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分析

2019-02-21于艳敏来永才牟凤臣武洪涛

农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纹枯病抗性种质

于艳敏,来永才,闫 平,牟凤臣,武洪涛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哈尔滨150086;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黑龙江五常150229)

0 引言

水稻纹枯病是由Rhizotonia solani引起的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真菌病害,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1],一般导致减产20%~40%[2],水稻纹枯病通过破坏功能叶片,导致水稻光合作用受阻,影响营养物质转化积累,造成千粒重降低、结实率下降,影响产量,降低稻米品质[3],此外,稻曲病菌产生的毒素,对人畜还具有毒性[4]。近几年来随着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化肥施用量增加、缺乏抗性品种以及农民不够重视,水稻纹枯病发生呈逐年严重趋势[5],由最初的零星发病发展为现在生产上的主要病害[6],且南部地区发病较北部地区更为严重,由此造成的产量损失和经济损失难以衡量[7]。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8],笔者对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水稻品种及种质资源进行水稻纹枯病发生情况调查与分析,对水稻品种间抗性级别进行了鉴定评价,以期为水稻纹枯病防治、抗源筛选及抗病育种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水稻品种及种质资源共55份,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7年进行,地点为五常水稻研究所试验田,土壤类型为沙壤土。4月13日播种,5月17日移栽,插秧规格为33.3 cm×16.7 cm,每穴2~3株,小区面积 50 m2,3 次重复,施纯氮 150 kg/hm2,N:P:K=2:1:1。氮肥的50%、钾肥的50%、磷肥的全部做基肥,返青施入氮肥的20%做分蘖肥,6月20日左右施入氮肥的20%做调节肥,7月10日左右施入氮肥的10%和钾肥的50%做穗肥。淹水灌溉,成熟期自然涝干,全程不使用杀菌剂,9月28—30日收获。

1.3 调查方法

参照国家稻纹枯病测报调查规范(GB/T 15791—1995)。每块用对角线定两点,每点直线前进调查50丛,共查100丛。隔5丛调查1丛共查20丛的病株数和总株数。计算病丛率、严重度分级、病情指数,公式如式(1)。严重度分级标准见表1。

表1 水稻纹枯病调查分级标准及抗性评价标准

1.4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2003及DP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纹枯病田间病丛率和病情指数

由表2,对55份水稻品种和种质资源进行水稻纹枯病调查,平均田间病丛率为58.4%,变幅25.2%~100.0%,平均病情指数52.2,变幅20.0~81.3,所有品种和种质资源均发生纹枯病,不同品种间发病程度不同。

2.2 病情指数及抗性等级

通过对各个水稻品种及种质资源的纹枯病田间调查,得到抗性品种1份‘松粘4号’,‘松538’、‘松粳19’、‘松粘1号’、‘松粳28’、‘松粳48’、‘松536’、‘松粳3号’、‘松粳15’、‘98131’、‘松粳10号’、‘J36’、‘J39’、‘J42’等中抗品种共13份,中感病品种18份,感病品种12份,高感品种11份。由表4,抗性频率分布为抗性品种占1.8%,中抗品种占23.6%,中感32.7%,感21.8%,高感20.0%,总体抗感比14:41(表3)。

3 结论

对55份水稻品种和种质资源进行水稻纹枯病调查,所有品种和种质资源均发生水稻纹枯病,不同品种间发病程度有所差异,田间病丛率平均为58.4%,变幅25.2%~100.0%,平均病情指数52.2,变幅20.0~81.3。得到抗性品种1份‘松粘4号’,中抗品种共13份,抗性频率分布为抗性品种占1.8%,中抗品种占23.6%,总体抗感比14:41。

4 讨论

黑龙江省南部稻区水稻品种间对稻曲病的抗病程度差异较大,不同水稻品种发病程度不同,生产上应该提倡种植抗性强的品种,以预防病害发生与蔓延。宋成艳等[9]2001年对黑龙江省部分地区水稻纹枯病发生调查,发现水稻纹枯病发生严重,品种间抗感性差异明显,与本试验研究结果一致。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水稻品种间的抗性存在密切联系[10]。抗病种质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是控制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也是抗病育种的重要基础[11]。目前,由于水稻纹枯病遗传机制尚未研究清楚,给抗性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带来了很大的难度[12-13]。本试验选择稻曲病产年发生的田块,很好地满足稻曲病发生所需要的菌量和温湿度[14],有利于揭示水稻品种的真实抗性水平[15]。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年度间存在差异,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受环境影响较大[16],水稻品种间、不同播期、施肥量、密度、气候等与纹枯病发病关系密切[17],即使同一田块病原菌量与病原菌分布也不一致[18],因此还应采取多年多点监测手段[19],以及结合纹枯病菌生物学特性进一步排除田间的不确定因素[20],以便阐明水稻品种真正抗性水平。

表2 田间病丛率和病情指数

表3 水稻品种及种质资源的抗性等级

表4 抗性统计

猜你喜欢

纹枯病抗性种质
不忘初心,回归经典!养虾至暗时刻,海茂坚定高抗苗,携抗性更强“普利茂”回来了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吉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冻干益生菌微胶囊保护剂及抗性研究
一个控制超强电离辐射抗性开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MEAM1烟粉虱隐种对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交互抗性及交互现实遗传力的分析
四川省桑树种质资源保存与应用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