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卓越数学双语教师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2019-02-20李昌吉
李昌吉
(阿坝师范学院 藏汉双语学院, 四川 汶川623002)
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教学模式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种特殊形态,目前四川藏区有部分地区的基础教育实行双语一类模式(一类模式指各科授课语言以藏语为主,并加试汉语),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有红原县、若尔盖县、壤塘县、阿坝县、马尔康市等县市设有一类模式中小学校。为了满足四川藏区一类模式中小学双语教育需要,研究者所在单位于1991年在数学教育专业的基础上开设了藏数理教育专业,该专业是当时全省中惟一为民族地区培养基础教育急需和紧缺的藏汉双语数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为进一步提高双语师资培养质量,促进藏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特别是初中数学双语教师的需要, 研究者所在单位于2016年开办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藏汉双语师范方向)本科专业,现已招收了3 届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四川省和青海省一类模式考生。
教师培养质量直接关系着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为适应新时期基础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教师培养质量,2014年国家出台了 《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指出要培养一大批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1]。除了数学双语师资量的增加,藏区双语数学教育还需要质的提升,为此学校依托四川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藏汉双语卓越初中数学教师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以“服务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和“引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为办学定位,通过选拔优秀数学双语师范生,集中学校力量重点培养,力求为藏区一类模式中小学培养优质数学双语师资。通过项目实施,数学双语教师人才培养的要求和规格上了一个台阶。卓越教师培养项目经过几年的实施,在师资队伍、专业发展、学科建设等培养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卓越数学双语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双语师范生的数学专业知识需要进一步提升
由于学生生源性质、先前数学基础较弱,数学双语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提升成为卓越数学双语教师培养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卓越项目的实施,数学双语师范生的综合能力有了一定提升,但在实际教学和师范生教学实践中,数学双语师范生在学科知识、教学知识等方面表现不太理想。因此除了要在平时专业课程教学中注意循序渐进,调整教学方法、把握好难度外,还要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专业课程的补习,强化专业知识。
(二)卓越数学双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有待确立
在双语教育实践中,教师不仅是一个学科教师,也是一个语言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还需要掌握双语言知识和双语教学知识[2]。卓越数学双语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也要有双语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在卓越数学双语教师培养实践中这两方面都需要重点关注,并给予科学合理地评价。尽管每学期学校会有相应的测试,但是关于卓越数学双语教师还只有描述性的说明,缺乏可以量化的、明确的、统一的标准。当前国内有多所高校正在实施卓越双语教师培养计划,因此高校间应加强合作,共同商议卓越数学双语教师评价标准,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质量监控和评价。
(三)人才培养综合平台搭建还需完善
目前高校仍是卓越数学双语教师的培养主体,缺乏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的深度合作。双语教师人才培养的出口将是回到民族地区服务地方社会发展,通过搭建人才培养综合平台可以及时交流人才需求信息和数据共享,实现双语人才的立体式、订单式培养,提高双语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卓越数学双语教师培养过程中,高校要积极主动寻找契机加强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的联系与合作,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综合平台的建设,使其发挥双语教育教学科研平台、人才需求平台、职前职后培训平台等多重功能。
二、卓越数学双语教师的培养研究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严格人才选拔程序
经过多年的发展,民族地区双语基础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其中理科的发展却相对较弱,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便是缺乏优质理科双语师资。结合藏区一类模式中小学教育教学现状,依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011—2020年)》等的相关要求,参考《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 中对卓越教师培养的指导意见,明确藏汉双语卓越初中数学教师的培养目标,即以“育人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坚持“重基础、突专业、强应用、铸特色”,培养适应四川及周边藏区一类模式中小学数学教育发展需要的信念坚定,重德博学,专业知识、技能过硬,能熟练运用藏汉双语,具备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民族地区教育实情相结合创造性开展工作,愿意扎根藏区基础教育,能够适应和引领藏区中小学数学双语教育教学改革的高层次复合型卓越数学双语教师。
