提高,氮碱比值逐渐趋近1,逐步向优质烟叶靠拢,烟叶协调性越来越好。

3.3 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后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王行等[3]认为上部成熟采收的烟叶,主要表现在香气质转好,香气量增加、杂气减轻、刺激性变小、余味变舒适,浓度和劲头变适中,成熟采收对香气量作用明显。曾祥难[24]认为成熟烟叶烤后内在香气物质及前体物比欠熟和过熟烟叶的更协调。本试验研究表明,9~10成成熟度采收的上部叶表现出香气饱满,香气量足,烟气成团性较好,协调性较好,工业可用性较强。

3.4 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不同采收成熟度在一定程度下影响了烤烟上部叶的内在品质,从而影响烟叶外观质量,进而影响经济效益。田间上部烟叶9~10成成熟度的采收烘烤可以有效提升烟叶烘烤质量,提升上等烟比例和上中等烟比例,优化等级结构,从而提高均价、增加效益,促进烟农增收。本研究与欧明毅等[25]的观点一致,他们认为上部烟叶在未成熟到传统成熟采收阶段,产量和产值都显著增加,而随着成熟度不断提高,产量和产值都呈现降低的趋势,尤其是当延迟15天采收,因烟叶比较糟烂,导致上等烟比例下降,产量和产值均呈现明显下滑。因此在生产上,在达到8~9成成熟度的情况后,结合天气、发病等情况延长上部烟叶生育期推迟采收期,提高上部叶成熟度达到9~10成成熟度后适时采收,提升上部烟叶烘烤后的品质以及效益。

3.5 采摘成熟度影响因素

武平烟区采收上部叶一般在6月上中旬,通常高温多雷阵雨天气容易引起赤星病、青枯病、黑胫病等病害危害烟叶质量,且有些年份持续下雨,烟株易二次吸肥,造成烟叶难烘烤,影响烟叶烘烤质量。因此,武平烟区上部叶形成了8~9成的惯性采收成熟度。

3.6 烘烤过程与烤后烟叶现状说明

3.6.1 A处理 烟叶成熟度对烟叶烘烤难易度造成影响大。因成熟度较差,易产生青烟、光滑现象,甚至青片烟叶出现;烟叶样品大部分取于第2个重复小区(存在青筋),成熟度不够的烟叶烘烤工艺较难掌握。

3.6.2 B处理 烟叶较易烘烤,符合烟农当前惯性操作工艺;但该处理第3个重复烟叶中,由于烘烤工艺不当,烟叶也容易出现较多烤青头现象。

3.6.3 C处理 烟叶较易烘烤,烤后烟叶颜色深、成熟度好、叶片结构疏松,色度浓、油分居中。

4 结论

武平烟区上部叶生育期应达到137天左右,在烟叶达到“叶面全黄,达到9~10成黄,主脉全白,叶尖发白或焦尖现象”的标准采收烘烤,烤后烟叶表现颜色橘黄、叶片组织疏松、叶面均匀度较好,色度强,外观质量明显改善,较好地解决了叶片基部含青、组织僵硬光滑、叶面挂灰的存在问题,协调性最佳。认为上部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云烟87’上部叶烤后质量有较大影响,生产操作中,应综合采收期的天气,适当推迟采收期,保证成熟度达到9~10成,从而真正提高上部叶烤后质量和烟叶品质,使烟农收益达到最大化的同时满足工业企业的烟叶原料质量要求。

猜你喜欢

烤房武平烟碱
不同类型烤房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河南烟区空气源热泵密集烤房应用实践研究
基于TG-MS联用的烟碱盐热失重及产物释放特性研究
Walking on Fire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电子烟液中游离态和质子态烟碱的测定及分布
All Is Well
热泵烤房和生物质烤房应用效果对比实验
不同比例菜籽饼肥对烤烟各器官烟碱积累的影响
Major Obstacles in Englis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for Chinese Senior High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