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陉县传统民居建筑形态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9-02-20史晓甜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井陉四合院窑洞

梁 婧, 史晓甜, 计 辉, 李 妍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系,河北 石家庄 050081)

一个地区的建筑特色往往能够通过当地传统的民间建筑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传统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凝固的历史文化载体,是无法复制的文化遗存.河北省井陉县传统民居建筑所特有的建筑形制、建筑构造技术、建筑平面格局、材料使用等都是该地区传统文化的体现.

1 井陉县传统民居建筑风格

井陉地处太行山脉东部,地势由西南向东南方向微倾,境内多石头山,大山大石的自然环境是这些民居建筑的修建背景,且山区交通受限,因而,这里的建筑选址和村落整体布局大都尊重自然、就地取材.村落民居依据于山体走向就势而建,因地制宜形成了不同建筑各自求变的形态,村落或群山环抱,或依山傍水.井陉民居的建筑材料大多采用当地独有的石材制成,坚固耐用,冬季温暖,夏季凉爽.例如,井陉西部的大梁江村和于家石头村,整个村落依山就势修建,整体建筑风格简约、大气,统一中有一定变化.

与北方传统民居建筑相比,井陉民居少了些方正端庄,比江南民居也少了些灵秀气息,但就是这样民风淳朴的环境下,看似自然的建筑选址、材料选取,再到具体民居的建筑空间、庭院形式,没有精雕细琢,但却多了一份天然与活泼,蕴含着井陉人民对自然的尊重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选址建房的过程中,井陉民居基于淳朴粗犷的地域特质,形成了以山为依托、藏风聚气的建筑风格.

2 井陉县传统民居建筑类型

合院形式及石头窑洞形式为井陉民居建筑的主要建造形式,井陉境内遗存的比较完整的民居建筑的主要表现形式有4种.

2.1 合院形式

井陉县内的合院形式与北方传统庭院基本相同,以坐北朝南的正房为中轴,正房对着倒座房,左右厢房对称布置,围合成院落.[1]这样的布置形式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尊卑伦理观念,正房是长辈或者尊者居住使用,厢房是子女或客人等使用.同时合院形式的传统民居更加人性化,能够最大程度地给人们提供方便,坐北朝南的围合院落形式在冬季可以抵御寒冷的西北风,也可以享受到充足的阳光;夏季能够形成凉爽的小气候.同时围合的院落形式也是对主人私密性和安全性的一种保护.

(1)四合院

井陉四合院的建造是有规矩可依的,通常设有北正房、南倒座房、东厢房和西厢房.另外房屋后高前低;院子前部分窄于后部分;大门楼高度低于主房几公分;东厢房要高于西厢房几公分;院子整体要纵向长大于横向长;大门开在院之东南角等等.如于家村四合院的长和宽的比例都大于1,窄长庭院的比例利于在炎热夏天形成穿堂风,冬天还能够兼顾正房和厢房的日照.井陉中西部地区的地势多变,四合院的布局也会因地制宜有所调整,但大体还是保留了标准、统一的四合院形式.井陉四合院的建筑空间布局有2种,一种是有经济实力的官宦人家的院落,四合院建造比较完整,功能性的房屋格局比较全,整体建筑气势严谨庄重,通常在影壁、门头、门窗等部位会有精致的木雕或石雕,体现出主人的地位与财富;另一种是普通人家的院落,和有钱人家相比,普通人家一般在建筑空间上整体面积偏小,或省去影壁,但仍保持四合院基本配置.

(2)三合院

四合院的发展演化成为了三合院,和四合院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舍弃了倒座房,与四合院的完整严谨相比更加平民化.三合院通常是三间正房,东西厢房的间数往往根据地形、需求或经济实力决定,所以厢房是可以不对称建造的.另外正房的位置要高于厢房,一般会设计建造在地台之上,由踏步和院内进行联系.井陉县中西部山区代表性三合院为大梁家村的梁怀玉院落.

2.2 套院形式

在大梁江村内有一所建于清代的豪宅大院——武举大院,是井陉民居建筑中套院形式的代表.套院建筑形式多为古时大户人家的宅院,是以三合院或四合院为基础,院中套院,规模宏大.这座高大宏伟、气势威严的武举大院占地两亩,共有九座四合院组成,且各有门户,户户相连,房屋多达一百多间,是个一宅九院的大型四合院.这是清代梁姓家族光宗耀祖的标志,在这座院落中我们不难体会当时院落的繁华与主人的富贵.一门进九宅,说的是通过一个大门把九个套院走遍,武举大院内院中有院,院内有楼,楼上还有楼,楼顶有院,楼能通楼,院能通院[2].这个大院与传统北方四合院明显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的小二楼,甚至有的还有三层,上层一般适于存放粮食,下层冬暖夏凉适宜居住.因地制宜的整个套院设计,依旧是遵循自然地形,在平面推进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现有山区地形特点向高处拓展,建筑风格独特.武举大院除了规模上的气势磅礴,还表现在建筑局部的精美雕刻,如格子窗上细密的雕花、门前石礅上繁复的中国传统纹样、层层叠叠的瓦片、瓦口处雕刻精美的兽头,无一不渗透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2.3 窑洞形式

中国窑洞主要分3种类型:独立、下沉和靠崖式.井陉县内的窑洞民居多为独立式窑洞,这种形式的窑洞比靠崖式窑洞先进一些,因地就质、就地取材,建筑材料也是采用当地现有石材,经济实用,适合山区民居的需求[3].