通过卓越人才培养项目,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特色教育有机整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卓越数学双语教师培养全过程,使卓越数学双语教师真正做到“双语并重、内外兼修”。卓越数学双语教师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为人才培养的实施指明了工作方向。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藏汉双语)的师范生经过大一两个学期的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对所学专业有了基本的认识,教师对其专业学习情况也有较多的了解,所以卓越教师选拔在大二的第一学期进行。根据前两个学期的期末专业课成绩(占最终成绩的70%),确定进入面试阶段的名单,面试包括备课、上课等环节,再将面试成绩(占最终成绩的30%)与前面的专业课成绩合成总成绩由高到低择优确定最终人选,入选卓越数学双语教师培养计划的师范生占所在专业总人数的30%。每一学年参加培养计划的师范生实行末尾淘汰制, 淘汰排名靠后的1 至2 人,然后及时择优补充新人选,到目前为止,共有34 人入选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入选后,师范生首先接受职业认知教育以及对卓越数学双语教师培养计划的认识,树立服务和引领民族地区数学双语教育的信念,并认真规划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目标。
(二)夯实师范生专业基础,打造专业特色课程群
目前学校就读的藏汉双语数学师范生主要来自四川和青海一类模式中学,学生在学科知识、教学知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为此卓越数学双语教师培养项目实施过程中首要的任务是巩固和提升数学双语师范生的学科专业基础。
首先是夯实学生初等数学基础,在平时教学和项目实施中重视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以中考和高考试题为抓手强化训练,使卓越数学双语教师熟练掌握初等数学知识及其体系,熟悉中小学数学核心知识、思想、方法。
其次,在初等数学复习巩固的基础上,重视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衔接教学,使卓越初中数学双语教师能较为顺利地进入后续高等数学专业课程的学习。结合初中数学双语教师的学习现状,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衔接教学将是提升其学科知识的重要环节,能有效提升卓越数学双语教师专业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最后,卓越数学双语教师要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基础,尽管对双语学生来说,高等数学专业课程如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数学建模、初等数论、微分方程等课程具有较大的难度,但是高等数学的学习对其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高等数学学习,可以使数学双语教师了解数学专业的相关核心问题,开阔视野,促进科学辩证的思维和数学品质的养成。
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学习的积极意义还体现在其可以更好地指导基础数学教育教学的开展。一方面,高等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如极限、导数、积分等在中学数学教材中有一定体现,需要教师掌握好这些知识。另一方面,高等数学学习可以帮助教师站在更高的视角来理解初等数学问题,为卓越数学双语教师深入开展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卓越数学双语教师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组织教师对卓越数学双语教师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辅导和夯实,使其具备教育教学开展所需要的数学学科知识。
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好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构建以培养数学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能力、数学应用能力、教师教育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群建设体系,是实现师范类数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要求的重要举措[3]。为此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和藏汉双语学院联合构建了培养初中数学双语教师的课程群,首先是通过加大专业课程建设力度(专业课程“初等数论”“数学建模”“数学分析”先后获评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特色课程和教材建设突出师范性和应用型,将教学实践职业技能训练融入课程及教材建设。在专业改革与建设中,通过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注重把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先进理念、数学教师技能训练等融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同时考虑所培养的数学双语师范生今后工作开展的需要,设置了“藏文词汇学”“数学术语藏汉互译”“藏族传统数学思想和方法”“藏族历算”“因理学”等必修和选修课程,着力塑造藏汉语言兼通、专业基础扎实的数学双语人才。
(三)人才培养突出实践导向,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卓越数学双语教师的培养目标是能引领民族地区中小学双语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数学双语教师,因此卓越数学双语教师要具备突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具备扎实的教学内容知识。数学教学内容知识不是数学教师在教师教育中习得的知识,而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历经长时间的运用和反思建构起来的知识[4]。因此在卓越数学双语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中,要经常“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目前与我学院有合作关系共同培养数学双语教师的实习基地有红原县藏文中学、汶川县水磨中学、康定市甲根坝片区寄宿制学校等,学院利用每学期一次的见习周和第七学期的集中实习期组织数学双语师范生到实习基地以及到内地学校学习和调研,同时也请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到学校传授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每学期对卓越数学双语教师制定详细可行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目标和考核。
