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三步走教学模式探究

2019-02-20袁慧萍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年33期
关键词:摩擦力拉力解决问题

袁慧萍

(江苏省徐州市第五中学 221000)

物理在生活中的运用是十分广泛的,例如建筑结构、医学、生物学、化学等方面都涉及物理方面的知识.因此物理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中物理教学不只是教学生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学生物理的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充分的锻炼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然而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却不是很顺利,很多同学都表示物理很难.学生的物理成绩不高,学习物理的热情也不高.为了改变这个现状,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学生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老师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本文介绍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提出问题,第二步分析问题,第三步解决问题.

一、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人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要让同学们觉得物理很有趣,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学习物理.这一步骤有利于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创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氛围.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些问题.“汽车的轮胎和鞋子的底部有很多花纹,这些花纹有什么作用呢?”,“鱼类身体表面会分泌一种粘液,这类粘液对鱼类有什么作用呢?”.这些问题可以帮助老师更加巧妙的引入本节课的学习课题.“其实这都和摩擦力有关.”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还可以通过问题去创设一个具体的情景.“老师这里有一个小问题,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队拉绳的力为F1,乙队拉绳的力为F2,比赛结果甲胜乙负,若不计绳子的质量,两个力哪一个更大呢?老师认为是F1,可是却是错误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在同学们学习摩擦力之前,绝大多数的同学都会认为是F1,这是高中物理中一道十分经典的题目.老师在这里以这道题目为中心创设一个学习情景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摩擦力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顺便思考老师刚刚留下来的问题.”如此一来,这个问题就很好的贯穿到本节课的学习中了.这种教学方式第一个步骤就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清楚的认识到,提问题是一个很关键的步骤,首先问题要和本节内容相关,其次问题要具有足够的吸引力,确保能够吸引到学生才行.

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

分析问题这个步骤能够很好的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进行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带着学生一起去分析问题,在学生遇到瓶颈的时候,给予一些帮助.

在分析问题之前,老师需要先讲解本文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掌握知识之后,才能更好的去分析问题.因为知识储备是学生分析问题的理论基础.老师提出的那个问题明显就和摩擦力有关.摩擦力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静摩擦力,一种是动摩擦力.由于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跟物理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小人推木箱没有推动就是因为静摩擦力的存在.两物体之间的静摩擦力f在0和最大摩擦力fmax之间.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区别就在于两个物体之间是否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f=uN.学生了解这些相关知识之后,就具备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这道题目中,通过受力分析可以得出两队对绳子的拉力是等大而反方向的.那么甲队为什么会获胜呢?应该和本节课的内容有关,我们应该从摩擦力下手.分析之后学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大致方向.分析问题是教学的第二个步骤.它能够很好的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分析问题更加全面,更加具有条理.

三、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的目标就是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做到对学生的全面化,多元化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之后,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大致思路.那么甲队获胜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不妨先把甲和乙看作一个整体,对这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水平方向上的外力就是地面分别对甲、乙两队的摩擦力,整体从静止到运动起来产生了加速度,故受外力不平衡.再对甲、乙分别受力分析,它们受到拉力和摩擦力.二者拉力的大小是相等的,由于绳子对乙的拉力大于乙的摩擦力,所以乙滑动,而绳子对甲的拉力小于甲的最大摩擦力,所以甲不滑动,所以乙队输掉了比赛.可以看到,大致思路确定之后,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收获了一些生活经验.在拔河比赛的过程中要挑选一些体重大的同学,用来增加与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学生利用本节课的知识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类问题,真正的做到了学以致用.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清楚的认识到,教授学生知识的目的就在于学生有所收获,在生活中可以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而不是简单的去完成习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老师和学生都要清楚的认识到,学生不仅要学会解决问题,还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摩擦力拉力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摩擦力』知识巩固
理顺摩擦力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透析摩擦力
基于CFD的螺旋桨拉力确定方法
解决问题的设计
自不量力
跟踪导练(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