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性护理在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中的应用
2019-02-20殷振红张红霞
殷振红,张红霞
(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支气管扩张是支气管和周围肺组织的阻塞或慢性炎症,造成支气管结构破坏,出现持久性扩张[1]。该病多见于青年人,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黄脓痰、反复咯血等[2]。急性咯血有窒息的风险,可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故有效的护理,可增强治疗疗效,减少护理风险。故为了探讨干预性护理在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笔者特进行此次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40例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观察组:男性42例,女性28例;年龄34~73岁,平均(51.44±1.70)岁。少量咯血30例,中等量咯血30例,大量咯血10例。对照组: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龄36~73岁,平均(51.50±1.63)岁。少量咯血28例,中等量咯血30例,大量咯血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具体如下:(1)监测病情:护士应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可采取叩背排痰、体位引流等方式促进肺部痰液和积血排出。记录咯血的量、性质、次数等。(2)咯血护理:对于少量咯血的患者,保持呼吸道畅通,药物治疗等。对于咯血量大的患者,应高流量吸氧,必要时输血,备好抢救药抢救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干预性护理,具体如下:(1)心理干预:咯血的患者多会出现焦虑、恐惧情绪,而精神高度紧张可加重出血,或是造成喉痉挛,致使呼吸道堵塞,引起窒息等。故护士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时安抚患者的情绪,避免恐慌造成并发症。(2)警惕窒息先兆:当患者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烦躁、冷汗、且指甲和口唇发绀时,护士应警惕患者出现窒息。一旦患者出现窒息征象时,应立刻采取头低脚高位,将头偏向一侧,避免积血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及时清理口腔、鼻腔的血块。采取高流量吸氧(氧流量5~6L/min),必要时可行气管插管,及时应用止血药物(垂体后叶素、巴曲酶等)。(3)饮食干预: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温凉的食物,必要时进食流质食物,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4)失血性休克护理:对于烦躁、脉搏细数等出现失血性休克征象的患者,立即报告医生组织抢救。给予氧气吸入,取休克卧位,建立静脉通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等。
1.3 观察指标[3]
(1)显效:患者咳嗽、脓痰、咯血等症状消失,且经CT检查炎症和出血病灶基本被吸收;有效:患者咳嗽、脓痰、咯血等症状好转,经CT检查炎症和出血病灶等部分被吸收。无效:达到上述治疗标准。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n、%)
3 讨 论
支气管扩张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伴有反复咯血和大量黄脓痰,实施有效的干预,可减少窒息失血性性休克等并发症。干预性护理是护士根据临床经验和循证护理依据,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以规避护理风险,增强护理安全性的方法。加强心理干预,可安抚患者的情绪,避免因咯血造成情绪紧张等引起窒息。在心理护理的同时,护士应加强健康宣教,使患者正确的认识支气管扩张,缓解心理压力,配合治疗等。应及时识别窒息和是失血性休克的先兆,应加强病情观察,充分评估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的干预,预防并发症,抢救患者的生命,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加强饮食护理,据报道进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帮助渗出病灶的吸收[4],且应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患者用力排便造成腹内压升高,引起咯血。同时应注意采取雾化吸入、叩背排痰、体位引流等促进痰液排出,增强患者的舒适度,畅通呼吸道,减少肺部感染。此外对于咯血的患者及时止血也十分必要,但有学者认为对于大咯血的患者,尤其是伴有心血管病变的老年患者,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容易出现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使用应慎重。对于此观点,笔者认为在下次研究中,可进一步深入探究。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将干预性护理应用于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中,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