数学双语师范生的特色体现在双语上,藏汉两面通”是双语教育师资质量的显著标志之一[5],既要让师范生认识用民族语言进行授课的必要性,也要重视国家通用语言的重要媒介作用,掌握和运用好数学概念、方法等知识的藏汉两种语言表达,具备较好的藏汉双语数学互译能力,以更好地利用数学教育教学优质资源。利用学期见习、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提高数学双语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切实培养藏汉兼长、专业过硬的优秀数学双语师资。通过系列见习、实习等活动,使卓越数学双语教师熟悉日常数学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的实施要求和目标,及时了解最新基础教育动态,把握基础教育改革方向。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抓手,以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为重心推动数学双语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构建与民族地区中小学双语数学教育教学实际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中,要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实践环节,吸收先进科技成果,增加专业方向课程,兼顾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师范性和应用性特点[6]。结合藏区中小学的实际需求和师范生的基础,积极探索适合数学双语师范生的教学模式, 有效整合优秀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资源,丰富和完善适合藏区双语数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案例,及时吸收学习教育信息技术的新成果,将学科前沿知识、课程改革和教育研究新成果科学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内容中。将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中突出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教学实践技能。2018年学院将在阿坝州一类模式中小学校正在推行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教学模式引入师范技能训练课堂,加强卓越数学双语师范生对这类教学模式的学习和运用,强化与中小学一线教学的联系和衔接。课程教学的考核工作突出技能考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同时每年开展一次藏汉双语数学专业实践成果展示,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展示舞台。在人才培养中结合“重基础、突专业、强应用、铸特色”办学理念,努力提升卓越数学双语教师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双语并重、内外兼修”的卓越品质。
(四)组建人才协同培养共同体,实行双导师制助推人才培养
卓越数学双语教师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多方参与,培养过程中需要组建数学双语教师协同培养共同体,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提高数学双语教师培养质量。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制定适应地方的双语教育政策、指导双语教育的实施和发展,面向社会做好双语教育的宣传工作,出台稳定优秀双语师资队伍的举措和提供双语教师的社会需求信息。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培养中小学教师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全面检验和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7]。地方中小学一方面充分发挥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为师范生指派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建立数学双语教师专业发展反馈机制,对数学双语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积极与高校合作开展教育研究和交流;另一方面优秀的数学双语教师经常走进高校课堂,为职前双语教师带来优质教学案例和一线数学双语教学进展,与高校教授形成“双导师”合作团队,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指导数学双语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数学双语教学知识的发展。
高校利用自身师资、科研等方面优质资源,发挥专长参与数学双语教师协同培养[8]。从入选卓越数学双语教师培养计划开始,分学期、分层次进行双导师指导培养,有效开展实践教学。依托项目实施,将多学科教师资源有机整合,更好地发挥人才培养团队的功能。从2017年开始学院每学期邀请教育学、心理学等不同专业教师联合对入选师范生进行跟踪辅导,一方面帮助其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师范综合能力训练,促进其专业发展。对于部分综合能力突出的数学双语师范生还可以在校内选择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以及与更高一级的学校联合培养。通过数学双语教师人才协同培养,不断优化卓越数学双语教师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使数学双语教师胜任中学教学,使他们走上岗位后能尽快成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的“专家型”双语教师,增强双语人才竞争力。
三、结语
为适应新时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已成为师范高校的核心任务。卓越数学双语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将为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数学双语教师,对促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高校要集中智力、财力实施卓越数学双语教师培养计划,完善卓越人才培养实践的每一个环节,探寻科学、合理、高效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卓越数学双语教师培养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卓越双语人才协同培养功能,使卓越数学双语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双语教育教学能力,引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数学双语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