井陉窑洞民居以于家村为代表,与普通民居相比,窑洞的优势在于它的生态功能和自然功能.墙体、屋顶及内部拱顶使用的建筑材料全部是于家村青石砖,由于窑洞依赖山墙崖壁而建,一方面适应地形,另一方面要考虑墙体厚度,通常厚度砌筑在1 m左右,这样才能够与墙体的推力抗衡,屋顶厚度约二三尺,正是由于窑洞的厚壁,使其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室外空气温度对室内空气的影响,再加上石头材料优于砖材料的隔热性,与地下窑洞相比,石头窑洞避免了地面潮湿的缺点,冬季室内温暖,夏季凉爽,适宜居住.窑洞通常三开间,中间通常是客厅与厨房的结合,两边是长者的卧室.窑洞房顶多为平顶,可用来晾晒粮食.房檐还设置排水槽,用来收集雨水,借助院内的石窖完美地完成了储水、蓄水功能.

2.4 混合院落形式

井陉县民居建筑中还有一种建筑形式为混合院落,混合院落通常是由下窑洞和上合院进行混搭组合而成.代表性建筑是核桃园的吴家宅院,该院落顺应地势高低分为两个坐东朝西的院落,特别之处在于院落分为上下两层,四合院在上层,建筑材料除砖石外还配有木材,窑洞式院落在下一层,墙体采用当地青石建筑.庭院组合结合了合院的布局和窑洞的建筑形式,再加之该民居建筑的建造施工用心考究,平面布局别出心裁,装饰巧妙精致,体现了该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

3 传统民居建筑的传承和保护

井陉传统民居建筑受山西和河北当地的建筑特色影响,混合形成了多种具有井陉特色的民居建筑风格,这些历史符号体现了井陉人民的智慧和人文特色.其中蕴含的空间价值和文化价值值得研究和挖掘.但是长久以来,井陉民居建筑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有待加强,高速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县内的传统建筑显然已经不适合现代农民的居住需求,大量资金集中在新农村的建设上,很大程度上对传统民居自然和谐的空间氛围造成了破坏.老建筑出现了老化甚至坍塌,基础设施不健全,饮用水缺乏,卫生较差.古村落所具备的古朴的生活气息逐渐丧失.古村落保护应既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遗存,又要适应当地民众现代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新时期文物保护工作方针,实现村落历史文化遗存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永续保存和合理利用.

(1)恢复古村落的原生态面貌,避免过度开发

首先,需传承建筑空间天人合一的居住文化,还原构建村内自然和谐的原生态环境.可以通过划定老建筑保护区实现,与新建筑群空间划分要明确,同时新建筑的形式要与老建筑有所统一与呼应.为了还原传统民居的原生态面貌,针对老化的建筑,应定期进行修整还原.闲置的院落或者改为它用的民居,要重新恢复其居住功能或者赋予其新的价值功能,尽可能地保护老建筑,并防止其风化、坍塌.其次,对老居住区内的基础设施要加强建设,缩小传统民居与新农村之间的需求矛盾,提高传统民居内人们的居住质量.再次,还要避免过度开发,控制保护区内的人口密度,避免环境遭受超负荷破坏,最大力度地保护原生态的生活氛围.

(2)从政策上建立全面的保护机制

政府务必要对传统文化的保护重视起来,井陉传统民居建筑保护和发展离不开政府力量,要制定和健全保护发展规划,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建立相关传统民居建筑保护体系.对于这些即将消失的传统文化,保护任务繁重,政府机构应克服各种困难,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统筹传统村落保护专项基金,大力支持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

(3)调动专业职能部门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省级住房城乡建设、文化、文物等部门,应做好井陉县传统民居建筑村落保护的技术指导工作,成立专业的专家指导小组参与村内建设项目决策,并定期到现场对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工作进行专业指导等.

猜你喜欢

井陉四合院窑洞
“窑洞对”里的镇江人
新时代井陉拉花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北京乐成四合院幼儿园
河北民间舞蹈井陉拉花在高校推广与传承的策略研究
四合院下的宝藏
陕北窑洞民居
水与战争之三 井陉之战
论窑洞的建筑艺术
四合院里的义务管理团队
习近平谈《平凡的世界》我和路遥住过同一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